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學結合實習基本常識

2022-08-19 09:36:06 字數 4779 閱讀 2832

《工學結合實習指導書》

工學結合教育,就是利用學校、社會兩種教育資源和環境,給學生在校期間交替安排學校理論專業學習和校內外實習與頂崗工作的一種教育方式。在工學結合實踐中,國內許多職業學校進行了積極地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較多的研究與應用成果。然而,在中國國情條件下,由於各地職業學校的辦學體制不同、經濟發展基礎不一,在工學結合的實施上,還存在許多值得研究的問題。

如何建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長效機制,需要我們不斷的思考與實踐。

工學結合也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種多樣,有一年分為三學期,工作與學習交替進行的;也有乙個星期幾天學習幾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學習半天工作的,等等。無論是什麼形式,他們的共同點是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學習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讀。這裡的工作不是模擬的工作,而是與普通職業人一樣的有報酬的工作,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融人到社會中得到鍛鍊。

學生的工作作為學校專業培養計畫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業的常規管理外,學校有嚴格的過程管理和考核,並給予相應學分。

第一節工學結合實習概述

一、工學結合實習的意義

工學結合實習是工學結合專業教學實施中乙個極為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畢業實習,一方面,使學生走向社會,接觸本專業工作,培養、鍛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實踐動手能力,提職業教育業技能和技巧,初步實現社會心理角色的轉變,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社會競爭,實現實習和就業的有機結合,為畢業**環節的實施收集資料,增加經驗;另一方面,通過實習指導工作,也要使我們教師真正深入了解就業崗位群體,對行業崗位進行細緻認真的研究,並根據行業需求,及時地反饋資訊,調整和強化本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

二、工學結合實習的目標

1.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科學的創新精神和熟練的專業技能;

2.學生在企業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各崗位工作任務,訓練崗位工作能力,使學生畢業後能較快、較好地達到崗位要求;

3.熟悉各崗位的技術規範和施工標準,了解各工序的工作內容及要求;

4.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工藝方案,參與解決生產實際中的技術和管理問題;

5.體驗與工友之間、與上下級領導之間的協作、服從關係,積累社會經驗;

6.認識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樹立安全操作意識;

7.了解企業的規章制度及管理模式,理解各種管理制度的意義;

8.培養撰寫技術總結、技術**的能力。

三、工學結合教育改革

1.工學結合教育在我國職業學校中目前還處在起步探索階段,在試點階段前期要做好對活動的宣傳工作,教師要轉變觀念,將工學結合教育提高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高度來予以認識,積極做好工學結合教育的組織與指導工作。學生及家長的積極支援與配合,這是改革取的成效的重要保證,是工學結合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

2.工學結合教育改革通過創新的組織方式,建立一種能具有推廣性的長效模式,強調從學校聯絡單位向學生自主尋找實習單位轉變是我們工學結合試點工作的核心,這可打破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量化概念,將整個社會作為中職學校潛在的實習基地,深化了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廣度和內涵,形成學生、家庭、社會、學校共同參與實習教育的新機制,使學校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拓展到整個社會,解決了學校大量學生實習資源不足的困難,利於工學結合教育長效機制的實現。

3.要加強對工學結合工作的全程管理,做到領導重視,管理規範。不同實習單位,不同實習崗位會給教師指導、學校的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但要轉變觀念,制定相應管理辦法,採取學生、家長、企業與學校共同介入管理的新模式,調動學生及其家長、企業、中職學校各方的積極性,打破以往過度依賴學校教育的傳統做法,樹立學生與家長對個人及子女教育的負責態度。

當然在實習中,學校也要加強指導,並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人身安全、法律等方面的支援和服務,切實維護學生在實習期間的正當權益。

