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道德

2022-12-21 22:48:02 字數 2980 閱讀 3019

中國傳統人生論及道德文化及其啟示

主講:鄭維銘

釋題傳統文化價值觀人生論民族精神

乙個民族共同的思想、文化、道德、精神氣質、心理品質等在歷史發展進步過程抓所形成的特有的、穩定的、統一的精神狀態。(夏偉東)

幾個特徵幾個階段

優劣雜陳綿延不斷基礎寬厚古代神話寓言傳說

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女媧補天愚公移山屈原投江蘇武牧羊岳母刺字

名言格言近代革命建設改革

儒法並用儒道佛雜糅

人生論的地位

張岱年:「人生論實是中國哲學所特重的。可以說中國哲學家所思所議,三分之二都是關於人生問題的。世界上關於人生哲學的思想,實以中國為最富,其所觸及的問題既多,其所達到的境界亦深。」

1一、人生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位置

1、關於人生論

人生理論人生哲學(哲理)生命哲學生活哲學

胡適譯杜威兩本書一人生哲學為名胡繩30年代新人生哲學

馮友蘭2023年人生哲學國民**高中統編教材近年的研究及學會活動

2、孔子人生論和道德論的概括

崇尚人的獨立意志和人格尊嚴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仁與禮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做人與人格

注重精神生活道德情操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述而》)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反對「群居終日,言不及義。」(《衛靈公》)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陽貨》)

提倡「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子路》)

「敏於事」(學而)「敏於行」(里仁)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里仁)拋棄仁德沒法成

《述而》)

2學而不厭注重實際的務實精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為政)

「子入太廟,每事問。」(八佾)

反對「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陽貨)

見利思義的義利觀

不排斥個人利益

「富與貴,人之所欲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里仁)

反對「放於利而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等浮雲。」(述而)

提倡「見利思義。」 「義然後取。」(憲問)

認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推己及人的處世原則

提倡愛人,泛愛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欲立則立人,己欲達則達人。」(衛靈公)

「克己」(顏淵)「反求諸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君子**之美,不**之惡。」(顏淵)

巧言令色「德之賊也」(《洋貨》)

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

「仁者必有勇。」「見危授命」(憲問)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3仁民惜物的自然觀

「仁及草木。」「仁民而愛物。」

「子釣而不網,弋不射宿。」(述而)不濫捕魚鳥。

3、為什麼占有如此重要位置

地理經濟背景

《論語·雍也》:「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大陸國家—以農為本—家族制度—五倫—農的眼界—直接領悟講究順乎自然《呂氏春秋上農》對比農、商兩種人海洋國家—商業—抽象數字—關於變化—精細精明

二、中國傳統人生論和道德文化中的幾個主要問題

1、天人關係論——人在宇宙中之位置

人生意義渺小

莊子秋水篇:「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此其比萬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乎馬體乎?」

優異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荀子:「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 」物有四級,人最寶貴

4董仲舒:「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 」孝悌衣食禮樂

幾個基本觀點

天人合一天人相通天人相類天人有分和天人相勝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有其時,人有其治。各有特殊功能

2、人禽(獸)之別論

墨子:「今之禽獸麋鹿蜚鳥貞蟲,因其羽毛,以為衣裘…」孟子仁義禮智人之四端荀子「力不若牛…」(王制)人的社會性—做人

不僅要有物質生活,而且要有社會精神生活;不僅自己生存。而且要想到別人,懂禮義…

個人修養是做人的根本。

3、人性善惡論

性善論孟子

性惡論荀子「飢而欲飲寒而欲暖」「好榮惡辱好利惡害」性有善有惡論和性無善無惡論

告子世碩舉人之善行養而致之則善長,惡性養而致之則惡長。

性三品論董王韓有仁無貪有貪有仁有貪無仁

5性二元論張載朱熹理是善的氣則有清濁多少之分性日生說王夫之: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則日程也。兩個共同特點以倫理論人性;肯定對善的追求

4、義利、性命之辨

——義與利

以義為重孔孟董朱以利為重管商韓絕利棄義老莊義利並重墨荀王積極作用消極作用——性命之辨

盡性口之於味本性知命知天樂命得之有命

5、有為和無為

無為——形成於老子「道常無為」有為——入世

梁漱溟人生態度中西文化

意欲向前求-得滿足於外-逐求-世俗-西

調和折中-得滿足於內-鄭重-道德-中

向後求-以無要求為滿足-厭離-宗教-印

6人生的本質是意欲滿足與不滿足及滿足方式

6、修身養性格物致知

修身的重要性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以修身為本」學思行慎獨

三、幾點啟示

1、糟粕與侷限性

2、道德建設與為人處世的重要資源

注重道德修養培養理想人格

以人為本以德治國與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仁愛思想與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文行忠信」的教育思想與人的全面發展推己及人的修養方法

孝悌愛心忠信寬恕講信修睦與誠信社會、和諧社會3、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與尊重知識科教興國

有教無類(衛靈公)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述而)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

7文學:子游、子夏。(先進)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闢,由也唁。(同上)

謝謝大家再見8

中國傳統風格

這次中國傳統家居風格將以明清兩個朝代為例來闡述。中國傳統家居陳設風格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和演變,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它綜合反映著不同歷史階段的政治面貌 風俗習慣 宗教信仰 觀念意識及審美情趣。其風格脈絡也各不相同。下面將先以明代風格為例來解析中國傳統家居陳設。明代 明代社會穩定,農業和手工業發達,工...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節日及其習俗

傳統服飾駁 全球化背景下的漢服復興 一文 全球化背景下的漢服復興 阿昌族白族 保安族 布朗族布依族 藏族 茶文化純空法師談禪茶與書畫 紫砂收藏市場面臨著多重陷阱 呂俊傑 藝術院校可增設紫砂壺專業 林偉毅 保護研究鷓鴣斑茶盞傳承中國茶禪文化浙茶借力茶文化推動提公升茶葉產業附加值 貴州省擬建立建茶葉聯席...

中國傳統禮儀習俗

中國禮儀網作者 發布時間 2011 06 08 11 45 中國素稱 禮儀之邦 之稱,禮 在傳統社會無時不在,出行有禮,坐臥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征戰有禮等等。這裡的 禮 包含了傳統禮制的精神原則與傳統禮儀行為兩大部分,禮義是禮制的精神核心,禮儀制度是禮義精神的外在表現,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