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習方法與能力培養

2022-09-21 09:51:02 字數 3467 閱讀 9527

大學是人一生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從入學的第一天起,你就應當對大學四年有乙個正確的認識和規劃,以使在學習中享受到最大的快樂,在畢業時找到自己最喜愛的工作,把自己培養成為乙個有能力、有思想、有價值、有前途的人。大學裡面,要學的東西很多,要培養的能力也很多。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經歷和經驗,講講一些我認為比較重要的能力和學習方法。

首先是態度的轉變。

進入大學的校園,你就必須從被動轉向主動。在大學裡,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和未來,你必須成為自己未來的主人,你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的學業和將來的事業。積極主動首先表現為對自己的一切負責,不要把不確定的或困難的事情一味擱置起來。

比如說,有些同學認為英語重要,但學校不考試就不學英語,我們大三大四已沒有英語課了,但我們許多同學還是堅持提高自己的英語;或者,有些同學覺得自己需要參加社團磨練人際關係,但是因為害羞就不積極報名;還有的學生看到別人逃課,自己也跟著不去上課。對於這種消極、膽怯的作風,你終有一天會付出代價的。

最近無意中看到以下這句話:「在高中時,大學像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進了大學後,天亮了,我們不知道該向何處去」。這正是部分一年級新生思想的真實寫照,許多同學入校後進入了目標盲區。

有部分同學到了大四才開始做人生和職業規劃,而乙個主動的學生應該從進入大學時就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志向和興趣,你就應該通過聽講座、上網、與你的老師、朋友交流,發掘自己的志向和興趣;如果你畢業後想出國讀研究生,你就應該馬上了解出國申請要滿足什麼條件:比如大學學分積要達到幾點幾,托福、gre要什麼時候考,至少要多少分,研究經驗和學術**是否有要求;如果畢業後想進入某類公司工作,你應該收集該公司的招聘廣告,看現在的你還與工作崗位要求有多少差距。

只要認真制定、管理、評估和調整自己的人生規劃,你就會離你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

比如我從大一就確定自己以後要在國內讀研究生,之後我了解到要進入研究生院有保送和統考兩種途徑,所以大學三年來我努力學習,力爭保送;即使不能保送,乙個好的成績對考研也有幫助。以上就是我所要強調的積極主動的態度。

其次,自學的能力。

我在中學時候就聽老師講過?「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時,最後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當然他是引用教育家的話,但這話講的很有道理。

所謂「剩下來的東西」,其實就是自學的能力。上中學時,老師會一次又一次重複每一課裡的關鍵內容。但進了大學以後,老師只會充當引路人的角色,學生必須自主地學習、探索和實踐。

走上工作崗位後,自學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在這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的社會,學會如何學習有時會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大學生應當充分利用學校裡的人才資源,從各種渠道吸收知識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師,你可以主動向他們請教,或者請他們推薦一些課外的參考讀物。除了資深的教授以外,大學中的青年教師、碩士生、博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學都是最好的知識**和學習夥伴。

每個人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都不盡相同,只有互幫互學,大家才能共同進步。比如上胡老師的無機化學時,我們班只有一兩個同學能聽懂雜化軌道理論,所以很自然這一兩個同學就成為我們**和切磋的物件。

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圖書館功能,培養獨立學習和研究的本領,為適應今後的工作或進一步的深造做準備。首先,老師課堂上都會提一些科學前沿內容,比如新材料、新製備工藝等等,此外還會有一些課外學習材料,尤其是到了高年級,所以大學生一定要學會查詢書籍和文獻,以便接觸更廣泛的知識和研究成果。同樣,當我們在一門課上發現了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就應當積極去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文獻,了解這個課題的來龍去脈和目前的研究動態。

其次,在書本之外,網際網路也是乙個巨大的資源庫,大學生們可以借助搜尋引擎在網上查詢各類資訊,比如我們要檢視的最新**都能在資料庫中找到。有句話說得好:小時候,老師教導我們用好字典,說新華字典是最好的老師;上到大學後,開始認識到「搜尋引擎」才是最好的老師。

除了搜尋引擎以外,網上還有許多**和社群也是很好的學習園地。

總之,掌握自習的能力,你將受益終身。

再次,大學裡課程的學習。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只有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才可以受用終身。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打下好的基礎,大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理解高深的應用技術。一般說來,大學四年需要學習的課程有四五十門,每乙個學期學習的課程都不相同。

大學一、二年級主要學習公共課程和基礎課程,大學三年級主要學習專業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大學四年級重點學習專業課和進行畢業設計、做畢業**。大學教師講課有以下特點:一是介紹思路多,詳細講解少。