四、工學結合教育對策

1.從學校聯絡單位向學生自主尋找實習單位轉變。

汲取國外產學合作教育的成熟經驗,突破傳統的學生實習全部由學校負責聯絡企業的做法,由學校推薦與學生自找實習單位相結合。學生自主尋找實習單位後,打破了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量化概念,利用學生與家長豐富的社會資源,擴大了學校的實踐教學基地資源,將整個社會作為學生的潛在實習基地,擴大了學生實習地理空間,以解決學校實踐教學基地資源不足的困難,同時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長效機制建立創造有利的條件。

2.從傳統集中實習向分散實習轉變。

通過學生自找實習單位,社會與家庭關係的介入,企業接受學生的積極性將提高,實習學生人數也在企業可接受的程度,學生實習期間的住宿、生活也易於解決(這通常是乙個困難問題),適合於浙江省中小企業的現狀。同時,由於變傳統集中實習為分散實習,可使企業能保證學生真正實現頂崗實習及相應崗位的輪換,可以較好地提高實習質量,並利於學生潛在就業的安排。

3.從專業實踐向社會實踐轉變。

中職學校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工學結合也應以此方針為指導,在工學結合的企業崗位選擇中,要考慮學生的就業傾向,尊重學生的企業崗位選擇,使他們能找到理想的實習單位。大量的企業調查表明,目前企業用人更關心的是學生的工作敬業精神、工作態度。現在,中職學生中獨生子女居多,與前輩相比,他們社會經驗缺乏,獨立工作與生活能力偏弱。

通過工學結合實踐,可使學生了解社會,認識企業文化,體會生產勞動的艱辛。因此,在工學結合的實踐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但更重要的是要強調學生職業素質與職業道德的培養。即工學結合的實踐要從注重專業技能向重視學生的職業素養轉變,從重視專業實踐向社會實踐轉變。

只要學生能找到合適的實習崗位,並不要十分苛求專業的對口,可有多樣化的實習內容,這在中國國情下,尤其顯得重要。

五、工學結合實踐

依據對策,中職學校可以開展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實踐,原則是:學校指導,自找崗位,頂崗工作,社會實踐。具體實施方法為:

1.工學結合時間的確定。

工學結合時間的確定要綜合考慮學生在下企業之前已經過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與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具有企業第一崗上崗基本能力,減少學生在企業實習時的適應期;同時考慮到學生經過在校的學習與訓練,對專業已有了解,對今後個人的發展也有了一定的方向,因此工學結合的時間不宜太早。工學結合的時間一般放在第四學期,實習時間不能太短也不易太長,一般二到三個月為宜,要利於企業接受學生,利於學生深入到企業中去,綜合考慮確定實習時間為3月至5月比較適宜。

2.實習單位的確定。

實習單位的落實是工學結合試點工作能否成功的關鍵。在工學結合實踐方案的制定中,強調要求學生自主尋找實習單位或由學校推薦單位。中職學校提早半年開始對試點班學生進行宣傳,並編制了工學結合的宣傳手冊,將工學結合的組織方式,工學結合的意義告知給學生與家長,取得了學生與家長的廣泛支援,學生與家長聯絡實習單位的積極性較高。

對確有困難的學生,由學校教師推薦 1 ~ 2 個單位,但也要求學生自己去單位聯絡,這樣可加強學生參與工學結合的主動性與責任性,保證了工學結合試點工作的正常進行。

3.工學結合的教學內容。

由於是從傳統的集中實習轉變為分散實習,學生的實習單位不一,工作崗位多樣,有的學生以專業實習為主,也有部分學生是以非專業的社會實踐為主。因此,中職學校制定了專業實習與社會實踐實習的2個基本要求,如要求學生在企業中能了解3~4個工件的工藝維修操作流程,了解實習企業的車間管理流程。同時要求學生學習、了解企業文化,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以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來體現實習效果。

4.工學結合的管理。中職學校組織了工學結合教學改革專案組,由安置部門牽頭,專業和學生管理部門配合實施具體實施,為每個學生配備了指導教師,加強了對學生在落實單位期間、實習期間的聯絡與指導。並制定了工學結合教學改革的管理辦法、工學結合實習手冊、工學結合考核辦法,要求學生在實習期間寫周記,實習後有總結等。

