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2022-10-12 12:33:03 字數 3427 閱讀 4664

六、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板書設計】

比例的基本性質

2.4∶1.6 = 60 ∶ 40外項內項

內項外項內項外項

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面對的都是些經過人類長期積澱和錘煉的間接經驗。由於教學大綱規定,許許多多的知識點,使得教師只能用簡單的「傳授——接受」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而學生只是記憶、再現這些知識點,淪為考試的奴隸。

其實知識是死的,課堂教學絕不僅僅讓學生擁有知識,更應該讓學生擁有智慧型,擁有獲取知識的方法。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智慧型的發展,離不開智慧型的薰陶。智:

是人類個體的認識過程或認知結構,即對外部資訊的感知、整理、聯想、儲存很搜尋、提取、操作,或通過此過程形成的認知水平。慧:是人類個體所認知事理的評判過程和評判標準。

我校通過創設智慧型課堂,使教學觸及學生的世界,伴隨他們的認知活動,做到了「以智促知」 。

我教學時注意了以下幾點:

1、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主動建構知識。在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時,讓學生自己選擇例子來探索,在探索中發現規律,得到結論。讓學生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喚醒了學生學習中一些零散的體驗,並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將這些體驗「數學化」,提煉出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結論,更應注重學生的「發現」意識,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盡量挖掘學生的潛能,能讓學生通過努力,自己解決問題。這一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計算、觀察、發現、自學的方式,使學生在自己探索中學習知識,發現知識,並通過討論,說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依據,促進了學生學習的順利進行。

2、用教材教,體現教學的民主性。因為學生對比的知識了解甚多,所以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時候,不是教師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讓學生自己舉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隨機性大大增強,從而提高結論的可信度。這樣也能讓學生體會到歸納法研究的過程,並滲透科學態度的教育。

整個教學過程力求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從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能力。如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比例的基本性質,重視在練習中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使練習的針對性更強,鞏固練習在層次上由易到難,在形式上由封閉走向開放,讓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真正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3、在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判斷時,要求學生講明理由,培養學生有根據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在填寫比例中未知數時,不僅要求學生說出理由,還要求學生進行檢驗,這樣培養學生良好的檢驗習慣和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給予學生自主**的時間、自由馳騁的思考空間,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方法,在開放式、個性化的學習中生成靈感,碰撞智慧型。正是學生用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來解決問題,課才變得生動和真實,學習才顯得如此活潑和有效。數學的學習成了充滿靈性的創造過程,成了放飛心靈的快樂之旅。

課堂已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智慧型培育的聖殿。

《比例的基本性質》中心發言稿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

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屬於概念教學,是解比例的基礎,和進行正、反比例教學的關鍵,是利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先決條件。

2、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明確了義務教學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應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和態度三方面來闡述,使學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全面地發展。因此,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⑴認知目標:

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並會組比例。 ⑵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計算、交流探索新知並能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⑶情感目標: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體驗發現數學規律的樂趣,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的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概念教學的規律,從過於注重概念本身轉化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認知目標,還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能力,使學生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3、說教學重點、難點: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特點,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運用比例的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比例。

二、說教法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比例的意義,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觀察、探索、歸納的能力。因此,我採用了「自主**」的教學模式,教學中貫徹自主性原則,重視學生學習和探索過程,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組織、指導並參與學生的**活動,允許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不同的理解和體驗,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技能素質。 三、說學法: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再加上適時的自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探索新知的能力。根據學法的自主性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根據學法的差異性原則,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四、說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

基於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

讓學生根據卡片上所出示的比和同桌找朋友的遊戲引入,通過遊戲的形式,複習了比和求比值的知識,學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在這種情景下,學生心情愉快,感到學習不是枯燥乏味的東西。學生在找朋友的過程中,觀察到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作為朋友,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鼓勵了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

(二)、自主探索,**新知 (1).教學比例的各部分名稱這部分的教學,我採用了閱讀自學法。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這裡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師生的雙邊關係亦實現從扶到放的轉變。

在學生自學課本時,老師寫出比例的兩種形式,引導學生注意內項和外項的位置。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觀察3:2=6:

4,你能發現比例的內項與外項之間有什麼關係嗎?引導學生把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分別相乘,比較結果,然後引導他們回答:兩個內項的積與兩個外項的積有什麼關係?

引導學生得出:兩外項的積等於兩內項的積。**比例式寫成分數的形式,歸納「交叉相乘」積相等。

再選幾個比例式驗證一下。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歸納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這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整個環節力求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學習能力。)

(三)、課堂活動: 根據卡片上出示的數,要求小組合作完成,任意選出四張組成比例,選一人記錄,看哪一組在規定的時間寫出的比例最多。 設計意圖:

鞏固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的知識,讓學生在玩中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

(四)、鞏固練習,形成技能在( )裡填上適當的數 ( ):3=4:( )

[設計意圖:這題學生在組的過程中沒有方法和順序,那麼在交流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學生發現方法,總結規律,使學生不僅把題做對,而且指導自己更好解決問題,使學生體會比例的基本性質的使用技巧,開發了學生的思維,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五)、課堂小結,回歸目標 (1)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2)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是什麼?

(3)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2.能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3.在自主 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分析 概括能力。教學重 難點 重點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能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難點 自主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過程 一 引入 同學們,前段時間在上海舉辦...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學習主題 比例的基本性質 課程標準要求 數學課程標準 2011年版 有關比例的要求是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什麼是按比例分配,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通過具體問題認識成正比例 反比例的量。本節課內容比例的基本性質是後面學習正反比例的意義 解比例的基礎。學情分析 課前,對57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絕大多...

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學會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的方法,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交流 嘗試練習,提高學生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教學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