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知識點總結

2022-09-27 01:09:05 字數 4763 閱讀 8943

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

第一課、神奇的貨幣

1、商品

①含義: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形態:有形商品和無形商品

②必須具備的條件:

a、必須是勞動產品,不是勞動產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須用於交換,不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不是商品,交換是商品的基本特徵。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價值,但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離不開流通領域,一旦進入消費領域就成為消費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

自然屬性——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

社會屬性——價值 :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注:1、勞動產品不一定有價值,因為價值是商品特有的屬性。2、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因為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是商品。3、有價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價值

☆兩者關係:對立統一

統一:同時存在商品中,商品是兩者的統一體。

對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時擁有兩個屬性。

2、貨幣

①含義: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②貨幣產生:偶然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貨幣產生。

注:偶然的物物交換不是等價交換。

③貨幣的本質--一般等價物(本質)是商品。

④貨幣的職能:

a、基本職能:流通手段(原因:貨幣是一般等價物),需現實貨幣;價值尺度(原因:貨幣本身有價值),只需觀念上的貨幣。

b、其它職能:(1)貯藏手段,足值的貨幣

(2)支付手段,伴隨賒賬產生而出現。例:債務、地租、利息、稅款、工資。

(3)世界貨幣,指貨幣具有在世界市場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職能。

3、紙幣:

①紙幣的含義: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②產生:

③職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國家的紙幣還具有世界貨幣的職能)

注:紙幣沒有價值,有使用價值。

④發行: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流通中所需貨幣量=商品**總額/貨幣流通速度)

4、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不平衡引起的

通貨膨脹: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

通貨緊縮: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發行國債,投資環境設施建設,擴大出口。

5、信用工具:方式:現金結算轉賬結算

信用卡本質:信用憑證。 發行:商業銀行優點:方便、安全

支票: 本質:支付憑證, 種類:轉帳支票、現金支票

6、外匯:含義: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匯率:含義: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影響:外匯匯率降低(本幣匯率上公升),本國貨幣公升值,利於進口不利出口, 增加就業壓力

外匯匯率上公升(本幣匯率**),本國貨幣貶值,利於出口不利進口 ,國內物價**

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意義: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穩定,對實現擴大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課、多變的**

★1、影響**的因素:

①影響**的因素: 各種因素對商品**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係來實現的。

②供求影響**。

市場表現:a、賣方市場:賣方供不應求,**上公升,物以稀為貴

b、買方市場:買方供過於求,**下降,貨多不值錢

③價值決定**: **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的基礎,**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

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與個別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無關。

④價值規律

ⅰ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ⅱ表現形式:商品**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則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2、**變動的影響

ⅰ**變動對生活的影響

a、 一般說來,當某種商品的**上公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需求法則)

b、 **變動對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響程度不同。對生活必需品的影響小,而對高檔耐用品的影響大

c、 商品**變動,會影響相關商品**變動。 互補商品中,一種商品**上公升,會使其互補品的需求量減少,****(反之亦然);互為代替品的兩種商品,一種商品**上公升,會使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上公升(反之亦然)。

ⅱ**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生產規模(當商品供過於求,****,獲得減少,縮小生產規模;反之亦然)

(2)提高勞動生產率(靠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靠管理進步降低生產成本,給自己產品提供降價空間,在競爭中更具優勢)

(3)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商品(市場意識、科技意識、創新意識、質量意識)

第三課、多彩的消費

★1、影響消費的因素居民的收入物價總體水平

(1)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措施:發展經濟,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居民消費水平受未來收入預期有影響;措施: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完美社會保障體系。

收入差距影響社會總體消費水平。措施:完善分配政策,調節收入分配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2)商品**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措施:穩定物價,控制物價**,這需要國家的巨集觀調控。

2、消費型別:

(1)按產品型別分: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2)按交易方式不同:錢貨兩清,貨款消費,租貨消費。

(3)按照消費的目的,生存資料消費(最基本的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

3、消費結構:

(1)消費結構指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所佔的比重。

(2)特點:不是一成不變,會隨經濟發展,收入變化而變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發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順序。

4、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比重。(反映人們消費結構與消費水平的乙個係數)。

規律:恩格爾系數越大,意味著食品支出在家庭中總支出中所佔比重越大,必然影響其他消費,影響發展和享受資料消費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消費質量,導致消費結構單一,消費水平低。恩格爾系數越小,表明人們的消費結構越完善、越優化,人們的消費水平越高。

5、消費觀。從眾心理(盲目從眾不可取)、求異心理(過分求異不提倡)、攀比心理(這種心理不健康)、求實心理(理智消費應提倡)。

★6、消費原則:

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原因)。

艱苦奮鬥的原因:a、民族精神,優良傳統 b、國情現代化的目標 c、成功者必備

綜合**:金錢的重要性:

正確的金錢觀: 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第二單元、生產、勞動與經營

第四課、生產與經濟制度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生產的目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1、生產與消費  (分配與交換是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

(1)生產決定消費(物件、方式、質量和水平)為消費創造動力。

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2)消費反作用於生產: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發展、對生產起著導向作用,乙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乙個新產業的出現和成長;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過程的最終目的與動力

2、生產力

(1)必要性:①解決主要矛盾②社會主義本質要求③體現社會主義的有優越性④增強綜合國力⑤提高我國國際地位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⑦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超發達國家

(2)如何發展:①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②必須通過改革,調整生產關係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調整上層建築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要通過改革,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基本制度,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③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④加快科技發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

3、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生產資料公有制

國有經濟:國有經濟國民經濟的支柱,掌握國民經濟的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主導作用--國有經濟,主體地位--公有制地位)

(1)公有制主體地位:

1、主要體現:①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就全國而言)②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執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

2、為什麼堅持公有制為主體:①現行的經濟制度,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②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③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怎麼增強:①深化國有制公司製股份制改革②健全現代企業制度③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推進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合作經濟。)

第五課、企業與勞動者

1、企業——含義: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

地位: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在我國,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多種所有制企業並存,共同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

國有企業發揮主導作用目的:盈利,本質:經濟組織

2、公司製——是現代企業主要的典型的組織形式。公司含義:依法設立的,全部資本由股東出資,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公司本質: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

(1)組織形式: 有限責任公司股份**** (後者要把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以公開募股集資,這是區別與有限責任公司的最顯著特點)  各自特點:(看書)

(2)組織機構。決策機構(股東大會、董事會)、執行機構(總經理)和監督機構(監事會)。

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知識點總結整理 知識主幹

經濟生活 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 第一課神奇的貨幣 1.商品 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2.商品的基本屬性 使用價值 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 和價值 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3.貨幣的產生 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眾多的商品中,金銀具有體積小 價值大 便於攜帶 質地均勻 容易分割的天然...

必修一經濟生活 提綱

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 1.商品 2.貨幣 3.紙幣 4.信用工具 5.外匯 6.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意義 第二課 多變的 1.影響 的因素 2.供求影響結果 3.價值決定 4.價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 5.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 1.影響消費的因素 2.消費型別 3.消費結構 4.尼...

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怎麼回答公平大題

第三單元 一,幾個名詞 國民收入 居民收入,企業收入,收入 居民收入 家庭收入 勞動報酬收入,轉移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 初次分配 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生產部門內部進行的分配 稅金 流轉稅 和利潤上繳國家,形成國家收入,企業自留,工資等給勞動者 再分配 國民收入在物質生產部門分配後,要通過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