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語學習習慣的研究調查報告

2022-08-31 14:03:06 字數 4881 閱讀 8047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新教材提倡在教育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在《中等職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從中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中職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交際工具學科. 要掌握英語,除了需要學習一定的語音、詞彙、語法知識外,還得練就紮實的聽、說、讀、寫基本功。換言之,英語學習必須要有大量的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訓練。

從這個意義上說,英語教學的過程,尤其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英語習慣的培養過程。有關教學研究表明,「要學好英語,就必須掌握英語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少英語優秀者用自己的學習實踐證明:

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成功。」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推動學習的進步,提高學習效率,取得預想之外的學習效果,同時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會對學生的學習起極大的促進作用,使之終身受益。因此,從學生開始學習英語時學習第乙個字母的第一天起,就要樹立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英語學習良好習慣的意識,並把它當作我們中職英語教師的首要任務。

為此筆者對2010級學生的預習、聽課、作業和複習等環節的學習現狀作了問卷調查和談話交流。

二.調查方法

(1)隨機抽取2010級60名學生

(2)問卷調查法和行為觀察法

三.調查工具:問卷調查

調查問卷的設計:針對中職學生英語學習習慣設計了14個單項選擇題(既方便回答,又便於統計分析。問卷題目見附件)。共發出問卷60份,收回有效問卷60份。採用百分比計算方法.

四.調查結果及簡要分析

一)對學習英語的情感態度: a.非常喜歡 b.喜歡 c.不太喜歡

選a項的40% 選 b為25% 選 c為5%

興趣是學習英語的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從這次的資料可以表明絕大部分學生對於英語的學習是有興趣的,教師能夠抓住學生的興趣這個切入點,加強對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使他們的內因和外因同時起作用,才能真正的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二)預習情況: a、每天預習 b、有時預習 c、不預習

選a的學生48% b為51% c為1%

課前預習是聽好課的基礎,也是培育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問卷調查表示,基本上的學生都有預習的習慣,但有51%的學生是有時預習,還未能養成良好的自覺預習的習慣。可見,學生的自覺性還不夠,在教學過程中對於預習這一環節並沒有引起他們足夠的重視。

甚至很大一部分的同學還需要在老師的督促下才完成,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大,自主學習的能力差,沒有學會**性的學習。故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課堂預習,只有重視了課堂預習,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三)聽課情況

上課時是否摘筆記 a、是 b、有時 c、從不

選a項的學生為82% 選 b為17% 選 c為1%

在聽課時是否認真 a、是 b、基本認真 c、不太認真

選a項的學生為74% 選 b為24% 選 c為2%

是否大膽開口講英語 a、愛講英語 b、敢講英語 c、不太主動

選a項的學生為33% 選 b為30% 選 c為37%

從以上3小題的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基本上的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聽講並摘好筆記,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不明顯,側重於機械地、被動地學,認真聽課僅僅停留在「聽」的被動學習階段,通常是教師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收取,不能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使得英語的語言交際功能減弱。

四)作業完成情況

作業完成情況 a、每次完成 b、有時不完成 c、基本不完成

選a項的學生為91% 選 b為8% 選 c為1%

作業完成方式 a、獨立完成 b、有時抄襲 c、大部分抄襲

選a項的學生有92% 選 b為7% 選 c為1%

通過學生完成作業情況發現,基本上的學生都能按時完成作業。課後作業是鞏固運用知識和提高能力的一種手段。它應由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對作業的認識不同,完成作業時的態度和方法也不同。但學生對於作業的態度在他們的作業書寫和反饋中就能體現出來。他們做作業並不是為了鞏固知識,而僅僅是為了應付完成任務。

無論做多少次的作業,仍然會有類似的錯誤。

良好的作業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績。有許多差生知識缺漏就是在作業中悄悄地積累起來的,如果能做到當天的作業當天過關,我想差生應該可以減至最少。我認為良好的作業習慣主要包括及時完成與及時訂正的習慣。

包括問問題,現在大多數學生不知道問問題,其實問問題是一種掌握知識的捷徑,他們還不知道,只有發現問題才能進步,老師就像一本詞典——工具書,老師在講提示會舉一反三,把學生要問的問題講透讓他真正弄明白。很多同學認為一旦問老師問題了,老師就會覺得自己很笨,因此比較害羞很害怕問問題。覺得問問題是很丟人的事從此可以看出,學生還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這就在於老師的教育藝術手段了。

五)複習情況

複習是加深對所有知識系統理解和鞏固的過程,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環節。經調查,其中32.6%的學生每天覆習英語。

通過交流發現,學生複習行為方面,多數同學是背背單詞,看看英語書,聽聽英語磁帶。而且,基本上所有的學生複習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如默寫單詞、考試。僅有5%的同學在課後主動複習英語。

六)課外英語學習情況

2010級的學生在英語的學習上,除了在學校英語課上接觸英語,課外涉及英語的主動性明顯不強。每天在家聽配套磁帶的只有28%,有43%的學生是偶爾聽聽;課文背誦基本上都是老師要求的,背誦率比較高,達84%,還有16%學生是有時背誦;模仿語音、語調方面,有61%的學生是有時候模仿一下;課外與同學進行英語對話更少,僅有12%的學生回答經常講英語,73%的學生是偶爾進行英語對話;只有25%的學生經常進行課外英語閱讀及**英語節目;單詞記憶方法方面有22%的學生是死記硬背的,23%的學生邊寫邊記,還有55%的學生是根據單詞發音記憶的;另外,有25%的學生參加過課外英語興趣班,但絕大多數是應試教育的知識輔導。

