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金融危機下大學生職業規劃

2022-12-14 10:54:06 字數 2917 閱讀 7330

2023年對於大學生畢業生來說,將是乙個就業的困難年。隨著金融風暴的到來,原本積重難返的大學生就業問題變得更加嚴峻,一方面,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超過600萬,這些畢業生需要就業,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削減甚至取消了校園招聘計畫,這「兩重壓力」對於即將要畢業的大學生而言,是相當現實而又棘手的。作為國家工信部網路營銷網路營銷學院的就業專家——陳老師近期也接待了大量前來諮詢的大學生朋友。

許多畢業生都表示擔憂:「今年的校園招聘比去年少很多,畢業生人數又比上屆多,壓力很大,沒趕上好時候。馬上就畢業了,工作卻沒有任何著落。

」為了幫助到更多的大學生朋友盡快找到自己的就業出路,我們特別邀請陳老師從專業視角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解析,希望對大學畢業生的擇業求職有所啟發。

經歷寒窗十載的大學生們如今的處境的確不容樂觀:大多數用人單位以及絕大部分職位都需要聘用有經驗的在職人士,而不願雇用「一張白紙」的應屆畢業生;連年來大學畢業生的起薪一降再降,甚至有畢業生願意「零工資」就業;不少學生千辛萬苦地找到了乙份工作,上崗後卻發現並不是自己的樂土,一年下來竟換了六七份工作曾經的天之驕子再也不是「香餑餑」了。網路營銷學院就業專家陳老師認為,就業難並非簡單意義上的崗位缺口大,而是崗位需求與人才供給的不對稱。

從求職者的角度來看,就業難,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又具體表現在:

一、定位不清,目標不明。大量的勞動者,包括大學畢業生對就業市場感到茫然,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做不久,做不長,工作頻繁變動。這客觀上導致了大量的磨擦性失業;

二、缺乏核心能力,就業競爭力弱。包括大學畢業生在內的大量求職群體跟不上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的要求,專業知識和技能都不能滿足崗位所需,處於被市場淘汰的邊緣;

三、工作主動性弱,不愛自己的職業。相當部分的求職者職業素養太差,對工作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還有一部分人的工作意願很弱,渾渾噩噩過日子,根本沒有工作的意願,這也是近年來「啃老族」、「宅男宅女」等群體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陳老師認為,乙個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在面對任何危機時,都可以化險為夷甚至成為轉機,在沒有機會的條件下創造出機會,在不好的大環境中營造出較好的小環境。在此我們結合我們就業專家多年來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深入研究,從數千個真實案例中總結出一套有效經驗,幫助大學生朋友們有效化解就業壓力,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1、認識自己,明確職業定位

大學生擇業首先要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氣質以及能力、興趣、特長等情況,給自己乙個恰當的認知和定位,搞清自己適合幹什麼,能幹什麼,從而確定大致的選擇方向和範圍。其次,必須明確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即確定自己在職業中最看重的是什麼。自己期望通過工作,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還是希望有乙個好的發展空間,亦或是為將來的長遠發展而積累更多更好的經驗和技能?

在搞清楚階段性目的和價值取向之後,才會有乙個相對明確的求職方向和目標。只有弄清楚了自己的擇業標準,才能避免擇業時的盲目。

大學生與在職人士相比,在工作經驗、工作技能、人際關係等方面都可能不如在職人士,但正因為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多數大學生在職場中往往保持著乙個虛心好學的姿態,比職場「老人」表現得更為勤奮好學,苦活累差都不計較,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長此以往,職場新人們往往比職場老人更容易得到上司的肯定與認可。

2、調整觀念,看懂職場需求

在當前就業形勢如此嚴峻的現實中,大學生們有必要對價值觀進行適當的調整。比如,大家都希望錢越多越好,這也是近年來大學生的主流職業價值觀,然而,這種期望如果變成了「唯薪」主義,產生的結果很可能是大家選擇了錢多的工作而不是選擇合適自己的職業,這必將給長遠的發展帶來巨大隱患。當然,顯而易見的是對於高薪的要求也自然減少了很多職業。

