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2022-10-16 14:18:07 字數 3185 閱讀 4043

一、教學內容

二、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提供了兒童熟知的三角板、剪刀、吸管、水管等實物圖,讓學生對角有乙個感性認識,能從生活中的事物中找角;再通過折角、做角、畫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動,使角的圖形從實物中抽象出來,讓學生了解角大小變化的規律和各個部分的名稱。

三、教學目標

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是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建立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針對本可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強的實際情況,我擬訂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學會畫角、做角,能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認角。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認真傾聽他人意見,虛心向他人學習的習慣。並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源於實踐的思想.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畫角和能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認角。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五、教具和學具

教具:電腦課件,剪刀、三角板、吸管等含角的實物,紙條、圖釘、圓形的紙等。

學具:剪刀、小棒、紙條、圖釘、圓形的紙等。

六、設計思路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依據新課程標準,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遵循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識規律,根據教學的啟發性、直觀性、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等教學原則,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主**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採用多**輔助教學,為學生創設有效的貫穿始終的問題情景,運用設疑、直觀演示、實際操作等教學方法,通過認一認、說一說、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直觀辯析、自主**,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乙個教學環節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歸納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七、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課件演示說:小馬離開媽媽,要獨自一人到河對岸去找她的幾個好朋友玩,臨走的時候,媽媽告訴她:「小溪漲水了,過小溪的時候要選有「角」的圖案的地方走,那裡水淺,其他的地方水深,會淹死你的。

」小馬來到河邊,果然,河邊豎起了許多牌子,上面盡是些稀奇古怪的圖案,可哪些才是角了?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一上課就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新知的慾望。)

(二)**新知

1.認一認。

(1)說一說。師:圖中有哪些物體?角在**?讓學生自由發言。

(2)課件:依次去掉各物體的顏色等角的非本質屬性,抽象出角,並說明像這樣的圖形我們把它叫做角。(並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3)指一指。老師也帶來一些物品,請學生指出哪些是角。

(4)找一找。除了圖畫中的角和老師剛才帶來的物品的角,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角呢?讓學生舉例。

(5)折一折。大家拿出一張圓形的紙,師問:「這張紙上有角嗎?怎樣才能折成乙個角?你能摺出形狀不同的角嗎? 」

(6)摸一摸。請同學們摸一摸這個角,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感受尖尖的頂點和直直的兩邊)師:這個尖尖的頂部我們給它起個什麼好聽的名字?(頂點)兩條線我們把它叫什麼?(邊)

(7)小結:乙個角是由乙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板書)

2.說一說。

(1)課件演示。師:小馬認識了角,安全地過了小溪,小馬邊走邊想:

「既然我們周圍也有許許多多的物體表面中可以看到角,那麼我想到角的世界去走走。」 你能猜到小馬想哪些有角的地方嗎?

(2)課件顯示了校園、遊樂場,再從中顯現出角,並請學生來指一指這些角的頂點和邊,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

3.比一比。

(1)課件演示: 小馬很開心地離開了校園和遊樂場,中路上遇到了小豬和蜜蜂等幾個好朋友,他們正商量著怎樣用兩根紙條和一顆圖釘做乙個活動角,但還沒有結果呢!小馬笑了笑,你們猜一猜小馬是怎樣做這個活動角的呢?

讓學生拿出兩根紙條和一顆圖釘製作乙個活動角。在小馬和大家的幫助下,他們終於做出了這個活動的角了。

(2)課件演示:大家看小豬和螞蟻他們吵起來了,他們都在說自己的角大,現在老師把他們的拿來了,請同學們來幫他們比一比誰的角大誰的角小。

(3)出示邊一樣長、而角度不一樣的兩個角,讓學生比較。引導比較兩個角大小的方法:兩個角頂點對頂點,一條邊重合,看另一條邊誰張開的角度大,那個角就大小結:

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大小有關。

(4)比較角度一樣、而邊長短不一樣的兩個角。小結: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長短無關。

(5)請同桌的兩個同學比較一下剛才自己做的角誰大誰小。

(6)聽口令,做活動角變大、變小的遊戲。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眼看、手動、心記、腦思、口說去感知角,並形成角的正確表象。)

4.畫一畫。

(1)小馬問他的朋友說:「你們學會製作乙個角,但你會把它畫下來嗎?」小豬、蜜蜂想請大家教他們畫角,你們願意嗎?

(2)學生嘗試畫角,討論畫角的方法。

(3)師生一起畫角:先畫一點,然後從這一點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畫兩條線,就畫出了乙個角,並標明角的有關名稱。小豬、蜜蜂們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助。

(三)反饋練習

課件演示。師:就在這個時候,猴博士來了,還考了他們四道題,請同學們來看一看。

1.下面的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1) (2345)

2.數一數。請你數一數,下面的圖形裡各有幾個角?

(123)

3.猜一猜。猴博士說:「乙個長方形剪去一刀,還剩下幾個角呢?」

⑴請同學們猜一猜。

⑵請同學們剪一剪來看。

⑶小結:剪的方法不同,剩下的角的數量不同。(把不同的剪法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出來)

4.擺一擺。

⑴用三根小棒能擺出三個角嗎?(鼓勵學生討論,對有些學生給予啟發和指導)

⑵請同學在實物投影儀擺出不同的擺法。

(設計意圖:通過開放性和探索性的練習,讓學生邊操作邊思考,左右腦並用,協同發展。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使角的表象得以深化,並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全課小結角的初步認識

課件演示。師:天快要黑了,小馬高高興興地回家。

回到家裡媽媽問:「聰明的孩子,你真棒,你終於長大了!今天你學到了那些知識?

用了那些方法來學習這些知識?」(設計意圖:對本課學習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小結,也讓小馬的故事完滿結束。

)板書設計

角的初步認識

角的各部分的名稱用工具畫角

邊頂點邊

頂點邊邊

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2 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豐富學生對角的直觀認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3 能積極參與 觀察 操作 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並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重點 在直觀認識角的活動中,形成關於角的正確表象。...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教科書p38 39例1 例2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情景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2 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會用多種方法來比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3 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

《角的初步認識》複習課教學設計

怎麼樣用三角尺去比?學生說,頂點與頂點對齊,一條邊對齊,看另一條邊是不是重合 這些角在你的練習紙中也有,請你用三角尺比一比,把是直角的序號寫下來。學生自己比一比,請幾位學生分別上來演示 4 你們都找對了嗎?很好,直角找出來了,還有你們說認識比直角大的角,那你們能找出來嗎?生獨立找 你是用什麼方法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