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地理複習知識點

2022-12-26 19:30:04 字數 6615 閱讀 9356

一、工業地理學的性質、範圍與任務

1. 世界製造業分布

2. 世界製造業的增長

3. 工業地理學的關鍵問題(4個)

× 產業活動在**?(過去、現在、未來……)

× 不同地方的產業活動如何相互聯絡?(**、分工、價值分配……)

× 產業區位為什麼會改變?

× 產業區位變化給區域帶來什麼影響?

4. 實業計畫(4大原則)

a、選最有利之途,以吸引外資。

b、應國民之所最需要。

c、必期抵抗之至少。

d、必擇地位之適宜。

5. 影響中國工業空間布局的思想淵源(3階段)

● 新中國成立以前:西方工業地理思想

● 新中國成立前三十年:蘇聯生產力布局思想

● 後三十年:融合與創新

6. 蘇聯工業布局(3原則)

● 工業接近原料產地

● 平衡布局原則

● 國防導向原則

7. 新古典主義傳統(緣起 3基本假設發展兩條線索)

× 緣起:馬歇爾產業區

× 基本假設:

+ 只考慮距離、成本等經濟要素

+ 假設決策者是理性經濟人

+ 理想的空間格局是自由市場競爭下的最佳效率配置

× 發展的兩條線索:

+ 以距離為中心:工業區位論

+ 以產業組織為中心:地方生產系統

× 空間規模經濟與範圍經濟

× 市場結構-行為-績效

× 博弈論

8. 行為主義傳統(企業家企業的生命週期)

× 企業家

+ 有限資訊、有限理性的決策者

+ 資訊搜尋和學習過程

× 企業的生命週期

+ 新企業誕生

+ 企業的成長、兼併、擴張

+ 企業關閉、重組

9. 結構主義傳統(4要素)

● 技術變動

● 資本積累

● 階級鬥爭

● 調節方式

10. 企業概念(2方面)生產活動單位

× 企業(廠商、公司或組織):

+ 市場經濟下的基本決策主體

+ 將各種投入(資本、勞動原材料、企業家才能等)轉變為可銷售的產出

× 產業活動單位:指在乙個場所從事一種或基本上從事一種經濟活動的單位,並獨立掌握收入-支出的會計核算資料。

11. 概念:產業(3種分類方法)指具有某類共同特性的企業的集合。

1. 生產結構分類方法

× 依據再生產過程中各產業間的關係對產業分類

× 馬克思的兩大部類分類法

生產生產資料部類(第ⅰ部類)

生產消費資料部類(第ⅱ部類)

× 農輕重產業分類法

以物質生產的不同特點為標準

× 霍夫曼的產業分類法

2. 三次產業分類法

3. 標準產業分類法

聯合國《全部經濟活動的國際標準產業分類索引》(2023年頒布,2023年第三版)

中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gb/t4754-94)及其修訂版(gb/t4754-2002)

a) 第一產業:農、林、牧、漁

b) 第二產業:採礦、製造、電力燃氣及水、建築

c) 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等15個大類

4. 其他分類法(3種)

× 生產要素集約性分類法

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

× 產業地位分類法

基礎產業、瓶頸產業、支柱產業、主導產業、戰略產業

× 其他產業特點分類法

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生產者服務業和消費者服務業…

2、全球生產網路概述

1. 舊國際勞動分工產業內**跨國投資(xx分布 xx分布 xx形式)

2. 全球價值鏈下的新國際勞動分工

● 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合理配置資源,尋找滿意的生產地,尤其是將一些常規的、技術含量低的生產過程轉移到欠發達國家,改變了以往只在這些國家進行原料生產或初級加工、而在發達國家進行最終產品生產的國際勞動分工格局。

3. 空間壓縮重要的交通技術變革

● 時空壓縮的不均衡性是當代空間不平衡發展的重要原因

● 改變可達性成為促進地方發展的重要途徑

4. 資訊科技導致四大管理?

