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如何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幾何直觀

2022-08-12 10:57:03 字數 1676 閱讀 6982

談談如何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必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不斷引導學生把生活中對圖形的感受與空間存在的幾何圖形建立聯絡,努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絡,體會到數學確實就在我們的身邊,更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從而形成應用意識。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需要引導學生充分的想象,在想象中進一步發展空間感。培養空間觀察必須從低年級抓起,義務教育教材從一年級起就安排幾何形體的認識,其主旨在於加強數形結合,增加兒童空間觀念的積累,分散後繼教材的難度;從當前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來看,要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應該從低年級抓起。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中通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全面通過幾何直觀的數學思維過程,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將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統一起來。課堂教學中充分有效地進行思維訓練,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它不僅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符合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以及人的認知過程,體現了數學教育的實質性價值。

空間觀念的形成,光靠觀察是不夠的,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激發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與探索的慾望。學生的動手操作過程其實是學生手、眼、腦等多種器官協同合作的過程。它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

者充分讓學生參與學習,讓學生數方格,讓學生剪拼,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去主動探求知識,強化學生參與意識,通過引導學生運用「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利用討論交流等形式要求學生把自己操作-轉化-推導的過程敘述出來,然後教師充分利用多**課件演示,形象、直觀,使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x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通過觀察、交流、討論等形式,發展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理解公式推導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

這樣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通過想象在頭腦中形成對圖形的直觀印象,結合推理幫助學生積累空間想象的經驗,養成空間觀念的建立。如:

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我安排以下活動:在進行先引導學生觀察保健箱、粉筆盒、罐頭盒、小幾何初步知識教學時,足球等實物,說明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要充分利用各種條件,並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平面圖形,運用各種手段,引導學使學生從直觀上初步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生通過觀察、操作、比不同。

然後讓學生拿出各自準備的長方體,引導學生及實際應用等各種生先摸一摸長方體的面,再按順序一邊摸,一邊活動,形成幾何形體的數,一邊觀察,看看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表象,建立正確、清晰形狀,哪些面完全相同,有幾組相對的面,相對的幾何概念,提高正確的面大小怎麼樣。在學生操作的同時,教師再結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進行演示,出示塗有三種不同顏色的長方體,將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相對的面一一揭示下來,貼在黑板上,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對於教材中抽象的問題,我們要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多**直觀演示的效果,將重點和難點呈現出來。

在課堂中進行動態演示,形象揭示知識的生成過程,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讓學生在好奇中主動參與,積極思考,並觀察和比較,逐步**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識的本質。在學習《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時,我利用多**點、線的閃爍,依次閃動長方體的面、稜、頂點,來認識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緊接著把長方體的實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圖,完成了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再通過面、稜的移動,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時配有聲音,利用色彩動態來比較,得出長方體「相對面的完全相同,相對稜的長度相等」這一結論,讓學生在輕鬆愉快地學會這一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如何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教學優勢

如何在教學中發揮自身的教學優勢,使所有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並獲得樂趣,是我們每個體育教師的職責和追求目標。通過課程的學習我總結出 一 激發情感,讓學生積極投入 體育課堂應該集知識性 趣味性 參與性於一體。因此首先我們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語言要親切,有感染力,充滿激情,具備 主持人風...

談談在教學中如何發揮自己的教學優勢

上傳 方俊更新時間 2012 5 20 21 46 40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一般採用 四部分 的結構模式 開始部分 準備部分 基本部分 結束部分。師在實際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腳,一味追求時間在各個部分的合理分配,以達到整節課在結構上的平衡,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產生了厭倦。眾所周知,...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另外,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教材裡的知識是客觀的存在的東西,而學生的認知結構是知識結構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要使知識結構成為學生的認知結構,必須有乙個建構的過程。這個過程不能像照相機那樣一下子 影印 上去就行了。因為學生是能動的主體,他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吸收 同化新知識,充實 完善原有的認知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