從調查中可見,2010級學生在英語學習上,主要的行為是背單詞、讀課文,看英語節目和課外閱讀的涉及面極少;在交際方面,也不會主動運用英語交流,以及主動去問有關英語方面的問題。

四. 關於調查結果的思考

學生對主動學習僅僅是停留在意識態度上認識到其重要性,而真正到付諸行動時,又變成了被動學習。所以老師在這時應該發揮其作用,督促學生能夠自覺地認真地對待課文,家庭作業以及考試這些檢測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不斷提醒他們應該積極學習。

1. 創設契機,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一旦對某樣事物建立起濃厚的興趣,那做起來往往會事半功倍。因此,激發孩子們學習興趣後,老師可以問問那些在課堂上積極發言並回答正確的孩子,「你是怎麼學習英語的?

」「為什麼你回答得這麼好呢?」在孩子們回答後,老師表揚,「這樣做很好!」「是個好方法!

」對孩子們的回答進行歸納整理,提出建議。一段時間後,比一比,誰的進步大。反覆幾次之後,孩子們的好習慣會慢慢培養起來。

在實踐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當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去想各種各樣巧妙的辦法時,英語教學,不僅變得很容易而且充滿了趣味和快樂!我們認為英語教學必須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起來,教學內容、手段、形式都必須體現開放、靈活、活潑的特點,讓學生在廣泛、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樂學,提高學習能力。從兒童的認知規律看,兒童最先認的字,是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如「爸(father)」、「媽(mother)」、「我(i)」等。

因此,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把學生的視野引向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倡在生活中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於運用」,只有讓學生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力量與價值,才能讓他們永久地保持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我們力求做到形式多樣,活潑生動,體現趣味性;力求做到課內外相結合,校內外溝通,體現開放性。

著名的教育學家福祿貝爾曾說過「兒童就像飢渴的小苗需要水分和養料一樣,天然渴望在適宜的環境裡自然而茁壯的成長,他們需要活動的認識,需要興趣得到喚起和培植,他們要主動的發展自己」。只有遵循兒童學習語言的發展規律,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打下「聽,說,讀」的基礎。教師寓教於樂,學生學得輕鬆、愉快,興趣盎然,師生關係融洽,彼此全身心投入,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2.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當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了許多方法,就可以根據學習的不同內容加以靈活運用。如我在單詞教學中教給學生一些記憶單詞的方法:

(1)「姐妹字」,「換偏旁」

像「ball、tall、wall」這樣外形相似的單詞,稱之為「姐妹字」。在英語單詞中,這樣的現象有很多,「換偏旁」記單詞便成了學生識記單詞的主要方法。學習「look」的時候,他們會與「book」進行比較;學習「now」,他們會聯想到「how」、「cow」,找出了詞形之間的聯絡,不僅學習起來容易多了,而且做了學習的有心人,也隨機複習了以前學過的單詞。

(2)複雜的單詞,拆開記

對於字母結構較複雜的單詞,會拆詞組合、化難為易。如「stomachache」,這個單詞的讀音較難,孩子們開動腦筋,很快想出了識記辦法:先讀前兩個音節,再讀最後的音節。

用這樣的方法,學生很容易讀出這類難讀的單詞。

(3)「會意字,會其意,記其形」

孩子們不懂什麼是「會意字」,卻覺得這樣的「字」確實很有意思。如「snowman」、「raincoat」、「homework」,學生仔細觀察,就會發現「snowman」→「snow」+「man」,「raincoat」→「rain」+「coat」,「homework」→「home」+「work」。對於這類特殊的單詞,學生領會了其意,便很快記住了其形。

3.重視學法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乙個人有效地進行學習,隨時獲取新的知識,使他終身受益。英語學習方法的形成是乙個由不知到知、由少到多、由淺到深、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學法指導必須遵循語言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

教師可給學生介紹一些學習方法。如:(1)如何預習和複習。

(2)巧記英語單詞,培養記憶力。(3)學會觀察、比較和歸納的方法。(4)閱讀能力和自學的方法。

(5)正確使用工具書。(6)適當閱讀一些簡單的英語報刊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找到一種符合英語自身規律的學習方法,減少學習的盲目性,盡可能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

一 課題的提出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簡單而言,就是要養成習慣。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演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說 我的生活過得像鐘錶的機器那樣有規則,當我的生命告終時,我就會停在一處不動了。達爾文所說的 規則 便是指良好的習慣,當然也包括學習習慣。學習習慣這麼重要,那同學們的學習習慣怎樣呢?二...

161學習習慣調查報告

座談 召開教師 10人 座談會和學生 3次共120餘人 座談會,聽取老師 學生的看法和意見。抽查 設計有關 通過填表對300多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抽查了解分析。跟蹤 對若干學生進行全天跟蹤,了解學習習慣的總體情況。三 我校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現狀分析 1 忽視習慣,唯 勤 是岸 葉聖陶先生曾經強調 ...

關於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

內容提要 學習習慣是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完成學習任務並學會學習的基礎,會讓人終身受益,因此學習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通過調查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習慣的情況,分析存在問題及其成因,找到相應策略,以便更有效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