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豐高中高二語文導學案班級小組姓名教

2022-10-16 21:21:21 字數 4824 閱讀 7007

《蘇軾詞二首》導學案

設計:韓興雙初審:金愛聖終審:徐仁澱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 體悟作者繪景、刻人及抒情相結合的手法。

3 感悟作者功業不成,壯志難酬的情懷和曠達灑脫、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4 學習蘇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為人原則。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目標3

難點:目標2

課前預習

1 背誦默寫兩首詞

2 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蘇軾( 1037—— 1101), 字子瞻, 號東坡居士, 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縣)人。宋神宗時, 蘇軾因與王安石實行的熙寧變法政見相左而離朝廷, 先任杭州通判, 後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 1079 年), 又因寫詩「謗議朝廷」而**至京, 入御史台獄, 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至1084 年被召還為翰林學士止, 蘇軾在黃州共生活四年又四個月。貶謫黃州的生活、複雜的政治實踐和矛盾的心境豐富了蘇軾的生活視野, 促進了他的世界觀的變化, 從奉儒家而出入佛老, 談世事人生而又作玄思, 蘇軾在審美意識上追求的是一種樸質無華、平淡自然的情趣韻味, 其思想融合了儒、釋、道的成分, 迸射出超時代的光輝。元豐三年(2023年) 大年初一, 蘇軾帶著21歲的長子蘇邁離開京師, 前往謫居地黃州, 經過乙個多月的行程,他於元豐三年二月一日到達黃州, 憑著自己的第一感覺,寫下了《初到黃州》:

自笑平生為口忙, 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廊知魚美, 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 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 尚費官家壓酒囊。此時的蘇軾剛剛承受了人生中最大的災難, 經歷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他以自嘲的口氣寫了到黃州後的這首詩, 想在矛盾思緒中尋求解脫, 在矛盾的生活中尋求生存, 也是這種自我解嘲的獨特方式, 使他想到有時間和機會欣賞長江的「魚美」和山中的「筍香」。這首詩看起來與出獄時所作的詩相似, 但細微的變化已反映出蘇軾從現實的痛苦中回到現實的生活中, 並能重新面對今後的生活。

蘇軾想從矛盾的纏繞之中掙扎出來, 想從痛苦的深淵之中解脫出來。隨遇而安成為他初到黃州的生存法寶和生活態度, 他說自己上可以陪玉皇大帝, 下可以陪村野乞兒, 在順境中隨遇而安是不思進取的一種想法, 而在苦難、險惡之中能隨遇而安則是人生的一種高層境界。可以說, 隨遇而安是「窮則獨善其身」。

初到黃州的蘇軾, 隨遇而安的生活, 包含著灑脫曠達的襟懷和忍耐堅毅的精神在內。安于貧困, 安于微賤, 安于寂寞, 樂天知命, 隱忍負重, 為蘇軾在黃州完成儒佛道的思想融合, 奠定了乙個好的基礎。

蘇軾是個大學問家,知識淵博,在他的生年裡,很想施展巨集志,建功立業,但黨爭之苦使他屢遭打擊,特別是「烏台詩案」他險遭生命之憂,出獄之後,雖然保住了生命,但是卻被貶到黃州做團練副使。這是乙個有職位卻沒有實權的閒職。在這段政治低谷期,他遊覽黃州的山山水水,寫了大量的散文、詩歌。

在這些作品裡,雖然有壯志難酬的感喟,但是更多的是樂觀向上生活態度和曠達灑脫的人生情懷。因此,在他以後的貶謫生活中,雖然越貶越遠,但是每到一處,他都積極為當地的百姓興利除弊,做些實事。

3字音詞義

(1)給下列字注音

瑾( )綸( )檣( )酹( )嘯( )蕭瑟

峭( )

(2)解釋並品味下列加點字的韻味

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亂:突出岸邊岩石的險怪。穿:

突出怪石直插雲霄的高峻。驚:寫出了江水之洶湧。

拍:突出了驚濤駭浪於江岸搏擊的力度。卷:

