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信託業發展概況

2022-05-22 14:27:04 字數 5618 閱讀 5213

2023年3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信託業的「拐點」到來了嗎?

中國信託業協會

一、固有業務呈現良性發展態勢

(一)資本和權益不斷增厚。

自2023年起,監管部門對信託業實行了淨資本管理,推動信託公司近年來不斷增資擴股,資本實力不斷增強。今年3季度末,全行業(67家信託公司)實收資本為1053.03億元,平均每家公司15.

72億元,相比去年3季度末的934.94億元總額和平均每家(當時為66家公司)14.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

63%和10.94%;相比今年2季度末的1014.78億元總額和平均每家15.

15億元,環比增長3.77%。

此外,得益於信託業的良好經營業績,行業所有者權益和每股淨資產也不斷增厚。3季度末,全行業所有者權益為2355.56億元,平均每家公司達到35.

16億元,每股淨資產平均達到2.24元。相比去年3季度末的1892.

15億元權益總額、每家(當時為66家公司)28.67億元的平均額和每股2.02元的平均淨資產,同比分別增長24.

49%、22.64%和10.89%;相比今年2季度末的2248.

72億元權益總額、每家(當時為67家公司)33.56億元的平均額和每股2.22元的平均淨資產,環比分別增長4.

75%、4.75%和0.9%。

毫無疑問,全行業實收資本和所有者權益的不斷增強,進一步增厚了信託公司的行業風險抵禦防線,提公升了信託行業的資本信譽,為信託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構築了良好的經營基礎。

(二)固有資產結構日趨合理。

3季度末,67家信託公司固有資產規模為2621.80億元,相比去年3季度末的2082.93億元,同比增長25.

87%;相比今年2季度末的2517.29億元,環比增長4.15%。

在固有資產的結構分布上,多年來貨幣類資產一直在20%上下略有增減,3季度末佔比為17.75%,平均每家公司持有現金類資產高達6.95億元,資產流動性較好。

相比之下,貸款類資產一直呈下降趨勢,而投資類資產則一直呈穩步上公升趨勢。貸款對全行業固有資產的佔比:2023年底為16.

04%,2023年底為14.79%,2023年底為13.49%,今年3季度進一步下降為12.

12%;投資對全行業固有資產的佔比:2023年底為57.47%、2023年底為55.

98%、2023年底為57.03%,今年3季度則提公升為58.80%。

雖然全行業信託業務目前仍表現為融資信託為主,但固有業務則一直表現為投資管理為主,信託公司由此積累的投資經驗和技能,有助於推動下乙個發展階段信託業務由融資管理模式向投資管理模式的轉型。

二、經營業績繼續保持良好效果

(一)經營收入持續提公升,主營模式不斷鞏固。

截止今年3季度末,67家信託公司實現經營收入539.39億元,相比去年3季度末的400.39億元,同比增長34.

72%;相比今年2季度末的350.79億元,環比增長53.76%。

其中:實現信託業務收入398.71億元,相比去年3季度末的292.

52億元,同比增長36.30%;相比今年2季度末的267.76億元,環比增長48.

91%。就信託業務收入佔經營收入的比例而言,自2023年底首次超過50%以來(58.76%),已經連續三年保持在70%以上,今年3季度佔比為73.

92%;同時,信託公司實現的平均年化綜合信託報酬率也一直比較平穩地保持在0.7%—0.8%之間,今年3季度為0.

76%。這說明信託公司主營信託業務的盈利模式得到持續鞏固。

(二)利潤總額不斷增加,成本控制合理得當。

3季度,67家信託公司實現利潤總額389.84億元,實現人均利潤217.06萬元,相比去年3季度末288.

05億元的利潤總額和202.47萬元的人均利潤,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5.34%,人均利潤同比增長7.

21%;相比今年2季度末257.76億元的利潤總額和155.66萬元的人均利潤,利潤總額環比增長51.

24%,人均利潤環比增長39.44%。

就利潤率和成本率而言,近年來信託行業的利潤率(利潤總額與經營收入之比)一直呈現上公升趨勢:2023年底為55.91%,2023年底為67.

97%,2023年底為69.14%,今年3季度進一步提高為72.27%;而成本率則一直呈現不斷下降態勢:

2023年底為44.09%,2023年底為32.03%,2023年底為30.

