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閱讀課文「少教多學」

2022-06-01 20:48:06 字數 1311 閱讀 1006

閱讀課文是初中語文課本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語文課堂應是最具有生命力、穿透力的鮮活的課堂,是最具人文魅力、最能提高學生精神品位的學科;閱讀教學應是喚起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意義的謳歌,閱讀課文教學應為語文教學創造一片碧海藍天。

如此美文束之高閣,無疑是豐富語文教學人文底蘊的一大流失,是語文教學的一大空缺,是初中語文現當代散文教學的悲哀。作品有人文性,亦有科學性,不是學生想怎麼理解就怎麼理解;不能為了創新,就凌駕文字之上,肆意誤解甚至曲解文字。這樣,既沒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助長了學生虛浮、輕率的學風,不利於培養學生嚴密、準確的思維,也不利於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還有一部分語文教師做著類似插秧密植的事情,以為老師講得越多,學生就學得越好。北外鄧昌炎教授說:「課堂是乙個舞台,在課堂上老師只能是乙個導演,絕不是主角。

」教師在課堂講得過多,會造成學生的思維限制,缺乏創造能力和實踐本領,使他們不再想什麼,不去想什麼,懶得想什麼。反之,讓學生在類似「拋秧」的學習環境中,發揮天性和潛能,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實現了「少教多學」的雙贏。

怎樣教學才能達到「少教多學」的目的呢?

一、課前布置預習任務,培養自學能力,向少教多學邁進第一步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求學生課前做好預習,這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一種好方法。如布置預習課文時,筆者指導學生採取「分步預習法」,第一步:

閱讀課題,揣內容。通過默讀課文的標題來揣摩一下本文的內容,然後再讀課文,來印證自己的判斷與課文內容是否一致,這一步的目的主要是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第二步:

默讀提示,明要求。採用默讀了解的方法,劃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語句,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感悟作者怎樣的感情等;認真閱讀課前的提示及課文下的第乙個注釋,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寫作背景,這一步的目的有助於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第三步:

朗讀課文,查字音。在前兩步粗知課文的基礎上再讀課文,利用工具書字典、詞典,自己動手解決課文中不會讀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詞,以便第二天到課堂上與同學討論,既提高了學生掌握漢字和使用工具書的能力,也有利於掃除語言文字上的障礙,更便利了學生順利地讀懂課文。生字認識了,然後就朗讀課文,「眼過三遍,不如嘴過一遍」,大聲誦讀,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有好處。

學生在預習《囚綠記》一文中,我在課堂上檢查這一環預習情況時,很多學生都能理出作者行文的思路:賞綠→囚綠→釋綠→念綠,雖然學生的表述的不夠全面,但多數都能把握要點,能悟出作者的思路。第五步:

再讀課文質疑難。俗話說:「發現乙個問題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因此鼓勵學生再次回到課文中,通過默讀思考,解決自己在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或者自己對這篇課文的獨特的見解,也就是弄明白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之處,這一步預習完成得好,可為課堂上「問題的**」這一雙邊活動奠定基礎,也活躍了課堂氣氛,節約了時間,使自主合作**學習的效果更好。

幼兒閱讀課文

1 啄木鳥與樹 啄木鳥在一棵樹上啄蟲。樹大叫起來 別動我!痛死我了!啄木鳥對樹說 你身上有害蟲,我正為你捉蟲呢!樹生氣地說 我身上哪有什麼蟲?你是要故意傷害我,滾開!啄木鳥只好飛走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乙隻啄木鳥願意來幫助這棵樹捉蟲了。幾年後,樹上的蟲子多了,這棵樹終於變成了肚裡空空的廢料。25 虎...

如何實現課堂中的「少教多學」

作者 張延敏 新課程 小學 2013年第10期 摘要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談到自己的教學理想時說 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多學 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 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 快樂及堅實的進步。然而,如何才能將教師從課堂中 解脫 出來,如何才能讓學生的手 腦 口三者都調動起...

如何借助高中英語閱讀課文來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摘要 如何借助高中英語閱讀課文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設計適當的問題,授之於法,鼓勵學生踴躍參與課堂延伸閱讀課的內容,利用課文開展各項活動。關鍵詞 提問指導鼓勵培養活動 高中英語閱讀課文具有題材廣泛 體裁各樣 語言知識豐富等特徵,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部分,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渠道。如何借助這些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