寫出了波濤力量之浩大。整句描摹赤壁山勢之險要高峻,水勢之洶湧澎湃。

2)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談笑間:說說笑笑之間,極言周瑜指揮若定、從容不破的大將風度。灰飛煙滅:極言強大的敵人在周瑜面前不堪一擊。

3)一蓑煙雨任平生。

任:任憑,無所畏懼,順其自然的意思。

4)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蕭瑟處:剛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難處。無風雨、無晴:表面說天氣的變化毫不在意,實際上是指人生的沉浮變幻、喜怒哀愁全不放在心上。可謂一語雙關。

5)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酹:灑酒於地憑弔。整句表現了蘇軾看透人生灑酒祭月的曠達情懷。

6)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整句表現蘇軾在雨中一面吟哦一面慢慢行走的鎮定態度。暗示了他遭貶後任然泰然處之的心態。

課堂**

1、《念奴嬌》的首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結合全詩的意境,說說它好在**?

劈空奔來,氣勢恢巨集。「大江東去」寫盡江水滾滾東流浩蕩之勢,猶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氣勢,但「浪淘盡」的不是泥沙,而是歷史時空,歷史長河裡的風流人物。顯然這裡注入了作者的感情,流露出詞人對千古英雄的緬懷,為下闕描繪周瑜,抒發感情做鋪墊。

作者把有形的江水和無形的時間,做古的風流人物融合在一起,可謂妙哉。

2、赤壁是周瑜打敗曹操的古戰場,曾經戰火紛飛。故地重遊,作者為我們展現一幅壯麗的畫卷。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想,把這幅畫描繪出來?

一塊塊巨石盤臥在江岸的崖壁上,有的靜默著,像似在沉思歷史,更多則是把稜角刺向天空,張揚著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波又一波的巨浪撲向江岸,捲出一層又一層的絢麗的浪花。如此壯麗的山河,怎能不引英雄折腰!

3、畫出詞中描繪周瑜的文字,作者刻畫怎樣的英雄形象?面對周瑜,想想自己境遇,作者借塑造周瑜這一形象抒發怎樣的感情?

年輕(當時他只有二十多歲)英俊,儒雅,瀟灑,意氣風發,兩軍對壘,指揮若定,具有卓越軍事才能。年輕的周瑜已經建立不朽的功業。蘇軾塑造周瑜形象抒發自己華髮年齡,功業未成,壯志未酬的憤懣。

但是,經過歲月和生活洗禮的蘇軾超越生活,「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他用灑酒祭月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無奈,表現他的曠達胸懷。

5、**作者是怎樣把繪景、刻人、抒情巧妙結合在一起的?

上闋作者描繪一幅壯麗的景色,在這個地方曾經出現乙個年輕的英雄——周瑜,他建立令人仰慕功業,最後作者抒發壯志難酬的感喟和礦大的情懷。脈絡清晰,水到渠成。

7、《定風波》表現作者怎樣的生活態度?抒發怎樣的感情?結合詩歌內容談談作者是怎樣表達的?

見《優秀教案》p73方法點撥

6、我們將來也會遇到各種坎坷不平,甚至遭遇不幸的災難,想想蘇軾,我們該擁有怎樣的生活態度?

略《蘇軾詞二首》導學案

設計:韓興雙初審:金愛聖終審:徐仁澱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 體悟作者繪景、刻人及抒情相結合的手法。

3 感悟作者功業不成,壯志難酬的情懷和曠達灑脫、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4 學習蘇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為人原則。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目標3

難點:目標2

課前預習

1 背誦默寫兩首詞

2 寫作背景

蘇軾( 1037—— 1101), 字子瞻, 號東坡居士, 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縣)人。宋神宗時, 蘇軾因與王安石實行的熙寧變法政見相左而離朝廷, 先任杭州通判, 後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 1079 年), 又因寫詩「謗議朝廷」而**至京, 入御史台獄, 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至1084 年被召還為翰林學士止, 蘇軾在黃州共生活四年又四個月。貶謫黃州的生活、複雜的政治實踐和矛盾的心境豐富了蘇軾的生活視野, 促進了他的世界觀的變化, 從奉儒家而出入佛老, 談世事人生而又作玄思, 蘇軾在審美意識上追求的是一種樸質無華、平淡自然的情趣韻味, 其思想融合了儒、釋、道的成分, 迸射出超時代的光輝。元豐三年(2023年) 大年初一, 蘇軾帶著21歲的長子蘇邁離開京師, 前往謫居地黃州, 經過乙個多月的行程,他於元豐三年二月一日到達黃州, 憑著自己的第一感覺,寫下了《初到黃州》:

