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教育隨筆

2022-05-02 18:15:06 字數 1520 閱讀 1463

——有時候懲罰也是一種愛

自從孩子們公升入大班之後,班裡嘈雜的聲音越來越多,彷彿從小班給他們順好的常規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退化了。孩子們每天有說不完的話,包括吃飯和做工作時。教室裡時不時看到這個在跑,那個在鬧,老師的話只能起到三分鐘的震懾作用,三分鐘之後的混亂可想而知。

其實,我們不難理解這種現象的出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觀點也已經從小班的「逆來順受」變成了「敢於創新」,我們在欣慰孩子們有主見的同時也不得不頭疼孩子們個人情感的毫無限制的釋放。叛逆期的經典表現就是所謂的「反著幹」,他們越來越敢說、能說了。

而且有時也特別喜歡做一些出格,會傷及自己甚至是同伴的事情。所以,小班的教育方式——細聲細語,娓娓道來已經嚴重激發不起孩子們傾聽的興趣。最主要的是我們不能總是給他們呈現好的一面,應該讓他們知道做錯事情是要經受一定的懲罰的,強制他們去遵守很多必須要遵守的規則。

所以,有時懲罰也是一種愛。

記得曾經有一位外婆語重心長地教育我們老師怎樣去教育他的外孫,「他就是乙隻順毛驢,我們都是順著他的。」我們曾經無數次的採用這種所謂的「順著他」的教育方式,但是事過之後我們發現造成的結果就是他的變本加厲。從孔子就研究出了「因材施教」這樣一種既有深度又有力度的名詞,而且這個詞也被廣泛的應用著。

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我們針對不同的孩子選擇的教育方法也應該是不一樣的。比如:班裡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心小,對於這種孩子我們就需要循循善誘,而不是厲聲呵斥。

而有些孩子就是班裡的強者,什麼都不在乎,在嘗試過種種的說服教育之後,他仍然會表現出一種盛氣凌人的霸氣,對於這種孩子,我們就只能通過懲罰來挫挫他們的銳氣了。當然,我們所謂的懲罰並不等同於體罰,本著愛孩子的心理,我們只是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急迫,但是卻並不至於要用身體上的懲罰來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比如:

做工作不專心,喜歡交頭接耳,我們只能讓他停止工作;上課不專心,不聽講,而且還搗亂課堂秩序,我們就只能將肇事者喊到前面,脫離開讓他喋喋不休的小環境,進入比較安靜的環境中專注的接受教育;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歡喝水,可是明明嘴巴都快要乾裂了,家長心急如焚,我們只好責令他在別人喝一杯的時候他需要喝兩杯;當有些孩子吃飯時貪圖玩耍,將糧食浪費的慘不忍睹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適當的嘗試一下飢餓的滋味;當別人在玩玩具,而他只是關心用玩具來打鬧的時候,我們就要讓他到一邊清醒的反思一下自己的錯誤究竟是什麼……

和孩子們相處了一年,看著孩子們一天天的進步,我們真的很欣慰,但是大班畢業之後孩子們將面對新的學習環境,而這個環境不再如幼兒園這般,他們要逐漸學會認真聽講,端坐整齊,懂得注意力集中的含義,所以,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發自內心的希望他們能夠以後的路走的更加寬敞平坦,我們希望他們上了小學、中學乃至大學都是班內的佼佼者,在我們的眼中,他們就是自己的孩子,良心告訴我們他們的發展與我們息息相關,只有教育好他們,我們的教育生涯才不會有遺憾,所以,有時難免會嚴厲,有時難免對使用懲罰,但是,我希望孩子們能夠理解,最主要的是從每次老師對他們的教育中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知道下一步他們該怎樣去做乙個好孩子。從小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是每一位父母和老師要做的重點工作,寵愛、溺愛不要發生在孩子們身上,讓我們的愛變得更加理智。

姓名:陳紅

班級:大一班

時間:2012-2

教育隨筆4月

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小e班教師 陳雪霞 由於小班孩子年齡小,基本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如果一味幫他們做,就會使孩子養成依賴心理,使他們失去鍛鍊機會,要是讓孩子們都自己做,孩子們又實在做不了。為此,在日常生活中我採取了從 留一半給孩子 的做法,逐步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在午睡起床時,大部分孩子不會...

教育隨筆9月

每次上課我提問問題時,孩子們非常踴躍,總是站起來把手舉得高高的喊 我!我!我!有的孩子怕我不提問他,舉著手跑到我跟前喊 我!我!我!這樣一來課堂秩序非常亂,這讓我非常的苦惱。可是,我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獲得很好的起效,幼兒還是說 我 我 我 難以保證課堂秩序和常規。我想可能我的方法不對,於是,我就在...

四月教育隨筆

教育隨筆 綠綠的果子 胡媛上午兩個活動後,我安排了草坪遊戲。孩子們自由歡快地在草地上遊戲 嬉戲,看著他們快樂地樣子,我也跟著開心!正看著高興地時候,我似乎看到陽陽的手裡好像拿著個綠綠的東西,我把陽陽叫到身邊,讓他給我看看他手裡的東西,可他緊握著手不願意。他的表情告訴我他做了不該做的事,這時候他似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