對實習所在企業,中職學校也制定了企業對學生實習的指導要求,要求企業為實習學生配備指導人員,加強對實習學生的管理,盡可能為學生在實習期間發放一定的生活補助及提供一定的生活條件。由於學生實習的地理空間範圍較廣,中職學校要求學生指導教師在實習前期每週要和學生聯絡一次,主要通過**或qq,每2週要派教師去若干個實習單位了解實習進展情況,以加強對實習學生的管理。並在中職學校網頁上,設定工學結合的專欄,刊載學生的實習體會,學生也能通過網頁互相交流,使學生雖然在校外,但能感到中職學校對他們的關懷。

第二節工學結合實習的相關內容

一、教學要求

工學結合實習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要達到在課堂上達不到的教學目標。其主要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科學的創新精神和熟練的專業技能;

(2)學生在企業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各崗位工作任務,訓練崗位工作能力,使學生畢業後能較快、較好地達到崗位要求;

(3)熟悉各崗位的技術規範和施工標準,了解各工序的工作內容及要求;

(4)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工藝方案,參與解決生產實際中的技術和管理問題;

(5)體驗與工友之間、與上下級領導之間的協作、服從關係,積累社會經驗;

(6)認識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樹立安全操作意識;

(7)了解企業的規章制度及管理模式,理解各種管理制度的意義;

(8)培養撰寫技術總結、技術**的能力。

二、工學結合道路的必然性

1.在人類的知識體系中,有兩類知識,一類是可以用言語交流的知識,另一類是不能用語言來交流的知識。

前者稱為「明確知識」,後者稱為「默會知識」。「明確知識」(顯性知識),也即可以用書面文字、圖表或數學公式表述的知識。這類知識是可以編碼的,可以儲存在書本典籍中代代相傳。

它的學習和掌握,主要在採取聽講、閱讀、理解、記憶、複述過程之中。「默會知識」(緘默知識)是一種不能準確編碼、不能系統表述的「實踐性知識」。這種知識存在於個人的體驗和經驗之中。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默會知識」——技能技巧,特別是操作性技能技巧的掌握,一定要由兩個關鍵因子促成:一是「師傅」及其示範和樣本式的手把手傳遞;二是「徒弟」步步的模仿,用心的體悟及其身歷其境的「歷練」。兩者缺一不可。

這就使我們在新理論下建立起這樣乙個重要認知:即如果我們把職業教育視為一種「百工」教育、技能技術教育,那我們就必須認識到職業技術教育的知識形態或型別主要是以「默會知識」為特徵、為構成、為本位的。這種知識僅僅靠課堂是不能傳授的,其只能在實踐中「習得」。

第一章基本知識

金融投資分析的主要物件就是 進一步講就是 的盈利性和風險性,通過對這些 的有效分析,投資者才能進行較正確的投資活動。但是怎樣衡量所投資的 的盈利性和風險性呢?即使我們能匯出這些 的盈利性和風險性指標,我們怎樣根據這些指標來判斷 比較所投資的 的優劣呢?因為一般說風險與收益共存 收益越高,風險越大,這...

第一章電子元器件常識

電子元器件是電子元件和器件的總稱。器件是指電子管和電晶體,現在泛指用半導體材料製造的基本電子產品,如 二極體 三極體 場效電晶體 積體電路等。其它製造電子整機用的基本零件稱為元件,如 電阻 電容 電感等等。由於新材料 新技術的不斷湧現,現代電子元件和器件的界限已比較模糊。在本章中將從電子元器件的名稱...

第一章投影基本知識

第一部分點與直線 一 已知各點的空間位置,畫出其投影圖 尺寸由立體圖量取,並取整 知識點 點的投影規律 1 1 點的投影規律 一般點 投影軸上點 投影面內點 高平齊 z 長對正 x 寬相等 y 相對原點 2 2 立體圖的畫法 軸向測量 軸向平行作圖法 各線都分別平行於軸線 3 3 答案見下圖 二 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