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引導語的有效性研究》論證報告

2022-08-10 06:54:03 字數 4330 閱讀 7636

大豐市第七小學陳海平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一)研究背景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學是一門極富有藝術特色的創造性活動。精彩的課堂匯入語,能讓課堂氣氛活躍,妙趣橫生,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潛能,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並為後續的教學環節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課堂上匯入的設計影響著整堂課的教學基調,甚至關乎課堂教學最終的成敗。

一堂課只要有了乙個引人入勝的開端,就會為這堂課獲得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特別在語文教學中,匯入設計藝術的講究則更是語文教師的課堂必備素質之一。但在實際的語文教學實踐中,課堂匯入語經常處於可有可無,可大可小,被隨意應付與敷衍的尷尬難堪的境地,其重要性並沒有引起廣大語文教師的足夠重視。

這無形中也直接影響了語文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試想學生在一段平庸無奇,司空見慣的匯入後會有怎樣的反應?綜上所述,語文課堂的精彩匯入語是一堂課成功的前提,至關重要,不可低估。成功的匯入能事半功倍,不僅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與效果,而且能讓語文課煥發無限的生機與活力,為語文課堂增色不少。

(二)實踐價值

第一、匯入是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乙個教學環節。這是眾多教育專家和廣大一線教師總結長期實踐經驗得出的結論。課堂匯入是教學過程中的開始環節,也是創設良好課堂教學情境的重要一環。

匯入得法,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理,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順利地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因此,重視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匯入,對於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匯入起著十分具體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匯入環節雖然在每節課中所佔的時間不多,但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課堂匯入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良好的課堂匯入可以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良好的課堂匯入可以鋪設橋梁,銜接舊知識與新知識,以舊知識帶動理解新的知識。三、恰當的匯入對學生起誘導作用,讓學生的追求和情緒沿著教師預先設想的方向前進。

四、匯入對整個語文教學過程起著總領作用,總領作用主要表現在對整個教學過程的駕馭和課程內容的總體把握。

二、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國外:1.加涅的教學理論

加涅根據資訊加工心理學原理提出了乙個得到廣泛認可的學習與記憶的資訊加工模型。他把完整的教學過程劃分為9個階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標、提示回憶原有知識、呈現教材、提供學習指導、引出作業、提供反饋、評估作業和促進保持與遷移。

引起注意是教學過程中的首要因素。從資訊加工的觀點來看,如果個體對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刺激資訊未加注意,那麼,這些資訊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遺忘。知識教學的基本目的是要使學生將知識存入長時記憶;因為只有存入長時記憶的知識,學生才能用它來學習新知識或解決問題。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開始時,即課堂匯入時,必須要考慮: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學業的注意。

2.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研究了思維發生、發展的過程、特點和規律,認為新知識的形成乃是連續不斷的構成的結果,認識過程存在同化和順應兩種機能。皮亞傑的心理學發現,對在教學中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並以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為前提,設計情境,在舊知與新知銜接、認識結構與實際生活結合中引導學生大膽思考,大膽言說的匯入呈現法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

國內:《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新的教育觀念指導下,教師積極提供學習的策略,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和教師角色。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習,是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和教材成為學生的「對話者」、「商談者」,充分尊重、理解學生,平等的對待學生。

教學方法上,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地位。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教師指導學生為自己的人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判斷。

三、課題的界定和假設

課題的界定:小學語文課堂引導語的有效性研究,此項研究的要素有二:一是「語文」,也就是要抓住語文課的性質與特點去研究;二是「匯入語」,是教師在進行新的教學內容或活動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能力,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做好心理準備和認知準備,並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式而設計的教學語言。

理想的課堂匯入語具有營造情境、激發興趣、溫故知新、指引教學等功能。

研究的假設:如果我們教師針對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精心設計新穎的匯入,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尋幽探勝,端正學習動機。

通過對現行教材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教學匯入語源於學生現實生活,銜接舊知識與新知識,以舊知識帶動理解新的知識。生動、新穎的匯入通過風趣的或者富有啟發性的語言,使學生進入一種融洽的學習氛圍,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去獲取新的知識。可以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形成對新的學習內容的「興奮中心」,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學習任務中,為完成好新的學習任務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研究目標:

1.語文課堂匯入語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2.語文課堂匯入語設計的原則。

3.語文課堂匯入語設計的方法。

研究內容: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種導語設計,使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體驗迅速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引領學生進入文字情境,使學生由苦學變為樂學。

