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生產發展是基礎 2

2022-10-09 15:42:01 字數 1235 閱讀 7787

三、創新思維、貫徹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措施。

1、進一步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用足用好用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借助市場力量的驅動,強化公共財政的支援,建立以公共財政為基礎和支點,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外商資本投資開發農業,鼓勵引導城市企業下農村、城市資金下農村、城市人才下農村,依靠城市與農村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建立高標準農田,抓好中低產田改造,增強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保障農業持續穩定增長。

2、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以高效農業特色化,特色農業規模化,規模農業產業化,產業農業國際化為指導。適應市場需求,強化用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引導廣大農民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全方位、多層面調整農業結構,不斷改善和提高傳統產業,重點發展優勢產業,積極培植新興產業,推動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向優勢區域集中,全面打造優勢主導特色產業,努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3、大力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堅持科教興農戰略,加大農業「三新」技術推廣力度,促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引導農民科學種田。重點要加大先進實用新技術的推廣力度,大力推廣節水灌溉和節本增效技術、高產增效建立技術、測土配方平衡施肥技術、無公害規範化種植技術、高效立體種養殖技術、動物疫病控制及防治技術,重大動物和農作物有害生物監控技術、農業資源和生態保護技術、農機化和保護性耕作技術,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克服傳統生產模式和障礙,促進大面積平衡增產和可持續發展。

4、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素質,以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和裝備支撐農業,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一代有理想、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多層次、多渠道的加快培養新型農民,突出抓好農業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綠色證書、新型農民培養、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遠端教育等五大培訓工程,達到村村有科技致富帶頭人,戶戶都有科技明白人。積極構建公益性無償服務、企業化有償服務和民間互助服務相結合的「三位一體」新型現代農業服務體系。

5、加大農產品質量基地建設力度。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大農資市場規範化管理,遏制農業生產資料**,減輕農民負擔和降低生產成本。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檢測制度,落實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責任,保證「舌尖上」的安全,實行農產品投入無害化,保障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挖掘農業內部增產潛力。

6、積極培植農業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不斷提公升農業產業化層次和效益。通過拉長農業產業鏈實行農業增值,促進農業產業化規模、抓好龍頭加工企業與農村專業合作社,龍頭加工企業與家庭農場,龍頭加工企業與超市、大型餐飲企業的「四對接」,積極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規模基地建設,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基地和產品的認證申報和管理,加快培植農產品品牌,以聲譽贏得市場。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結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程序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其目標要求是 生產發展 生活寬裕 鄉風文明 村容整潔 管理民主 如何把我市鄉村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乙個系統工程,現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一 建設新農村要把 富民 擺在第一位 市作為全國貧困縣市,倍受上級黨委 和相關部門的關懷,我市農村還相當落後...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產業發展規劃

3 是通過提高農產品深加工水平和發展農產品銷售 儲運 保鮮等產業,向生產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4 增加非農業收入,就是要發展農村 二 三產業,推進城鎮化,5 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 到2014年,樊家川村產業開發力爭達到以下目標 1 基礎設施建設。鋪設樊家川九組三條主巷...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總結

工作總結 姓名單位 日期 年 月 日 一 實踐目的 為貫徹xx大報告精神,以促進農村增收為核心,發展鄉鎮企業,壯大區域經濟,作為當代大學生在服務新農村建設 現代農業發展 新型農民成長等方面做貢獻。增強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自覺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