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背文言文

2022-11-21 20:39:05 字數 5972 閱讀 8284

大綱規定必背文言文

高中部分

1、勸學

《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木直中繩,輮(róu)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yòu)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xìng)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2、逍遙遊

《莊子》

北冥有魚(1),其名為鯤(2)。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3)。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4),其翼若垂天之雲(5)。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6)。南冥者,天池也(7)。

《齊諧》者(8),志怪者也(9)。《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10),摶(tuán)扶搖而上者九萬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野馬也(13),塵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蒼蒼,其(70)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16)?

其(70)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復杯水於坳堂之上(17),則芥為之舟(18),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19),而後乃今培風(20);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è)者(21),而後乃今將圖南。蜩(tiáo)與學鳩笑之曰(22):「我決(xuè)起而飛(23),搶(qiāng)榆枋(fāng)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26)?

」適莽蒼者(27),三餐(71)而反(28),腹猶果然(29);適百里者,宿舂(chōng)糧(30);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31)!

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jùn)不知晦朔(shuò)(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靈者(35),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37) ,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38),眾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40)。窮發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為鯤。

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44),絕雲氣(45),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46):「彼且奚適也?

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48)。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鄉(51),德合一君,而(nèng)徵一國者(52),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53)。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54),舉世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內外之分(56),辯乎榮辱之境(57),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數(shuò)數(shuò)然也(58)。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後反(61)。

彼於致福者(62),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氣之辯(65),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66)!

故曰:至人無己(67),神人無功(68),聖人無名(69)。

3、師說

(唐)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yú)。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yú)!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dān)。郯(tán)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pán),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4、阿房宮賦

(唐)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

驪(lí)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盤盤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渦,矗(chù)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jì)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pín)媵(yìng)嬙(qiáng),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niǎn)來於秦,朝歌夜弦(xián),為秦宮人。明星熒(yíng)熒(yíng),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huán)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lù)遠聽,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piāo)掠其人,倚疊如山。

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chēng)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lǐ)迤(yǐ),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盡錙(zī)銖(zhū),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chuán),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縫參差(cēn cī ),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jiàn),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ōuyā),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之心,日益驕固。

戍(shù)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5、赤壁賦

(宋)蘇軾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zhǔ)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dǒu )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píng)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蘭槳,擊空明兮溯(sù)流光。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niǎo),不絕如縷。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蘇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liáo),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zhú)艫(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釃(shī)酒臨江,橫槊(shuò)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qiáo)於江渚(zhǔ)之上,侶魚蝦而友麋(mí)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páo)樽以相屬(zhǔ)。寄蜉(fú)蝣(yóu)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須臾(yú),羨長江之無窮。挾(xié)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zhǎng)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zàng)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zhǎn)更(gēng)酌 (zhuó)。餚(yáo)核既盡,杯盤狼籍(jí)。相與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6、氓《詩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予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伴。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7、離騷(節選)

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眾女疾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鬱邑餘挓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8、蜀道難

(唐)李白

噫(yī)籲(xū)嚱(xī)!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fú),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sài)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zhàn)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yíng)巖巒。   捫(mén)參(shēn)歷井仰脅(xié)息,以手撫膺(yīng)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幾)時還,畏途巉(chán)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háo)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huī),砯(pīng)崖轉(zhuàn)石萬壑(hè)雷。   其險也如此,嗟(jiē)爾遠道之人胡為(wèi)乎來哉?   劍閣⒂崢(zhēng)嶸(róng)而崔嵬(wéi),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shǔn)血(xuè),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zī)嗟(jiē)。

高考文言文閱讀技巧

苦 是形容詞。1句中的 苦 處在謂語的位置上,後面接了賓語 其心志 我們知道,形容詞是可以充當謂語的,如 江水綠了 楓葉紅了 但前提是後面不能接賓語。因此可以肯定它活用了,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可以理解為 使其心志苦 2句中的 苦 情況和1句相同,因此它也活用了,可以理解為 以秦為苦 或 苦於秦 是形...

《高考文言文翻譯》學案

第二部分課堂學習 1 學生反饋句子練習答案,點評答案,歸納方法。2 運用方法由學生點評答案,強化方法。3 課堂演練,以法導練。課後溫習 加強對方法的理解消化,發現自己的亮點和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拓展延伸。附 拓展延伸選文 木假山記 蘇洵木之生,或孽而殤 或拱 而夭 幸而至於任為棟樑,則伐 不幸而為風...

高考文言文閱讀知識

高考文言文實詞複習 愛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愛護 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喜歡,愛好 3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 愛惜,吝惜 4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愛惜,吝惜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 愛慕,欣賞 6古之遺愛也 恩惠 安 1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 2何故置某於安閒之地。安全 3然後得一夕安寢 安逸 4則宜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