1.小學語文課堂匯入語現狀調查,研究課堂匯入存在的問題。

2.不同文章的型別研究小學語文課堂匯入語的設計。這也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及創新之處。

3.根據現階段的語文課堂上存在的問題研究相應的課堂匯入語設計原則,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及時代特點,蒐集、整理、創新、實踐並拓展語文課堂不同型別課文匯入語的有效方法與途徑,以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率的最終目的。

五、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及網上查閱,了解前人及同行的研究成果,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2.調查問卷法:運用於課題研究初期與結題前期,統計、比較研究資料,從實踐層面論證課題研究成效。

3.經驗總結法:收集、歸納、整理新課匯入案例,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六、課題研究步驟

研究的思路

1、本課題的研究,是乙個在自然常態教學下的有效運用小學語文引導語教學創造的過程,是就我們的教育現實而言重新認識語文教學的過程。

2、行動研究為抓手,研討、探索小學語文引導語有效教學的一些途徑、策略。

課程實施過程設計

本課題的研究時間為2023年3月到2023年11月

1、前期準備階段(2013.3-2013.4)

收集有關理論資料;學習相關的理論;申報立項。

2、實施研究階段(2013.5-2013.10)

實施課題研究,開展實踐活動。具體步驟如下:

①2013.5-6,設計調查問卷,對本學科教師「課堂匯入語」的設計與運用,現有的可操作性方法等相關問題進行調查,獲取第一手研究資料。打算以調查問卷和談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

②2013.7-9,實施、驗證、不斷修改總結匯入的特點及各種方法的可操作性。並歸納特色匯入方案,寫出隨筆、案例、設計、**等。

③2013.10,對研究過程中積累的材料進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對研究物件進行後訪,進行前後對比分析,得出結論。

3、實踐總結階段(2013.10-2013.11)

結題,實踐總結,推廣經驗;積累研究資料,進行理論分析,撰寫成果報告;召開結題報告。

主要措施

1、學校成立了《小學語文課堂引導語的有效性的研究》課題組,組織和實施本課題的研究計畫,研究經費得到充分保障。

2、課題組下設實驗班級,結合班級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把理論學習、教學研究與課堂教學實踐結合起來。

3、把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結合起來。把課題中的子課題納入校本教研專題,做到有計畫地開展研究。

七、課題預期研究成果

1、本課題研究預期的成果:

(1)深入而全面的認識語文課堂匯入的特點;

(2)**出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語文課堂匯入的方法;

2、本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呈現形式:

(1)課題研究開題報告乙份;

(2)課題研究結題報告乙份;

(3)關於語文課堂匯入方法的課堂教學案例展示;

(4)研究組老師所寫的相關**;

(5)研究組老師所寫的教學反思,研究體會,隨筆雜感等;

(6)語文課堂匯入多樣方法的教學設計;

(7)語文課堂匯入多樣方法的優質課件。

八、可行性分析

1、新課程改革已經深入人心,教師願意也需要更高程度上的專業發展,來提高自己的理論和專業技能,在教育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

2、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均為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具有較好的理論修養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日常教學中敢於實踐新的教學方法。

3、本課題是在充分研究文獻、了解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的,課題研究方案是在向有關教科研部門的專家諮詢與論證的基礎上形成的,並得到了指導幫助。學校提供了充分的物力、財力和時間上扶持,因此本課題符合當前基礎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方向,理論依據充分、科學,具有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九、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成立課題組,明確分工,各負其責。

組長:陳海平

副組長:朱興江

成員:王伯名卞風成厲潔陳琳

課題報告執筆人:陳海平

《小學語文課堂引導語的有效性研究》論證報告

大豐市第七小學陳海平 一 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一 研究背景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學是一門極富有藝術特色的創造性活動。精彩的課堂匯入語,能讓課堂氣氛活躍,妙趣橫生,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潛能,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並為後續的教學環節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課堂上匯入的設計影響著整堂...

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作者 鄒宇 教育界 上旬 2016年第04期 摘要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過程中追求的最高境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然而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存在著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本文將對此種現象進行分析,並提出一些相應的策略。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現狀策略 新課標明確規定,要提高...

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有效性

語文教學的課堂評價,既是教師緊扣教學目標 為學生創造能力展示機會的具體行為,也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其目的,語文課程標準 明確指出,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 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且進一步指出,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由此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