86%,今年3季度進一步下降到27.73%。這說明信託行業的成本控制日趨合理得當。

(三)受益人回報穩中有公升,優秀財富管理者地位凸顯。

就已清算信託專案為受益人實現的回報而言,近年來信託行業不僅給投資者帶來了正收益,而且受益人的年化綜合實際收益率,也呈現了穩中有公升的態勢。2023年底為4.63%,2023年底略降為4.

30%,2023年底則大幅提高到6.33%,2023年1季度略公升到6.62%,2季度則提高到7.

80%,3季度略降到7.46%。信託行業作為社會財富優先管理者的地位由此得以確立。

三、信託資產規模增速明顯趨緩

(一)信託資產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截止今年3季度末,67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為10.13萬億元,突破了10萬億元大關,再創歷史新高。與去年同期的6.

32萬億元規模相比,同比增速高達60.3%;與去年4季度7.47萬億元規模相比,又取得了35.

61%的增長。從信託財產**看,單一資金信託佔比繼續提高,首次超過了70%,達到71.28%,其中:

低端客戶驅動的銀信合作單一信託佔比繼續下降為21.39%,高階客戶驅動的非銀信合作單一信託佔比繼續提公升為49.89%;集合資金信託佔比23.

28%,與2季度佔比基本相當,中端客戶繼續成為信託增長的第二動力;管理財產信託佔比為5.44%,相比1季度的6.21%和2季度的5.

80%,佔比略有下降。從信託功能看,融資類信託佔比48.15%,投資類信託佔比32.

67%,事務管理類信託佔比19.18%,與2季度佔比基本相當。從9.

58萬億元資金信託的投向看,前五大領域佔比依次是:工商企業29.49%,基礎產業25.

97%,金融機構11.38%,**市場10.78%,房地產9.

33%,與2季度相比,佔比幅度沒有太大變化,但金融機構投向佔比名次從原來的第4位上公升為第3位,**市場投向佔比名次則由原來的第3位降為第4位。

(二)信託資產規模環比增速連續下降。

3季度,雖然信託資產總規模繼續創新高,但季度環比增速已經連續3個季度下降。在整個2023年度,季度環比增速除個別季度外,一直呈現穩步上公升趨勢:2023年1季度為10.

19%,2季度為4.46%,3季度為14.12%,4季度為18.

20%。但是,自2023年起,全行業信託資產規模季度環比增速一直呈現下降趨勢:2023年1季度為16.

86%,相比2023年4季度18.2%的環比增速,下降了1.34個百分點;今年2季度為8.

30%,相比1季度更是大幅下降了8.56個百分點;今年3季度為7.16%,相比2季度又下降了1.

14個百分點。

(三)新增信託資產規模出現負增長。

在2023年3季度—2023年1季度之間的兩年多時間,全行業季度新增信託資產規模(計算公式:本季度末全年新增總規模—上季度末全年新增總規模)除個別季度外,一直表現為正增長趨勢。2023年3季度新增0.

37萬億元,4季度新增0.44萬億元;2023年1季度新增0.52萬億元,2季度新增0.

85萬億元,3季度新增0.76萬億元,4季度新增1.04萬億元;2023年1季度新增0.

85萬億元,2季度新增1.03萬億元,3季度新增1.12萬億元,4季度新增1.

53萬億元,2023年1季度新增1.65萬億元。但是,從2023年2季度開始,首次出現了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

2季度新增1.50萬億元,相比1季度減少0.15萬億元;3季度新增1.

31萬億元,相比2季度又減少了0.19萬億元。

四、信託業的「拐點」到來了?

從信託資產規模季度環比增速看,2023年以來,已經連續3個季度下降,而且自2季度以來,新增信託資產規模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這是否意味著信託行業的成長週期已經結束?信託行業的發展拐點已經到來?對此,本人認為,應當辯證地看待信託業的「拐點論」。

(一)信託行業的成長拐點尚未到來。

信託資產增長的快與慢、信託規模的大與小,從中短期看,會受政策取向轉變與經營環境變化的影響,但從長期看,最終還是要取決於理財市場的需求規模。得益於不斷深化的市場化改革和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主體並積聚了鉅額的財富,由此催生了巨大的資產管理需求,形成了長期增長的資產管理市場。從發達國家(美國和日本)的經驗來看,信託資產的規模與gdp的規模具有正相關關係,一般是gdp規模的2倍上下。

照此推演,我國資產管理市場的規模起碼應該在百萬億元以上。而目前,加上信託業在內的資產管理規模也不過才接近40萬億元(據有關方面統計,銀行理財規模今年上半年約為15萬億元,**業管理的資產規模今年3季度為3.85萬億元,**公司的受託資產規模今年2季度為3.

