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趣味教學

2022-11-17 02:12:03 字數 2427 閱讀 7294

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著,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然而初中語文教學長期採用「課堂+課外練習」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圍繞著教師的指揮棒轉,忽視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而學生的創新思維受到束縛,表現出厭學的情緒。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增「趣」添「味」是一種很有實效的做法。

它能刺激學生積極去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參與實踐的能力。

現代初中生,充滿活力,涉獵面也廣,思想活躍,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對母語的感覺各有不同。因此,對初中生語文興趣的激發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

一、 母語激趣法

新課標明確規定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情感」,而這一點往往被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師忽略了。因為他們認為中學生已經屬於「大孩子」了,不需要像教小學生一樣,對他們進行熱愛母語的情感滲透。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看法,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常常為學生在默寫和作文**現的錯別字而頭痛,而中考中的辨別錯字題,往往是得分率很低的題。

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筆者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文字感悟能力的培養。每天筆者都會利用早讀、晚讀或課前的幾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文字接龍的活動,或進行「咬文嚼字」的糾錯能力大比拼,或進行成語故事賽講,進行幾分鐘的「美麗演說」。這些活動每天並不會花多少時間,但是,由於堅持不懈,效果是特別顯著的。

首先,它讓學生對令他們頭痛的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一種追根究底的激情,因此,最直接的效果便是錯字率大幅度的降低,每次測驗,筆者所上班的學生在這種題目上總是具有明顯的優勢。其次,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從他們所了解的字詞中,他們明顯感覺到我們祖先造字的偉大和神奇,對我國的漢字產生一種崇拜感,這也就間接地幫助了他們對文言的理解。再次,學生的表達慾望與表達能力大大提高了,這是與我們的新課標精神完全一致的。

因此,利用母語激趣,能夠促使學生更深層次領悟祖國文字的精妙,從而更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燦爛文化,並更有興趣去學習和運用它。

二、魅力激趣法

新課標中提到「教師要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繼續學習,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自身素養」。教師的人格魅力與學識魅力,在教學中的作用往往被教師所忽視。而學生中普遍存在一種情況:

喜歡哪位老師就會自然而然地喜歡他(她)所教的那門課,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老師給他們留下的印象。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曾這樣說過:「我們做事要感到有樂趣,如果不是精神愉快,而是愁眉苦臉地在那兒教,愁眉苦臉地在那兒學,效果決不會好。

」確實這樣,乙個好的語文教師,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抹快樂的微笑、一種儒雅的風度都能夠深深地吸引已經有自己審美觀念的中學生,潛移默化中會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一種崇拜感,既崇拜就會努力去學、去模仿,久而久之,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便產生了。這也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只有時刻注重自己的品格修養才能使乙個語文教師具有一種人格魅力,這是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的最直接的動力。

3.情景薰陶法

教師挖掘教材豐富內涵,弄清課文包容的科技、歷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諸多材料,圍繞教育教學目的的要求,加以梳理設計,使之與課文內容水**融,給學生及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情景。使學生在這種情景中得到教育受到薰陶。

4.設疑刺激法

即對課文內部「資源」進行挖掘整理,採用技術加工,以「新、巧、奇」的形式來刺激興趣。如在教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時,可設計謎面為「丘」,猜課文一句(調頭格,謎底:山岳潛形)在講張養浩《山坡羊。

潼關懷古》時,可設定謎面:「蜜蜂」,打曲中句子(亥豕格,謎底:峰巒如聚)。

這樣使學生豁然開朗,妙趣橫生,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知識性、刺激興趣,培養了學生思維創新能力。

5.雙關模擬法

對課文的外部有關「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巧妙地引導學生聯想或合理推理,創造性的開掘學生思維的空間,產生神韻無窮的興趣,運用得好就會產生神奇的教學藝術張力,使課堂教學增強輻射力,開拓了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如教《孔乙己》時,教師用沉痛悲涼聲情並茂的聲調說:「孔乙己這個封建科舉造就的畸形人,不僅靈魂受到了摧殘,而且還摧殘了他的身體,他是用自己的手走出了咸亨酒店,離開了社會舞台。

」一邊輕緩地檫去醒目的題目:孔乙己。這樣不僅創造性地構成了學生視覺上的「空白」效應,而且重要的是藝術的啟發學生對孔乙己悲慘命運的聯想和補白。

6.角色意境法

通過演唱、對白、採訪等方法,創設意境,模擬情景,使學生進入一定角色,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從而增加興趣。如教《劉胡蘭慷慨就義》,可分角色對白,通過對劉胡蘭、閻軍的對話,從中感染學生,加深劉胡蘭「慷慨就義」的體會,使學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經受一次洗禮。再如教《白毛女》時,採用演唱的手段,使學生欣賞感受戲劇的藝術形象和表現方法。

7.行為激勵法

通過設疑、設題等手段,以小活動形式來激勵學生的求知慾,引發興趣。如教《人類的語言》時,讓學生收集整理本地方言與普通話的異同,使學生回憶、採訪等,體會課文,同時培養了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使學生深層次體會課文語言的寓義。

總之,在新課標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不論採用什麼方法,使語文課堂教學教出味來,必須水**融,不可做作附會,從而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去認真總結、不斷地探索。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的幾點體會

作者 侯炎時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 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能力 創新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此次改革,也給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要求語文教學把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地位聯絡起來,體現 自主 合作 的學習過程,進...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模式思考

作者 劉會茹 中學課程輔導 教學研究 2017年第08期 摘要 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初中語文迎來了新的契機。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仍舊有很多問題存在,對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不斷優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重點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模式。關鍵詞 新課改 初中語文 教學 模式 引言 自新課程改革後,對初中語文教學進...

新課改下如何進行初中語文教學

作者 趙俊麗 學週刊 a 2013年第02期 新課程改革打破了傳統固有教學模式的束縛,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對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認識不能只侷限於學習層次,而是要付諸教學實踐,這樣才能真正走進新課改 走進新課標,才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實踐能力等,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