主要講授重點、難點內容,而且許多教師都使用多**授課,授課進度比較快,一節課可能要講授一章或幾章的內容。二是抽象理論多,直觀內容少。三是參考書目多,課外習題少。

針對這樣的變化,新生必須盡快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首先是要做到主動預習,通過預習,了解課程的前後關係及內在聯絡,能夠大體上對所學知識有乙個初步的認識,不要求都懂,也不用花很多時間,但預習會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課聽不懂的現象;

其次是要認真聽課,不逃課不打瞌睡,努力提高聽課質量,緊跟老師的思路,適時記錄教師上課時所傳授的知識和具體的、有特色的解題思路,不需太詳細,但層次要分明,提綱挈領,突出難點、重點,作筆記乙個最大的優點還可以提高注意力,防止精力分散。有時候我們前面的內容沒聽懂,這是常有的,但不是接下來的內容就不聽了,只要把前面的結論當做已知量,接著往下聽。

然後是要獨立完成作業,大學的作業相對高中而言,量少而精,著眼於加深對原理的理解和思考方法的培養,我做作業前一般都會把這次課的書本內容認真的看一遍再做作業;最後,每隔一段時間,還要進行一次綜合複習,可以畫圖、畫表歸納整理,這樣你會對整個課本內容有乙個全面、概括的了解,有利於加深理解和系統記憶。我們還可以總結一些做題經驗,比如求焓變我總結出5?種計算方法:

(1)?由蓋斯定律求得;(2)?由標準摩爾生成焓求得;(3)?

由吉布斯自由能和標準摩爾熵求得;(4)?由等壓熱效應求得;?(5)?

根據范霍夫等壓方程求反應的熱效應等。

打好基礎是我們必須做的事情。在目前,大學成績往往決定你能否保研,能否找到乙個好工作。如果你對它們有興趣,那你是幸運兒,可以享受學習的樂趣;但就算你沒有興趣,你也必須把這些基礎打好。

最後,動手能力的培養。

動手能力的重要性,我想不用我再證明了,尤其是對我們學習化學的人來說。無論學習何種專業、何種課程,如果能在學習中努力實踐,做到融會貫通,我們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識體系,可以牢牢地記住學過的知識。因此,我建議同學們多選些與實踐相關的課程。

大學裡這種機會是很多的,比如我們每個人都要做的《大學物理實驗》,每乙個都很經典,都含有深厚的背景知識和思維,大家千萬不能應付了事。此外,實驗選修課也是你們即將要選修的課程之一。如果你還有精力,你還可以選修我們學校一些教授開設的學生開放實驗和學生創新研究計畫srit等等。

我總共選過三個老師的開放實驗和乙個srit計畫。它們不僅讓我提前了解科研情況,更是對書本知識學習的一種促進。很多基礎知識都會出現在你的實驗中,這樣你去學習書本知識還會覺得枯燥嗎?

同時,你的操作能力,研究能力,查閱資料、選擇參考書的能力,創造能力等都會有一定的提高。正如,我去保研複試時老師們對我做過的實驗和研究經歷就十分感興趣,使我在複試時占有相當大優勢。

以上就是大學裡幾項比較基本的能力和方法,最後送大家一句李開復的話:經過大學四年,你會從思考中確立自我,從學習中尋求真理,從獨立中體驗自主,從計畫中把握時間,從交流中鍛鍊表達,從交友中品味成熟,從實踐中贏得價值,從興趣中攫取快樂,從追求中獲得力.

教給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

吳正憲老師的 數的整除 複習課有感 本周二,我們在辦公室看了吳正憲老師的 數的整除 複習課,雖然沒有看完整,但是,我們的收穫也不少。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一 教學觀念新,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吳老師的教學觀念新,一心想著的是怎樣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不惜用比較多的時間放手讓學...

培養數學學習方法策略

數學具有推理論證嚴密 邏輯思維性強的特點,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推理能力以及自然科學意識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知識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方法解決。而我們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有些學生因不會學習或學習方法不當而成績逐漸下降,久...

大學化學學習方法

全靠自覺!大學一年級可以適當的參加一些社團,通過學長學姐了解一些關於你學校的事情,比如大家都去哪自習啊?圖書館怎樣才能佔到座啊?還要請教一些學習方法,問問他們都用什麼學習資料 主要是指四六級 每天的時間是怎麼安排的。在大一事參加一些社團對你學習沒壞的影響,反而可以給你增加經驗,做人的,處世的,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