42萬億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今年上半年約為6萬億元)。據此,中國的理財市場仍然處於成長週期之中,理財需求規模的拐點還遠沒有到來。這預示著信託業長期增長的週期還沒有結束,在未來的相當長時間內,信託業規模的快速增長仍然可以期待。

(二)信託行業的經營拐點已經到來。

應當看到,支撐信託業過去幾年快速增長的主導業務模式是非標準化的私募融資信託,而這種增長方式主要是依靠「機會推動」而非能力推動,因而天然地帶有特定歷史烙印的粗放性。什麼是機會推動?一是「多方式運用、跨市場配置」的制度紅利;二是金融壓抑下巨大的優質私募融資市場;三是經濟長景氣通道中融資專案的弱巨集觀風險。

這可謂是「時勢造英雄」,信託行業以私募融資信託模式,抓住了歷史性機會,並成就了自身的高速增長。然而,自2023年下半年開始,「泛資產管理」政策日益削弱了信託行業的制度紅利,加上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取向和經濟下行週期的開始,使私募融資市場呈現出需求遞減、風險遞增、競爭加劇的中長期趨勢,由此也動搖了信託業私募融資信託經營模式的市場基礎。這就是今年以來信託業增速明顯減緩的根本原因。

雖然信託業發展的理財市場基礎依然雄厚,但從去年開始的政策取向調整和經營環境的變化,意味著信託業再也不能簡單依賴過去機會驅動的私募融資信託經營模式,來抓住成長市場中的巨大未來發展機會。換言之,信託行業的成長拐點雖然沒有到來,但經營拐點確實已經到來了。從這個意義上講,**信託業是否存在拐點、**存在拐點、怎樣走出拐點,現實意義無疑是巨大的。

(三)信託行業的轉型之路。

探尋能夠抓住未來市場發展機會的信託業務經營模式,就會發現:信託公司未來業務的邏輯起點必須進行切換,即從融資方的融資需求切換到投資方的投資需求上來,既更多地立足於委託端客戶的理財需求開發、設計相適應的信託產品。因此,信託行業未來的轉型之道不外乎有三種形式:

一是基於私募投行定位的業務優化;二是基於資產管理定位的業務轉型;三是基於財富管理定位的業務轉型。相應地,未來驅動業務發展的核心因素將不再是簡單的外部機會,而是精細的內部專業化能力。

事實上,信託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適應市場變化的業務模式的探索。近年來,信託公司不斷推出具有資產管理性質的投資信託產品和具有財富管理性質的服務信託產品。比如,多家公司開發了現金管理類開放式信託**,滿足了流動性偏好的投資者需求;一些公司推出了具有品牌標識的「全市場配置」型資產管理信託產品,力圖構建覆蓋流動性管理、融資、投資等多方式運用,且跨期限、跨領域和跨標的配置的系列化、標準化資產管理產品線,以滿足不同偏好的投資者需求;一些公司在**投資等傳統投資領域以及不動產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實物資產投資等另類投資領域嘗試了具有組合管理特點的信託產品;不少公司還推出了「tot(信託中的信託)」、「tof(**中的信託)」、「fof(**中的**)」等**組合管理的信託產品;許多公司也一直在探索「家族信託」等高階私人財富管理業務。

信託制度的深化與信託業職責

作者 吳世亮 商業時代 2012年第33期 內容摘要 目前我國信託業發展如火如荼,管理資產規模突飛猛進。由於業界對於信託基礎理論研究不足,實踐 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新問題。本文結合 物權法 與信託制度的關係,從理論與實踐上對信託制度的本源和信託業職責進行了 意在促使信託制度不斷深化,信託業責任更加明確...

信託業優勢在於投融聯合

2012年8月9日,由平安信託 環球企業家 和 21世紀經濟報道 共同主辦的中國信託業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 財富管理新格局與信託業的未來 和訊信託全程進行 直播。華潤信託副總經理路強在論壇上表示,信託公司未來可能從事簡單的信託貸款,幫助銀行分擔部分貸款需求 另乙個趨勢,就是資源優化。...

信託業務介紹

2013年2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作者 周小明文章 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日期 2013 08 07 一 為什麼還在增長?自去年開始,我國經濟結束了近30年幾乎高達10 以上的高速增長期,開始步入了以大結構調整為主基調的增速放緩的下行週期。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速已放緩到7.6 由於改革進入了深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