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傳統文化與教育》講座有感

2022-06-09 02:18:03 字數 781 閱讀 7695

浸潤心靈,陶冶情操

王淑芳有幸聆聽北京四中徐博士關於「傳統文化與教育的」的講座,雖然短短的2個半小時,卻點燃了我內心崇尚國學,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慾望,更引起了我作為一名教師的深思。

通過聆聽,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乙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也是因為國學文化一直貫穿於每乙個中國人的成長歷程。國學博大精深,如《論語》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人生啟迪。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更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意思是讀書的人要立志於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世俗所累。

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推崇素質教育,渴望我們的學生誠實守信,寬容大度,尊師敬友,在教學中,我們鼓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鼓勵學生愛國,但是實踐起來時空洞的,比如:我們教育學生愛國,怎樣做才是愛國?什麼樣的行為是不愛國?

學生心目中有沒有乙個完整的定位?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型之光,浸潤心靈,陶冶情操,用我的個人魅力影響我的學生們!

讀中華傳統文化有感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素有 禮儀之邦 的美譽。講文明,懂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品德。因為時間短促,只有美德可以流傳到後世。中華傳統美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善良是金,誠信做玉,孝是美麗的寶石,寬容是高貴的錦衣。善良是一種高尚的情懷,它發自人們的內心,是人與人之間看得見的愛。楊萬里曾...

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有感1

中國是乙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創造了無數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中國從古代以來就被稱為 文明古國,禮儀之邦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化風俗文化歷史。中國古代的教育學家孔子就教育我們 不學禮,無以立 的話語我覺得任何乙個民族 乙個國家 不管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有自己的文化特點。中...

傳統文化與中醫學習有感

感謝武老師乙個學期的教學與細緻的解答為我構建了中醫的乙個大概框架,從生活小事到疑難雜症無處不見中醫的智慧型,從養生健體到修煉修身處處體現中醫的奇妙。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面口合谷收,頭頸尋列缺 看不到摸不著的脈絡如神奇的星海雲圖遍布身體聯絡著氣血起伏,而針灸這種奇特的國學醫術在穴位上下針調動人體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