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知識歸納 四

2022-07-20 02:15:03 字數 3171 閱讀 7240

語言運用

簡明、連貫、得體,均是語言實際運用方面的要求。

簡明就是說話、寫文章都要努力做到既簡要又明白,其具體內容要點包括:

①準確把握事物的主要之點,盡量去掉多餘的話。

②語言清晰、明白,無歧義(就是不要讓對方誤解),易理解。

③簡明扼要不完全是語言修養問題,還包括對事物的認識、了解等問題。對複雜事物如果不了解得很清楚,就很難掌握要點,就很難說得清楚。當然,提高語言修養也是十分必要的,否則,即使心裡明白,也未必說得明白。

連貫的要求包括:

①各句圍繞乙個共同的中心,保持統一的話題。如果東扯西拉,話題突然轉換,就會導致語言不連貫。

②句序合理。一段話或一篇文章不僅要圍繞乙個核心,還要做到「言之有序」,按照各句與中心的關係以及各句之間的關係合理地組織起來。句子組織得不合理,即使有著共同的話題,中心明確,也還是不能連貫。

③語言要連貫,還要注意過渡、銜接自然,前後呼應。一段話常常包含幾層意思,各層意思之間如果出現了脫節現象,上下文就不連貫了。

得體的主要內容有:

①用語要適合語言環境,注意場合。不同的場合對語言的使用各有不同的要求:a.莊重場合,要求用語莊重、規範,一般用典範的書面語;b.工作場合,要求用語準確、扼要,經常使用某些專門的術語和行話;c.日常場合,要求用語自然、親切、靈活,一般多用口語;d.娛樂場合,要求用語有趣、生動,有時還要求有點幽默。

②用語要注意物件,要處理好與物件的關係。關係的親近與疏遠,是對長輩還是平輩、小輩,都會引起用語的變化。

③用語要注意文明禮貌,它可以顯示出乙個人甚至乙個國家的文化水平。

常見題型:

1、語境表達:話題統一,句序合理,注意過渡、銜接和呼應。還要適應語言環境,注意場合、注意說話物件、注意文明禮貌。格式:禮貌用語+表達內容+詢問

2仿寫:一審修辭,二看句式,三析句間關係,四品語體色彩,五考慮要保留的詞語和要替換的詞語。修辭、句式、句間關係、語體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寫也就不難了。

在沒有答題思路的情況下,要考慮和例句關鍵詞語相對、相同的詞語,

例如:「沒有藍天的開闊,可以有白雲的悠閒」這句子的仿寫。我們通過審題可以知道:

1.要保留「沒有… …,可以有… …」2.可以考慮用」 大地、高山、海洋」 等來替換藍天。

3.得出答案「沒有海洋的遼闊,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沒有河流的奔騰洶湧,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沒有高山的險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氣;沒有高樓大廈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溫馨」等等

3、縮句:滿足壓縮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擾項。

縮句順口溜:

「的」前「地」前「得」字後,形容限制去個夠。數量出現莫放過,介賓來了也殺頭。

4、修辭手法作用類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最常用的還是生動形象。

借代: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誇張:誇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

作用: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對偶:它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排比: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強語言的氣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設問: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

作用: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打感嘆號。

作用: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起強調作用

擬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語言富有神采

反覆:由二個相同的詞語或句式構成反覆

作用:主要起強調作用

★修辭方法及表達作用答題方式: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 ,表達了情感。

排比:表現了 ,抒發了 ,增強了語勢,加強了感情。

反覆,誇張:突出了(強調了) (的情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設問:自問自答,引起讀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問:加強語氣,增強語勢,表達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點明何種表現手法 (2). 表現了什麼內容(3).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此句運用了……從而生動形象表現了……表達了…… 這一句採用了… …的修辭手法, …....(作用)論述了… …(內容)。

5、圖表徽標:看懂圖畫,對圖畫的畫面和文字分析比較、用簡潔的文字表述,並一定要挖掘其深層含義。

綜合性學習

課標要求: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命題趨勢:有併入「知識積累與運用」和「現代文閱讀」中的趨勢,答題思路、解題技巧不變。

常用題型:

1、活動類:根據活動主題設計活動宣傳口號、活動步驟等。

對策:語言表述要簡潔。主題詞要簡明、準確、生動;活動過程或計畫要點表述要清楚,目的要明確,過程和計畫要分項列出。

2、提取、概括資訊、擬寫標題類

對策:篩選重點詞語組成一句話,形成自己的觀點。思考材料的共性,找出帶有規律性的標題

要點概括:

a.摘引文中原句作為答案。

b.選取文中重要詞語語句組合成答案

c.劃分相關內容層次,一般有幾個層次就有幾個要點。

3、口語交際語言運用類結合情境,簡明、連貫、得體地完成交際任務。

對策:要有說服力和條理性,注意謙語和敬語的使用。

4、語言積累類:

對策:積累古詩文、現代詩文、俗語、諺語、名言警句、文學文化常識,山川名勝、風土人情。特別是時代性、地域性較強的綜合性知識表述。

5、感悟啟示類: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出自己的感悟和體驗,不能侷限於一方面,可以多角度,正反兩方面回答。語言精煉,表意準確,抓住關鍵。一般用第一人稱作答。

★答題方式:論點+論證

初中語文知識歸納名言名句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寫詩人面對黑暗現實激起滿心的煩愁苦悶,似水難斷。前句的比喻新奇 自然,富有生氣,為千古名句。宋蘇軾惠崇 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寫出大地回春的盎然生機,也包含了一定的生活哲理。宋陸游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體...

初中語文詞性知識歸納

實詞 表示實在的意義 一 名詞 名詞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稱的詞。1 表示人的,如 教師 父親 白求恩 2 表示具體事物的,如 房子 汽車 3 表示抽象事物的,如 精神 關係 4 表示時間的,如 過去 春節 晚上 5 表示處所的,如 北京 邊疆 美國 6 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詞,如 上 後 西 裡頭。...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二種語言型別 口語 書面語。二種論證方式 立論 駁論。二種說明語言 平實 生動。二種說明文型別 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二種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 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社會環境描寫 交代時代背景。二種論據形式 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第二三種感 彩 褒義 貶義 中性。三要素 人物 根據能否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