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諦在於愛

2022-10-07 11:00:03 字數 956 閱讀 2004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055-01

教育面對的是乙個個活生生的、發展的、有著強烈求知慾望的、且發展不平衡的群體——學生,「教育應該是相信每乙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乙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與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少一點專斷獨行,多乙份冷暖關懷,以情感人,以愛育人。」 (蘇霍姆林斯基)這就告訴我們,教育不是灌輸、訓斥,更不是辱罵和體罰,教育是愛的事業,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師愛是教育藝術王國的萬有引力,這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必需。這種「愛」是人世間最崇高的感情流注:似春雨之潤物,無偏無蔽;似陽光之播撒,均勻流布。

教育要使每乙個學生因得到「愛」而感受到滋潤、沐浴。

一、了解和尊重每乙個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愛」的陽光。

自尊、潛在的自我發展需求是人類心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自我意識的關鍵所在,是個體人格的核心因素,是人生槓桿須臾不可或缺的支點。中小學生是未成年人,接觸的事物,經歷的過程都顯得比較少,接受的家庭教育、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以及個人的興趣、愛好、個性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果教師不去深入了解每乙個學生的個性間的差異,而生搬硬套用一種方法去教育我們的學生,或當我們的學生犯下「錯誤」、遇到挫折、失敗時採用熱諷冷嘲,那麼只能壓抑、束縛、扼殺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只有對學生的個性、愛好以及對知識的渴求全面了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時施愛,這就需要我們「應當多一點細心的觀察,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多一點細心的理解,是為了更好地行動」(羅曼·羅蘭)。而對待學生不成熟的行為舉措,要給予正確的點撥和引導,特別對那些經常犯錯誤和成績落後的學生更應該多乙份「愛心」,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有時寬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教師只有以心換心,用愛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特長,才能使每位學生有成才的可能,「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

」只有尊重每乙個富有個性的個體,才能使他們產生驅動積極行為的內動力,教育的生命、驚喜和奇蹟才可能孕育、誕生。

師德的魅力在於師愛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 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陶行知先生能成為一代偉大的教育家不就在於他對學生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的愛心嗎?所以要成為一位名師必須具有偉大的師愛和高尚的師德。那什麼是師德和師愛?為什麼說師德的魅力在於師愛?一 什麼是師愛 那什麼是師愛呢?我認為...

後進生轉化之用溫情 智慧型和愛詮釋教育的真諦

放寒假了,終於可以安下心來看一些自己想看的書,給自己充充電。開啟 送給教師的心靈雞湯 我認真閱讀了一篇題為 溫暖的約定 的文章,這篇文章非常吸引人,我一口氣讀完了整篇文章,它給了我乙個啟發,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用真摯的師愛去感化自己的學生。乙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既關心 優生 又關心 後進生 一般不愛做作業...

管理的真諦在

管理的真諦在 理 不在 管 管理者的主要職責就是建立乙個象 輪流分粥,分者後取 那樣合理的遊戲規則,讓每個員工按照遊戲規則自我管理。遊戲規則要兼顧公司利益和個人利益,並且要讓個人利益與公司整體利益統一起來,讓每乙個員工的潛能發揮到極限,為公司帶來財富並忠於公司.如果高層管理者只著重管而不著重理,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