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三疑三探的體會

2022-12-25 10:15:05 字數 1451 閱讀 5834

自從區教研室推行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以來,我們北陵中學的地理教師一直在不斷探索適合本地區學生,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我們兩位地理教師經常在一起研討,互相取長補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也有了自己的教學風格。雍廣勝老師的風格是語言幽默、風趣,常常逗得學生哈哈大笑。教學設計自然,由於年輕和學生非常親近,課堂上學生也不拘束,學生課堂討論很熱烈。

相比之下我的課堂就顯得很沉悶,我屬於研究型的,我愛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知識。下面我把我們的一些具體體會介紹給大家:

一、精心設計問題

三疑三探要求學生能設計問題,把課堂交給學生。但我們總擔心的問題是,知識點不全,教學內容沒完成,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的設計是老師把基本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學生再帶著問題讀教材,把自己心中的疑惑提出來,由於問題簡單完全可以由學生解決,個別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先解決實在解決不了老師再提示、講解。

質疑再探環節我們設計的問題體現爭議性。問題本身就有爭議,讓學生有討論的價值。學生通過討論就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比如講到西北地區的乾旱問題,我提出這樣乙個問題:有專家提出把渤海水引到新疆你認為可行嗎?學生經過討論從地形、氣候、運輸、技術、作物種植、土地汙染、經濟價值等很多方面做了分析,當然學生說的往往很膚淺,有很多不合理,需要老師及時糾正。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無意中獲得了很多知識。

拓展練習是很重要的乙個環節,我們在這裡設計的問題主要是本節的重要知識點,對本節課的知識點做乙個總結和複習。

二、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古語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讓學生感興趣,學生愛聽,把學生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才能更好的教學,這方面處理老師的幽默風趣的語言外,我們的體會是在內容設計上要有吸引學生的東西。

不然你講的再好,再透徹他也不愛聽。所以我們做了以下幾個內容:

1、 努力蒐集與教學有關的**。內容涉及天體運動、氣象活動、自然景觀、風土人情的**,特別吸引學生。比如講到西雙版納,我找了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我到雲南**的少數民族表演,野人踩玻璃表演,大象踢球、鸚鵡做數學、3公尺多長的大蟒蛇,雖然時間都不長,但學生看的津津有味,對雲南的自然風土人情也就了解了。

教學很省勁,我覺得比講多長都有效果。

2、 找地名比賽。看地圖是學生學好地理的乙個關鍵,但很多學生不愛看地圖,看不懂地圖。我就想了乙個辦法,讓學生找地名,開始找簡單的,越找越小,地圖的邊邊角角的找,雖然這些地名沒什麼用,但學生在找的過程中多次看到那些有用的地名,因為那些名字大,明顯,看多了也就記住了,開始我提地名,後來他們自己三一群倆一夥的自己就找上了,後來有乙個學生和我誇口說:

世界地圖你隨便說個名我都能找到,我試了一下確實差不多。

3、 畫圖、填圖

畫圖填圖有利於學生對地理名稱的位置輪廓記憶,像地形圖,大洲大洋圖,折線統計圖等。親手畫乙個由幾何圖形組成的大洲大洋圖,添上名稱,就基本掌握了大洲大洋的位置,畫得好的在班班通上展示,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示,學生臉上很得意。

4、 地理知識比賽

各個班級都有學習小組,小組還有自己的名字,課堂上答題有積分,所以學生發言積極性很高。

運用三疑三探體會

運用 三疑三探 模式心得體會 楊天強歷經兩個多月 三疑三探 教學模式的課堂使用,對於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乙個新的挑戰。因為老師和學生都需要在角色定位上進行徹底地轉變,老師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而學生也應該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成主動地獲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對於教師的要求就更高了,尤其對教師的知識素養...

三疑三探學習體會

三疑三探 教學模式實現了教與學方式的徹底改變,走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 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之路,為改革課堂教學總結出了一條先進的教學模式。三疑三探 教學模式體現了新課改倡導的 自主 合作 精神。從課堂抓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課堂變成學生學習 展示 思考 合作 交流的舞台。具體說...

學習「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體會

2012年3月23日早上八點,我在期思鎮直小學 了 三疑三探 教學模式課堂實錄並聽取了中心校李校長做的關於 三疑三探 教學模式 的專題報告。李校長從 新課程標準 理念的角度,解讀了 三疑三探 教學模式,介紹了這種教學模式的基本內容和操作模式,聽後認識如下。1 三疑三探 教學模式,是傳統教學模式上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