5. 生產系統轉型

● 手工製造——製造作為一種「藝術」

● 機械製造——製造作為一種「技術」

● 柔性製造——製造作為一門「科學」

● 商品製造——製造作為一種商務

6. 塑料和金屬最符合大規模生產的加工工藝要求,成為現代工業材料的基礎

7. 資訊科技輔助柔性生產組織

物流管理

+ **商(倉儲)資訊

+ 物料資訊

+ rfid

訂單管理

生產管理

+ 質量管理

+ 流程管理

客戶管理

+ 現場支援

8. 生產網路的三個側面

* 治理(governance)

* 集權化——→分權化

* 空間性(spatiality)

* 地理尺度

* 相對位置

* 空間聯絡

* 地域嵌入性(embeddedness)

三、工業化地理的擴張

。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乙個重要階段,它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工業革命是生產技術的變革,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係的變革。

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工業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分散的農村人口集聚到工業城鎮,成為工廠的勞動力。

商品交換將遙遠的人們聯絡在一起。嚴格的等級化的社會結構被打破,人口、商品、資本廣泛流動。

1. 工業革命的動因

2. 工業系統:(家——工和包——廠)

原始積累模型:家庭手工業→手工工場→工廠系統

原工業化模型:家庭手工業→包買商系統→工廠系統

3. 技術演進——釀酒

4. 正反饋迴圈——英國紡織工業

5. 工業化在西歐和北美的擴張

核心技術及產業(2個)

● 交通通訊技術:鐵路及電報

● 化工合成技術:橡膠、合成染料

6. 大規模生產與科學管理

主導產業和技術(飛汽)企業組織特點(標準化作業工資激勵職能分化)

7. 福特制(3結果資本人制度)

壟斷資本擴張——科層制大企業成為經濟中的主導

組織化的工人——工會興起

社會福利制度——福利國家

8. 後福特(3結果)

● 主導產業和技術:

資訊科技

● 企業組織特點:

小批量訂製生產

全面質量管理

專案團隊職能交叉

● 組織結構(網、扁平)

● 基於彈性專業化的社會調節

網路化調節機制

個人化職業生涯

福利國家的瓦解

9. 工業革命以來的彈性生產與大規模生產的發展

10. 中國工業化歷程

甲午:經濟讓位於政治

抗日:棉紡

新中國:前三十年(自主建立國有工業體系、區域均衡發展、重點建設工業中心)後三十年(改革開放、區域不均衡發展、多層次的開發區)

四、企業及其區位決策

製造業地理的變化來自企業決策,儘管企業的決策也受限於其所處的時空條件。企業還承襲了其過去行為導致的特定的企業空間結構,特別是大企業的空間決策行為分解了經濟空間。

1. 現代企業理論(4個)

新古典理論(資源配置生產函式批評)、回應——經理理論、委託-**理論

委託-**理論

交易成本理論(產生的3個根源)

演化理論

2. 新古典理論

● 企業作為市場資源配置的主體

● 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產函式:

q= alαkβ

× q: 總產出

× l: 勞動投入

× k: 資本投入

× a: 全員要素生產率

× α和β是勞動與資本彈性,由技術水平決定

● 對新古典主義企業理論的批評

× 決策動機的複雜性

理論:mr=mc 現實:「全成本」原則

理論:企業決策一致現實:企業所有者與經營決策者分離

× 決策環境的複雜性——資訊不完全

● 回應:

3. 企業的行為理論(與經理理論有很多相似處,經理理論的外部限制主要是各種市場限制,行為理論還考慮社會、文化、習慣等因素,因而可以將經理理論看作行為理論的一種特殊情形。)

● 基於對新古典經濟學完全理性假設的批判,引入有限理性的概念

目標:滿意(多重目標之間的平衡)

限制條件:學習成本和時間約束

實踐準則:「經驗法則」

4. 交易成本理論

● 交易成本是那些在實施產權、確定交易物件和實際交易過程中發生的成本,包括資訊蒐集成本、談判成本、計量和履行成本、監督和強制成本

● 企業具有替代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作用

企業通過管理協調的效率比市場協調機制高

**對企業協調和市場協調採取不同的管理模式

● 分析單元從「企業」轉向「交易」

5. 企業的四個治理模式(企業作為一一種特殊的治理體系)

● 市場治理——偶爾或重**生的非專用**易關係,簡單合同關係

● 三邊治理——偶爾進行的混合和高度專用型交易,第三方保證或仲裁

● 雙邊治理——重**生的由混合和高度專用性投資支援的交易,雙方長期合作的協調機制

● 一體化治理——重**生的由混合和高度專用性投資支援的交易,垂直一體化

6. 日本的株式會社

7. 海外華人企業網路

8. 演化理論:分析單位、演化過程

× 基本分析單位:企業本身和「它特殊的物質與人力資產」

× 企業的生命特徵:

+ 開放的演化系統

+ 具備主動謀劃、策略行動能力

+ dna:核心組織能力

× 企業的演化過程:

