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總複習知識點總結

2022-05-05 17:54:05 字數 4280 閱讀 6127

聲現象1. 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 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 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 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3. 聲音速度: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 340m/s 。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氣體體快。利用回聲可測距離:

4. 樂音的三個特徵: 音色  、 音調 、 響度 。(1)音調:

是指聲音的高低 ,它與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係。(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 ,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 、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係。

(3)音色:不同樂器、不同人之間他們的音色不同

5.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強弱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環境,為保護聽力,應控制雜訊不超過 90 分貝;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雜訊不超過 50 分貝。

減弱雜訊的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

溫度物態變化

1. 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 。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 。

2. 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製成的。

3. 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 。1攝氏度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定為0度,把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為 1 ℃。

4. 常見的溫度計有(1)實驗室用溫度計;(2)體溫計;(3)寒暑表。

5. 體溫計:測量範圍是 35 ℃至 42 ℃,每一小格是 0.1 ℃。

6. 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浸沒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凹面相平。

7. 固態 、 液態 、 氣態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

8. 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

9. 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要放熱.

10.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同一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

11.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

1. 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 熔化凝固 ℃

tt(晶體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非晶體熔化曲線圖)

上圖中ad是晶體熔化曲線圖,晶體在ab段處於固態,在bc段是熔化過程,吸熱,但溫度不變,處於固液共存狀態,cd段處於液態;而dg是晶體凝固曲線圖,de段於液態,ef段落是凝固過程,放熱, 溫度不變,處於固液共存狀態,fg處於固態。

11.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和沸騰 。都要吸熱。

12.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不變 ,這個溫度叫沸點 。

13.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的溫度高低;(2)液體表面積的大小;(3)液面空氣流動快慢。

14.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

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液化現象如:「白氣」、霧、等)

15.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昇華,要吸熱;而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要放熱。

光的色彩光的傳播

1. 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 光的色散:將光分解成紅、 橙 、黃、綠、藍、 靛 、紫七種色光的現象叫光的色散。

3. 光的三原色: 紅 、 綠 、 藍 ;顏料的三原色: 品紅 、 黃 、 青 。

4. 紅外線主要特點:熱效應,應用:取暖、搖控、探測、夜視等

5. 紫外線主要特點:使螢光物質發光,應用:滅菌、驗鈔等,適量照射紫外線有利於身體健康,過量照射紫外線有害於身體健康,要進行防護。

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見不透明物體後面的物體、日食、月食,屬於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

6. 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 3×108 m/s,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m/s。

7. 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10.平面鏡成像特點:(1)像與物體大小相等 (2)像到鏡面的距離等於物體到鏡面的距離。(3)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4)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

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 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2.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等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

4.凸透鏡成像:

13.折射的光路圖:

空氣空氣空氣

水水水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

2.長度的主單位是公尺 ,用符號 m 表示,我們走兩步的距離約是 1 公尺.

3.長度的單位關係是: 1千公尺= 103 公尺;1分公尺= 10-1 公尺, 1厘公尺= 10-2 公尺;1公釐=10-3公尺

人的頭髮絲的直徑約為:0.07 mm 地球的半徑: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確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線是否磨損 ; (2).

用刻度尺測量時,尺要沿著所測長度,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3).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6.特殊測量方法:

(1)累積法:把尺寸很小的物體累積起來,聚成可以用刻度尺來測量的數量後,再測量出它的總長度,然後除以這些小物體的個數,就可以得出小物體的長度。如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測量一頁紙的厚度.

(2)輔助法:方法如圖:

(a)測硬幣直徑; (b)測桌球直徑; (c)測鉛筆長度。

(3)替代法:有些物體長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測量的,就可用其他物體代替測量。

7.測量時間的基本工具是秒錶 。在國際單位中時間的單位是秒 (s),它的常用單位有小時 ,

分 。1h= 60 min= 3600 s.

機械運動

1. 機械運動:乙個物體相對於另乙個物體的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

2. 參照物:在研究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或者說被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

3.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乙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 。

4. 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 。(速度不變)

5. 速度: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6. 速度的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公式:

v=s/t速度的單位是: m/s ;常用單位是: km/h 。

1公尺/秒= 3.6 千公尺/小時

7. 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路程除以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v=s/t 日常所說的速度多數情況下是指平均速度 。

9.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 v=s/t 實驗器材除了斜面、小車、金屬片外,還需要刻度尺和秒錶 。

物質的物理屬性

1. 質量(m): 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2. 質量國際單位是: kg 。其他有: t、 g 、mg 、,1噸= 103 千克= 106 克= 109 毫克

3. 物體的質量不隨形狀 , 溫度 , 狀態和位置而改變。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

4. 質量測量工具: 天平 、 桿秤 、 磅秤和電子秤 。實驗室常用天平測質量。

5. 天平的正確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把遊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 ;(2)調節平衡螺母,使指標指在分度盤的**處,這時天平平衡;(3)把物體放在左盤裡,用鑷子向右盤加減砝碼並調節遊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樑恢復平衡;(4)這時物體的質量等於右盤中砝碼總質量加上遊碼所對的刻度值 。

6. 使用天平應注意:(1)不能超過秤量 ;(2)加減砝碼要用鑷子 ,且動作要輕;(3)不要把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直接放在托盤上。

7. 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ρ表示刻度 ,m表示質量 ,v表示體積 ,計算密度公式是 ρ=m/v ;密度單位是 kg/m3 ,1克/厘公尺3= 103 千克/公尺3;

2019中考化學知識點總複習

一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一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1 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 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常常同時發生。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伴隨物理變化 而發生物理變化,不一定同時發生化學變化。物質的三態變化 固 液 氣 是物理變化。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只是分...

中考物理總複習知識點複習檢測

中考透視 新課改以來,各地中考題中有關電功率的考點較多,特別是與其他章節的知識點聯絡密切,易出綜合性的考查題,本章主要圍繞電功率 焦耳定律和安全用電等知識命題,對本章的單獨考查,一是考查電功率的計算,對焦耳定律的理解等 二是對 實驗的考查,題型以填空 選擇 計算和實驗 題為主,試題難度中等,在每年的...

中考物理總複習知識點複習檢測

第4章物態變化 中教網 中考透視 新課改以來,各地中考題中有關物態變化的考點涉及較多,主要圍繞六種物態變化,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熱 放熱及其應用,熔化 凝固及沸騰影象,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的 有關知識進行命題 在本章單獨考查的內容有 一是考查應用技能,如物態變化過程中吸 放熱的具體應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