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原文及翻譯

2022-12-08 03:00:03 字數 1547 閱讀 9326

師說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用來傳授知識、學業,解釋疑惑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知識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呢?

有了疑惑卻不向老師求教,那些疑惑始終無法解決了。出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知識本來就比我早,我向他學習;出生在我後面的,他懂得知識也比我早,我向他學習。我學習的是知識,**要知道他們生在我前面還是後面呢?

因此不論貴賤、大小,知識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唉!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惑困難啊!

古代的聖人,超過一般人很遠了,尚且從師求教;現在的一般人,低於聖人很遠,卻以從師求學為恥。因此聖人更加聖明,愚人更加愚昧。聖人成為聖人的原因,愚人成為愚人的原因,難道都出在這裡嗎?

(人們)疼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教育他;但對於自己,卻以拜師學習為恥。糊塗啊!那些孩子的老師,是教授孩子念書讓他們學習斷句的,不是我所說的傳授知識解答疑難的。

讀書不知斷句,不能解決疑惑,有的人(前者)去請教老師,有的人(後者)卻不去,小的學習了,大的丟棄了,我看不出這他們的高明。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類人,一說到「老師」、「**」這樣的話,就聚在一起譏笑人家。

問他們,就說:「那個人與那個人年齡相仿,懂得知識相近,以地位低的人為師感到十分羞恥,以地位高的人為師就近似阿諛。」唉!

從師學習的風尚之不能恢復可想而知了。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士大夫們看不起,如今士大夫的智慧型反而比不上,這真是奇怪啊!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向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學習。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說:多人同行,其中必有可以當我老師的。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有賢能,懂得知識有先有後,技能學業各有專門研究,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名蟠的,年齡十七,喜歡古代散文,六經及其傳文都普遍學習過。不受時俗拘束,向我來學習。我讚許他能實行古人求師的風尚,作這篇《師說》來贈給他。

傷仲永原文及翻譯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 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

論語十二則原文及翻譯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乎?學而 翻譯 孔子說 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翻...

師說重點句子翻譯

一 1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 可以 用來傳授道理 教授學業 解答疑難問題的。2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來 就 比我早,我 應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