+ 創新-競爭成功-形成慣例-擴大-瓶頸-創新(死亡)

跨國公司的定義(協調、利用潛力、靈活性)

理論:巨集觀、微觀(2人)

跨國生產的型別(導向型)

跨國公司組織結構型別(4種)

跨國公司的理想型別(4種)

衡量企業的跨國性:指數

五、 區位決策-新企業誕生

1. 企業經濟學

批判新古典經濟學的兩大基石:理性經濟人、均衡

企業的演化過程:創新-競爭成功-形成慣例-擴大-瓶頸-創新/死亡

2. 企業生命週期各階段的區位決策

新企業誕生(進入)

企業成長階段(策略行為)

+ 職能分化

+ 區位優化

企業衰落與工廠關閉(退出)

3. 新企業誕生

創業活動與企業家精神

創業活動的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創業和小企業支援政策的區域影響效果

4.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

「熊彼特」的創新:

定義:引入新的生產函式,即對生產要素進行重新組合

過程細分:發明-創新-擴散

種類:提供新產品、採用新加工方法、開闢新市場、控制新的原料**、採用新組織方式

企業家:引入新組合的人

5. 創業活動與區域發展

區域增長動力:外生vs內生

技術變化軌跡:創新-擴散過程的地方性

生產模式轉型:后福特製的空間表現

6. 創業活動的三個階段

創業意向:

創業者個人特質

社會對創業活動的態度

企業創立:

各種關鍵決策

建立業務關係

企業成長:

分化 演化

7. 創業者的特點:

個性特徵、社會背景(族裔、家庭經濟背景、移民)、教育水平

8. 創業環境的特點

1) 工廠層次:稅率、交通成本、規模經濟

2) 區域層次:

a) 投入要素:經濟發展水平、產業集中、**投入、教育水平等

b) 文化特點:移民

c) 集群特質:多樣性、寬容度

9. 新企業誕生的影響因素(6個)

創業者、市場需求、城市化、失業率、小企業專業化、**支援、地方政治環境

10. 矽谷模式的反思

新企業誕生與創造就業的關係

新技術研發與大規模生產的關係

資本快速盈利與首席技術官期發展的關係

11. 在哪3個維度上創業改變地理?

弱勢群體賦權、改變機會結構、重塑性別空間

六、 企業區位決策——多區位企業的空間治理

1. 企業成長階段:三個(規模差異、職能分化、區位優化)

2. 企業規模分布的gibrat法則

企業規模增長的速度獨立於初期觀察的企業規模

3. 規模經濟(企業批量產出規模擴大,單位平均成本下降。)

4. 企業空間競爭策略

企業的區位選擇能力隨企業的成長而增強

企業的空間策略是其市場競爭策略的乙個部分

5. 波**值鏈

* 企業的基本活動:

進料後勤:與接收、儲存和分配相關聯的各種活動,如原材料搬運、倉儲、庫存控制、車輛排程和向**商退貨。

生產作業:與將投入轉化為最終產品形式相關的各種活動,如機械加工、包裝、組裝、裝置維護、檢測等。

發貨後勤:與集中、儲存和將產品傳送給買方有關的各種活動,如產成品庫存管理、原材料搬運、送貨車輛排程等。

服務:與提供服務以增加或保持產品價值有關的各種活動,如安裝、維修、培訓、零部件**等。

* 企業的支援性活動:

初中地理複習知識點歸納

初一上冊 一 地球的知識 1 地球的形狀的球體。2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 千公尺,赤道周長 千公尺,表面積 億平方千公尺 二 地球儀的知識 1 地球儀上的點 北極點是 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南極點是 與地球表面的交點。2 地軸是地球的 3 經線是連線 的半圓,它的形狀是 所有的經線長度都 4 緯線是環繞...

初中地理複習知識點歸納

初一上冊 一 地球的知識 1 地球的形狀的球體。2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 千公尺,赤道周長 千公尺,表面積 億平方千公尺 二 地球儀的知識 1 地球儀上的點 北極點是 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南極點是 與地球表面的交點。2 地軸是地球的 3 經線是連線 的半圓,它的形狀是 所有的經線長度都 4 緯線是環繞...

地理複習知識點總結 整理版

七年級上冊 第一章地球與地圖 一 地球的形狀 大小 運動 1 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1 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的船隻,總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見船身,而且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後消失。2 站得高,看得遠 等高望遠 3 發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