自笑平生為口忙, 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廊知魚美, 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 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 尚費官家壓酒囊。此時的蘇軾剛剛承受了人生中最大的災難, 經歷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他以自嘲的口氣寫了到黃州後的這首詩, 想在矛盾思緒中尋求解脫, 在矛盾的生活中尋求生存, 也是這種自我解嘲的獨特方式, 使他想到有時間和機會欣賞長江的「魚美」和山中的「筍香」。這首詩看起來與出獄時所作的詩相似, 但細微的變化已反映出蘇軾從現實的痛苦中回到現實的生活中, 並能重新面對今後的生活。

蘇軾想從矛盾的纏繞之中掙扎出來, 想從痛苦的深淵之中解脫出來。隨遇而安成為他初到黃州的生存法寶和生活態度, 他說自己上可以陪玉皇大帝, 下可以陪村野乞兒, 在順境中隨遇而安是不思進取的一種想法, 而在苦難、險惡之中能隨遇而安則是人生的一種高層境界。可以說, 隨遇而安是「窮則獨善其身」。

初到黃州的蘇軾, 隨遇而安的生活, 包含著灑脫曠達的襟懷和忍耐堅毅的精神在內。安于貧困, 安于微賤, 安于寂寞, 樂天知命, 隱忍負重, 為蘇軾在黃州完成儒佛道的思想融合, 奠定了乙個好的基礎。

蘇軾是個大學問家,知識淵博,在他的生年裡,很想施展巨集志,建功立業,但黨爭之苦使他屢遭打擊,特別是「烏台詩案」他險遭生命之憂,出獄之後,雖然保住了生命,但是卻被貶到黃州做團練副使。這是乙個有職位卻沒有實權的閒職。在這段政治低谷期,他遊覽黃州的山山水水,寫了大量的散文、詩歌。

在這些作品裡,雖然有壯志難酬的感喟,但是更多的是樂觀向上生活態度和曠達灑脫的人生情懷。因此,在他以後的貶謫生活中,雖然越貶越遠,但是每到一處,他都積極為當地的百姓興利除弊,做些實事。

3字音詞義

(1)給下列字注音

瑾( )綸( )檣( )酹( )嘯( )蕭瑟

峭( )

(2)解釋並品味下列加點字的韻味

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2)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3)一蓑煙雨任平生。

4)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5)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6)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課堂**

1《念奴嬌》的首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結合全詩的意境,說說它好在**?

2赤壁是周瑜打敗曹操的古戰場,曾經戰火紛飛。故地重遊,作者為我們展現一幅壯麗的畫卷。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想,把這幅畫描繪出來?

高二化學導學案

4.4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1 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84 87頁,劃出重要知識,規範完成課前預習案內容並記熟基礎知識,用紅筆做好疑難標記 2 及時整理 自我點評,及時完成鞏固練習,改正完善並落實好學案所有內容 3 把學案中自己的疑難問題和易忘 易出錯的知識點以及解題方法規律,及...

送元二使安西導學案

叫河中學六年級語文導學案15課 送元二使安西 課型 古詩主備 李富強審核 萬伏山岳豔劉尋時間 2014.4 教師備課溫馨提示 語文課程標準 明確規定 誦讀古詩,理解詩意,展開想象,獲得詩中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這就從方法步驟 誦讀古詩,理解詩意 與培養目標 獲得情感體驗,有感情地朗讀 兩個互相...

高二數學流程圖導學案

選修1 2 4.1 流程圖 一 導學案 編寫人張廣軍審核人高二文科備課組 學習目標 1 通過例項,進一步認識程式框圖 2 理解流程圖的概念 3 能繪製簡單實際問題的流程圖,體會流程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4 高效學習,通過對典型例題的 激發學習數學激情。預習案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 先精讀教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