關於在新課標下如何轉變傳統高中歷史教學模式

2022-05-02 13:09:04 字數 2522 閱讀 9976

江西省龍南中學廖良劍

摘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主動把握新課改方向、領會新課改精神,進而適應並不斷完善新課改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廣大一線教師非常關注的問題。本文是本人就新課標背景下如何通過教學模式的調整和改變來適應並不斷完善高中歷史新課改的一點粗淺認識。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歷史教學模式轉變

正文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入為我們的教育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根本目的的素質教育。

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國開始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從課程設定理念到課程目標,從課程內容到課程結構再到課程教學評價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是全面培養學生素質的基本途徑。根據課程計畫的要求,教師和學生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傳承和掌握社會經驗和文化財產來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學模式的選擇至關重要。

一、教學模式的概念

教學模式是認識和把握教學活動多樣性的關鍵,是以某種教學理論為指導,以一定的教學實踐為基礎形成的,教學活動的各個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式整合而成的、比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學實踐形式。

教學模式的具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從基本特徵上,可以劃分為三種型別:

(一)師生系統的傳授和學習書本知識的模式

這種模式對我國的教學活動影響比較深刻,直到今天這種教學模式在全國很多地方依然是最常見的教學形式。

(二)教師輔導學生從活動中養成自主學習的模式

這種模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和實踐活動,重視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獲取直接經驗的重要意義。

(三)折衷於兩者之間的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注重結構化教材和發現性學習,通過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種模式雖然發展的歷史比較短暫,但已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和肯定。

二、新課標前後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變化與要求

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活動主要都是以填鴨式的灌輸教育為主,教學模式單

一、僵化,脫離了處在成長關鍵期的中小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對教育教學質量產生了一些不利的影響。這種機械「填鴨式」的教學使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往往比較膚淺,不能形成系統的理性思維。

因此,實現教學模式的多樣化,更新教學觀念,構建先進而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將是今後我國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歷史任務,也是當前推行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三、新課標對高中歷史教師的要求

(一)認真鑽研教材,拓寬學科知識

高中新課程標準改變了過去教學大綱的要求,以「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設定了歷史課程的教學目標。新的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出現讓人耳目一新之餘,對教師和學生同時也是乙個巨大的挑戰。作為專業人員的教師,為順利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首先必須具備相應的文化素養與學科專業知識,即要有所教學科全面紮實的專業知識技能,也應有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

新的高中歷史課程從不同角度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 通過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展現了人類發展程序中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內容更加豐富、更加深刻。

(二)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觀念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把知識傳遞給學生,知識和學生都成了教師的認識物件。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學生是獲取知識的主體,教師是傳遞知識的主體,而且,教師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起到了中介橋梁和加速器的作用。這樣,教師和學生就同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知識成為教師和學生共同面對的認知物件。

但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身份和特殊的角色決定了他在這一活動中要發揮主導作用。影響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是教育的兩大功能。我們教育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變陳舊落後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授課方式, 構建先進而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1.歷史教學首先要樹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

按照新《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要「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因此,歷史教師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尊重學生的獨立見解,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傳統教學的最大特點在於教師基本上包辦或者代替了學生的學習,沒有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感受和主體性地位。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性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都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在新一輪課改中,應改變過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死記硬背的現象,把改革歷史課堂作為教學突破口,營造乙個寬鬆、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發表的各種觀點、見解不隨便否定或施加壓力,以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使教學成為師生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所謂多樣化, 即教學內容呈現不再單純依靠教師的言傳身教, 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 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 推進資訊科技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主要體現在歷史多**教學及電子課件的製作和使用上。科學化就是將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再單純地機械記憶歷史,而是系統的認知歷史,全面的把握歷史。新教材給老師和學生留下了較大的思維空間,取消了舊教材中很多定性的評價,以課後思考題的形式鼓勵學生通過翻閱查詢資料和相關文獻加以分析得出答案。

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性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用發展的、全面的、聯絡的觀點思考歷史、評判歷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新課標下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摘要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可以從推薦好書,師生共讀,評比閱讀入手。學生對讀書有了興趣,我們再傳授給學生多種讀書方法,比如記讀 運用等方法,有了方法然後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我們的學生一定能夠在書的海洋裡遨遊,全面提高語文素養。關鍵詞 閱讀興趣讀書方法閱讀空間 語文課程標準 明確提出 培養學生廣泛的...

談在新課標下如何有效實施數學教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之一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實現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式向自主 合作式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與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密切相關,本文結合本人這幾年的教學實踐,就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談一點自己的做法與看法。一 重視創設促進學生思考和 的問題情境 魯賓斯但在說明思維過程的心...

新課標下如何進行高中地理教學

耐心地補習初中的課,特別是地球運動的知識,教材內容的講解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對於自然地理的知識,特別是地球運動的內容,不僅是重點,也是難點,要邊講邊演示,也可以畫板圖來說明。這部分內容,進度一定要慢,而對於像人文地理的知識,特別是景觀 人口 文化等內容,學生易於理解,進度可以適當地放快一點。三 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