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木葉」》課件教案

2022-12-08 20:48:03 字數 1264 閱讀 9201

《說「木葉」》課件教案·第一課時

一、匯入

背誦《登高》(出示幻燈片)

「落木」是漫天的「木頭」從天而降嗎?明確:「落木」指「落葉」,但詩中為什麼不用「樹葉」「枯葉」「落葉」而用「落木」呢?

詩人、學者林庚為我們做了解答,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作品《說「木葉」》。

二、釋題、簡介作者(出示幻燈片)

釋題:「說」屬於議**體,本文是文藝隨筆;「木葉」是文章論題,本文是就故事中的「木葉」意象進行分析說理。

簡介作者:學生朗讀幻燈片內容。(對「唐詩」「楚辭」的研究卓有建樹,提出著名的「盛唐氣象」。)

三、整體把握

初讀課文(幻燈片展示問題)

1、梳理課文思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寫作意義

1-3段,談到了歷代詩人鍾愛「木葉」而很少用「樹葉」的現象;

4—6段分析鍾愛「木葉」而不用「樹葉」是因為「木」有兩個藝術特徵即①「木」彷彿本身就含有乙個落葉的因素;②「木」暗示了顏色性,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乾燥的而不是濕潤的。

7段:由古人用「木葉」不用「樹葉」得到的啟示。

2、具體解讀

細讀課文

文章談到了乙個怎樣的文學現象?(幻燈片);

篩選資訊:為什麼詩人鍾愛「木葉」而少用「樹葉」呢?閱讀課文4—6段,找出關鍵詞句,概括作答。

「木」在形象上有兩個藝術特徵。具體分析「木」的形象特徵。

a.第乙個特徵,為說明「木」的第乙個特徵,作者採用了對比的方法。即將吳均的《答柳惲》和曹植的《野田黃雀行》進行了比較,「樹」和「木」各有什麼樣的特徵?

(幻燈片)一飽滿一空闊,「木」彷彿本身含了乙個落葉的因素。

b.第二個特徵。在顏色上的暗示性(出示幻燈片,樹、木特徵比較)。

我們一起來看課文第6段,曹植、司空曙的例子,為什麼這裡不用「木葉」呢?

概括木葉的特徵,使用場合和表達的情感。(幻燈片)

3、本文是為「說木葉」,是就古詩中「木葉」的意象進行分析說理,它的目的在於談「木葉」本身嗎?

明確: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幻燈片)

那什麼是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呢?找出原文中的句子。

四、拓展

只要提到「木」(幻燈片),大家就會想到瑟瑟秋風中凋零的樹木,引發人們的感傷情懷,依此類推,很多意象在長期的文化程序中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感**彩,詩人們用它們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由此,我們讀詩,就要讀出躲在詩歌概念背後的語言的暗示性,從概念領域進入到藝術形象領域,才能讀出詩歌豐富的內涵。對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我們可以從生活常識和文化心理兩個角度去做把握,尤其是文化心理暗示。

補充詩歌中一些傳統的意象。豐富意象知識。

說木葉教案

教學目標 1 鍛鍊學生提取課文關鍵資訊的能力 總結歸納分析的能力 2.了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於暗示性的特質,進而提高鑑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2 了解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的相對穩定性特點,提高對古典詩歌的理解力和領悟力 3 能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及獲得的能力分析詩歌同類現象。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 1 分析課文,提...

《說木葉》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抓關鍵句,理清思路,概括觀點 1 瀏覽全文,勾出關鍵句,理清思路,概括觀點 關鍵句 1 在這裡我們乃看見 木葉 是那麼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鍾愛的形象。2 可是問題卻在於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麼很少看見用 樹葉 呢?3 從 木葉 發展到 落木 其中關鍵顯然在 木 這一字,其與 樹葉...

說「木葉」教案

林庚1 教學目標 1.積累古詩句,2.能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及獲得的能力分析詩歌同類現象。3.借助在品味詩句時的審美體驗,喚起學生對中華優秀古詩詞的熱愛。2 教學重點 分析中國古典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點。3 教學難點 學習古代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的特點。4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 講授法 討論法 問答法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