陳老師提醒,大學生朋友們擇業期望不可太高,要實際一點,客觀一些,有時為了滿足主要標準,要勇於放棄一些次要條件。如果一昧地帶著攀比薪資之心去應聘,將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調整好求職心態後,還要能看懂職業的需求。對於自己想從事的職業要進行深入綜合地分析,務必了解這個職業的學歷、所需的專業訓練、能力、年齡、性格特點等要求,同時弄清楚職業的性質、工作環境、薪水待遇以及進一步發展的空間,當然還要考慮到就業競爭機會。另外,陳老師認為,除了對職業和崗位深入了解之外,還必須清楚公司文化和人文環境。

這樣就不會在費盡心思找到工作後,因為與自己的期望想差甚遠而放棄工作機會。網路營銷學院上千份案例資料顯示,職場新人在工作第一年至少換三至五份工作的大有人在,他們總是在頻繁地更換工作單位,許多人乾脆走一步看一步,或僅僅以眼前的薪資作參考,或僅僅以環境是否舒適為指標,很少有人從行業發展現狀、優劣勢、發展前景**等出發,理性而全面地思考問題,最終導致個人得不到長遠發展。

3、立足根本,做好職業規劃

大學生求職難的真正原因在於,他們不能為自己確立乙個清晰的職業定位,給自己制定乙個職業規劃。工信部網路營銷學院陳老師認為,大學生應該先解決這個根本問題,然後再尋求專業包裝以獲得更好的職位。在上海,眾多高校大學生們選擇通過專業機構來武裝自己,增加自己求職時的砝碼,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

目前有不少高校老師和專業機構在指導學生求職時往往向學生重點強調「簡歷如何寫」、「應聘如何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等,但是對於找到乙份「好工作」來說,這些只能算是「表面功夫」,更多的大學生找到專業的職業規劃諮詢機構,請專家幫自己確立職業定位,制定職業規劃,從根本上解決就業難問題。

據了解為了解決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國家工信部和人事部聯合發文對應往屆大學生參加網路營銷工程進行培訓補貼,具體是在網路營銷學院進行學習,在前期會對每位參加培訓的學員作好學習前的職業規劃工作,學習完成獲得網路營銷工程師證,對於大專以上學歷的可以去定點單位進行就業,並對工作**現的問題給於支援。

目前,大學生職業目標相對模糊,對自我缺乏認知,而提前進行「職業規劃」後再去找工作已成為許多大學生的共識。據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需要安排就業的大學畢業生高達一千萬人。如何能在這場就業危機中殺出重圍,找到一方立足之地,是2023年畢業生最關注的問題。

就業專家陳老師強調,風暴襲來有危也有機,把危險化為機遇才是當前重點。不管就業形勢如何,大學生們都應避免產生恐慌心理,不知所措和焦慮不安都無益於成功求職。走出象牙塔的職場新人們要調整好心態,積極面對,爭取各種機會,用慎重、真誠和勇敢的態度面對職業中的第一次選擇,成功走好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困境與對策

形勢及影響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已經逐步蔓延到美國實體經濟,並正在進一步侵害全球經濟,這場金融危機也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了較深的影響,使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變得更加嚴峻。就中國而言,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業性的衝擊不可避免。當前,全球經濟面臨再次觸底,在如此波動的經濟形勢下,...

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安全穩定工作策略

作者 鄭露玉 教書育人 高教論壇 2009年第05期 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致使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悄然來臨。自高校擴招以來。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在國際金融危機下,就業難 更是目前困擾大學生的沉重話題,大學生就業安全問題是關係高等教育培養人才順利安全就業的根本問題,也是關係社會政治經濟穩定的重要因...

「後金融危機」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分析與對策研究

引言高等教育已經逐步進入了大眾化時代,大學生就業成為社會和高校的一大工作難題,2008年開始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反應在了市場中。雖然進入了後金融危機時期,但是歐債風波等諸多不確定市場因素仍將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依舊突出。後金融危機時期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變得更加複雜,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時刻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