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應重視改善民生

2022-12-18 19:09:06 字數 1154 閱讀 5651

趙建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正確處理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關係,要通過改善民生、擴大內需來促進生產和消費的良性迴圈,使國內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的主要力量,使改善民生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基礎動力。首先,正視改善民生中存在的問題。目前,改善民生的重要性與當前少數領導幹部認識不足存在矛盾,在財力有限和工作任務多的情況下,少數領導幹部對民生問題沒有超常規的措施,致使一些民生建設進展不大。

改善民生要求公共財政投入規模不斷擴大與當前財力不足、各項剛性支出增加存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各項改善民生工作的迅速落實。就業不充分、富餘勞動力多與結構性勞動力缺乏存在矛盾,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突出,能提供的勞動崗位相對不足,一些傳統行業出現下崗失業人員,而一些新興產業、行業供不應求。解決民生熱點問題的能力與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存在矛盾,如優質教育資源短缺、醫療資源供給不足、普通商品房和低價商品房保障不足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不相適應等等。

其次,做好改善民生的各項工作。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把實現均衡教育作為改善民生的前提,出台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把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傾斜,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教育發展差距,特別要重點解決好困難家庭和農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問題。積極落實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鼓勵自主擇業,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吸納就業,動員全社會力量開發就業崗位,實現充分就業和再就業。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行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及對弱勢群體特殊的救助方式,統籌城鄉社會保障,構建民生安全網,努力實現社會保險的全覆蓋;加大住房公積金歸集力度,加快住房開發建設步伐,推進廉租住房建設;完善城鄉社會救助機制,穩步提高低保標準,切實保障貧困群眾的基本生活。完善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開展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建立活動,改善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條件,保障農民和城市低收入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

第三,建立健全改善民生工作的各項機制。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完善各項民生工作組織領導體系,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民生工作,商議解決存在的問題,形成各級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支援、密切配合的合力。建立投入保障機制,運用市場化、社會化手段多渠道籌措資金,並充分發揮財政、紀檢、審計等部門職能作用,強化民生財政資金的管理使用。

建立科學決策機制,正確處理保證重點與整體推進的關係,利用重點專案和重點區域的突破及示範效應,帶動和促進整體工作的協調

推進,注重城鄉、區域之間的利益均衡,統籌兼顧,平衡發展。建立激勵約束機制,調整改進政績考核體系,把改善民生作為政績的重要指標,更好地激勵廣大幹部為人民謀利益。

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縱所周知,當今世界競爭日趨激烈,無論是在經濟,軍事,科技,文化,還是政治競爭都相當的激烈。特別是在經濟方面,競爭的激烈程度是無與倫比的。在遭遇到國際金融危機後,迫使我國不得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了。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 出口需求拉動,依靠第二產...

如何轉變縣域經濟發展方式

在加快推進工業化的實踐中,不少縣受 追趕型 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不計資源 環境和生態生本,重複走先汙染 後治理 高消耗 高排放的傳統工業化道路,環境生態破壞巨大。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有利於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實現縣域可持續發展。一 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實施主體功...

如何轉變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

中國正處於走向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性轉折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 十二五 的重要使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方向已達成共識,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存在哪些阻礙和難以解決的問題,推進的突破口在 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 的重要課題。準確把握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內涵 討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