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的必要性優秀教案

2022-12-19 22:30:06 字數 1165 閱讀 606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觀察、驗證、歸納等過程,使我們對由這些方法所得到的結論產生懷疑,從此激發我們的好奇心理,認識證明的必要性,體會檢驗數學結論的常用方法:實驗驗證、舉出反例、推理等。

2.能力目標:提高推理意識。

【教學重難點】

體會證明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方法】

引導**、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小明任意畫了幾個三角形,用量角器分別測量各三角形內角的度數,然後把三個角度加起來,發現每個三角形的內角的和都是180度,於是他就得出了乙個一般性的結論: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度。

小穎對小明的做法提出了異議:你怎麼知道你的結論一定可靠呢?三角形有無數個,你才測量了幾個三角形?

即使測量幾千個、幾萬個,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怎麼能從這很小的一部分的性質推出所有三角形的性質呢?再說,你的測量不可能沒有誤差,你怎麼能確定三角形的內角和正好是180度,而不是181度或179度呢?

二、設定問題,步步引導:

在數學學習中,我們可以通過實驗、歸納、觀察、猜測等方法,得到數學命題,你是否想過,通過這些方法得到的命題一定是真命題嗎?

三、層層深入,挖掘特點:

(一)當n=0,1,2,3,4時,代數式n2-n+11的值是質數還是合數?小明由此得出乙個命題:對於所有自然數n,n2-n+11的值都是質數,你認為小明得出的命題是真命題嗎?

為什麼?

(二)小剛發現,……,由此得出乙個命題:任何乙個整數都大於它的倒數。你認為小剛得出的命題正確嗎?為什麼?與同伴進行交流。

(三)小穎在一張紙上畫出一條直線,這條直線把紙面分成2部分;她在紙上又畫出一條直線,發現這兩條直線最多可以把紙面分為4部分。於是她猜想:「三條直線最多可以把乙個平面分為6部分。

」小明則認為:「三條直線最多可以把乙個平面分為7部分。」你認為誰的說法是正確的?

為什麼?與同伴進行交流。

結論:要判斷乙個命題是不是真命題,僅僅依靠經驗、觀察、實驗和猜想是不夠的,必須一步一步,有根有據地進行推理,推理的過程叫做證明。

四、指導應用,鼓勵創新:

(一)在數學學習中,你用到過推理嗎?舉例說明。

(二)在日常生活中,你用到過推理嗎?舉例說明。(可舉我們學過的定理的證明。)

五、歸納小結:證明及證明的必要性。

《證明的必要性》參考教案

8.2 證明的必要性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經歷觀察 驗證 歸納等過程,使我們對由這些方法所得到的結論產生懷疑,從此激發我們的好奇心理,認識證明的必要性,體會檢驗數學結論的常用方法 實驗驗證 舉出反例 推理等。2 能力目標 提高推理意識 教學重難點 體會證明的必要性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投影片 教學...

數字校園規劃的必要性

1.通過規劃,推進校園教育資訊化主體建設系統化 整體性發展 在先前教育資訊化建設發展程序中,資訊化建設多是原發性的 驅動性的,停留在區域性 膚淺的層面。開展數字校園建設後,應該以系統化觀點 整體性思維推進教育資訊化建設,需要深入研究校園業務間的內在關係和特點。順應這一需求,教育決策者要從整體上理解教...

小學數學閱讀的必要性

一 小學數學閱讀的重要性1.有助於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數學語言具有較強的邏輯性 精確性 概括性和抽象性,一些數學概念 數量關係常常是簡潔含蓄的。同時,小學數學問題中的應用題 圖表題都屬於數學文字,文字由數字 抽象符號和語言詞彙組成,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對文字進行準確的加工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