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公開課《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教學設計 廣州市天河中學

2022-12-23 08:54:03 字數 2964 閱讀 7425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教學設計

執教者時間教學目標

馮娟2023年12月1日

知識目標

課題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能力目標

學校及班級天河中學高二(3)班識記:

(1)實踐的含義(2)實踐的構成要素(3)實踐的特點理解:

(1)實踐具有三個基本特徵(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運用:

(1)根據所學知識,結合相關原理,分析說明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的活動。

(2)依據相關原理,說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通過學習,學生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提高比較分析的能力,提高概括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學習方法

牢固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一切知識**於實踐,一切認識要服務於實踐。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的特點講授法討論法閱讀法

自主、合作、**教具

教學過程

多**教師活動

(**匯入)神州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站時代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對接技術的匯入

國家。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人們對太空的認識從何而來呢?

(板書)6.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學生活動

學生發表的見解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課教學

講授一實踐的含義

新課問題:我們的認識來自實踐,什麼是實踐?學生回答並

分析實踐的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

明確概念,深化學習

1講授新課

教師講解:一是實踐的主體是人(也就不是動物的),物件是客觀事物,包括什麼?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是一種物質性的活動(不是停留在嘴上或者頭腦裡)。

二是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把觀念存在變為現實存在(不是純主觀的思維活動,認識活動)「天宮一號」的發射是不是實踐活動?問題:下面的各項活動哪些是實踐活動1、蜜蜂築巢2、學生學習理論3、農民種莊稼4、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5、科學家進行探月活動

概念學生回答

深化對實踐概念的認識和理解

自主學習,**深化

2(過渡)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哪些活動屬於

實踐的基本形式?

二實踐的特徵**活動以「天宮一號」發射的例子來進行

**。以完成的學案進行**

一、實踐的特點

問:(1)第一組:「天宮一號」發射這個實踐活動由哪幾個要素構成?這些要素的共同特

點是什麼?這體現了實踐具有什麼特點?學生總結合

歸納出實踐的第乙個特點客觀物質性。作、討論分析第二組:發射「天宮一號」的目的是什麼?

並舉例說明

這與燕子築巢有何本質不同?這說明實踐具

有什麼特點?

歸納出主觀能動性。

提醒學生要注意客觀物質性與主觀能動性這兩者是否矛盾?

實踐既具有客觀物質性,又具有主觀能動性,具有把主觀和客觀聯絡起來的乙個特性。實踐既不是純客觀的活動也不是純主觀的活

動,而是主觀見之於客觀。

第三組:「天宮一號」的發射成功是個人行為嗎?14世紀明朝人萬戶就開始實踐個人飛天夢,這和我們2023年真正實現的飛天夢有什麼不同?這說明實踐具有什麼特點?

歸納出實踐的第三個特點:社會歷史性。提醒學生,實踐的3個特點,要在書上做

講授新課

好標註。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八號」,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精彩回顧。

(**匯入)「」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是怎樣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

三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活動一)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八號」,正是在開展一系列載人航天工程的研製和發射的具體活動的過程中,航天工作者獲得了一系列關於外太空的認識。問題:這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

歸納出:實踐是認識的**,並且進一步區分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是認識的兩個途徑,但是認識的**只有乙個。

學生**

學生討論派代表總結學生回答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學生**,暢情

鍛鍊學生對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鍛鍊學生的分析能力

鍛鍊學生的分析能力

談自己的看法

(活動二)中國出於國家現實的需要和長遠發展的考慮,在2023年制定了載人航天計畫。

在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中,科技工作者對航學生回答天技術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八號,每次飛船上天的實踐都

會推動科技的創新,認識的發展。

問題:這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

學生分析並

歸納出實踐是發展的動力,並且進一步

回答解釋為什麼?實踐是發展的動力。主要體現

在3方面。人們在實踐中不斷遇到新問題、

產生新要求,推動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研

究。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

學生分析並

工具,延伸了人的感覺器官,促進了人類認

回答識的發展。實踐鍛鍊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活動三)問題:「中國一系列載人航天活動的成功驗證了航天科技工作者事先的設想」,這體現了哲學的什麼道理?

3歸納出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a、一種認識是否是真理不能由這一認識本身回答

b、客觀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它

c、實踐是聯絡主觀與客觀的橋梁。人們把認識和實踐的結果對照,相符合,認識就正確中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其根本目的是探索並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服務於本國經濟建設和人民。

問題:這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歸納出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分析: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實踐既是認識的起點,又是認識的歸宿。

課堂強調重難點總結

課堂堂評堂練,鞏固學習效果。練習布置略作業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一實踐的概念二實踐的特點板書設計

三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2.實踐是認識的動力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4學生總結

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5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高中思想政治人教2003課標版 評論 5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 實踐的含義 實踐的特點 理解 運用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實踐的相關知識,使學生初步確立科學的實踐觀,聯絡實際分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明確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提高學生歸納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合作與 學習的能...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 第一框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共計課時 課程標準要求 結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一觀點的學習,引導學生理解實踐第一的觀點,充分發揮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教學重難點 實踐具有三個基本特徵。實踐是認識的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理論性 概括性較強,在教學中應該多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典型事例,讓...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必修四 人教版 說課稿

6.1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說課稿 高二政治王莉芳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生活與哲學4 必修 的第二單元第六課第一框題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五個方面來說一說我對本課的認識和教學設想。一 說教材 我將從該框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