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考試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

2022-12-31 12:21:06 字數 4786 閱讀 6752

填空題—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

1.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結合是社會調查研究的最佳形式,這樣才能更加深入、準確地認識社會現象和事物。

2. 當場記錄是觀察法最常用的一種記錄方式。它需要注意的最關鍵一點是不能破壞觀察現場的自然狀態。

3. 可信且有效的測量是優秀的測量,是社會調查研究所追求的境界。

4. 資料資料是社會調查中最具價值的重要資料,其整理也叫定量資料的整理。

5. 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是對變數間相關關係進行研究的兩個階段。

6.自變數是指能夠影響其它變數,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自身產生變化的變數。而因變數是指不能影響其它變數,而又受外界因素影響而變化的變數。

7. 證實和證偽統稱證明,是社會調查中相互聯絡且相互對立的兩種思維方式。實踐證明和邏輯證明則是證明的兩種基本型別。

8.20世紀初期,抽樣方法逐漸發展起來,與問卷法和統計分析結合在一起,形成抽樣調查,成為現代社會調查研究的主要標誌。

a1.按照確定分層樣本數量的不同方式,分類抽樣分為比例分類抽樣和非比例分類抽樣兩種。

2.按照簡明的文獻分類方法,零次文獻和一次文獻稱作原始文獻、直接文獻或第一手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稱作間接文獻、第二手文獻或次級文獻。

3.按照資料**的不同,文獻可分為個人文獻、社會組織文獻、大眾傳播媒介文獻和官方文獻。

4.按照調查的方式不同,集體訪談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訪談,一類是間接訪談。

5.按照被訪者發表意見的形式不同,集體訪談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各抒己見式的訪談,以頭腦風暴法為代表;一類是討論式的訪談,其代表是反頭腦風暴法 。

b1.變數間的相互關係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變數之間相聯絡的性質,主要有兩種型別,即因果關係和相關關係。

c1.測量的效度包括兩方面內容:第一,測量方法的效度,第二,測量結果的效度。

2.測量的效度又有兩層含義,即內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前者是指一項測量的方法、資料和結論對該測量本身的有效性;後者則是指一項測量的結論在普遍應用時的有效性。

3.常用的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有直接抽樣法、抽籤法和隨機數表法。

4.常見的線性回歸分析有一元線性回歸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5.常用的辯證分析方法有矛盾分析法、具體和抽象分析法、現象和本質分析法。

6.常用的集中量數有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

7.常見的離中量數有極差、標準差、標準差係數與四分位差。

8.抽樣推斷主要由引數估計和假設檢驗這兩部分內容組成。

9.抽樣存在的合理性是由辯證唯物主義個別與一般的理論和建立在概率論基礎上的大數定律與中心極限定律決定的。

10.抽樣存在的必要性緣於總體本身所具的有的異質性 。

11.抽樣誤差是用樣本統計值去估計總體引數值時所出現的誤差。

12.傳統的記錄資訊方法主要是印刷文獻的記錄方法,主要有:標記、批註、編制綱要和撰寫札記等。

13.從形式上看,調查報告除了文字表達以外,要更多地採用圖表和數字等非純文字表達形式。

d1.調查報告雙行標題必須避免內容文字重複,而且不能將正副標題顛倒。

2.調查報告主體部分的結構方式由於調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結構方式主要有三種,即橫式結構、縱式結構和交叉結構。

3.調查報告提綱的內容通常包括標題、觀點句和內容綱要。

4.對於文字資料的審查,主要解決其真實性、準確性和適用性問題。

5.對文字資料進行分類的方法有兩種,即前分類和後分類。

6.對於非參與式觀察來說,關鍵是不能驚擾觀察物件。而在參與式觀察中,關鍵是與觀察物件建立良好的關係。

7.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社會調查研究的數理化傾向日趨明顯,推動了社會調查研究向定量化進步。

8.多組實驗設計,一般是設定兩個實驗組、兩個對照組,通過對各組檢測結果的交叉比較,得出實驗結論。

9.定量分析是最複雜的資料分析。它按照性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描述性分析;另一類是推論性分析。

10.定性分析的基本內容主要是識別屬性、要素分析和歸類。

11.當今世界上公認的名氣最大、流行最廣的統計分析軟體是 spss軟體和與其功能類似的 office中的excel 。

f1.訪談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內容可以分為結構式訪談和非結構式訪談;按照訪談物件的人數可以分為個別訪談和集體訪談。

g1.根據觀察者的角色不同,觀察法可分為非參與觀察和參與觀察兩大類。

2.根據問卷分發和**形式的異同,問卷法分為直接傳送法(訪談傳送法)和間接傳送法(報刊傳送法、**傳送法、網路傳送法和郵政傳送法);根據問卷填答者的不同,則分為自填式和代填式兩種。

3.各種具體的資料收集方法是調查方法的核心內容,可分為兩大類,即直接調查方法和間接調查方法。

4.個別訪談的實施一般包括訪談準備、接觸訪談物件、正式訪談、結束訪談四個環節。

5.觀察記錄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當場記錄 ,一種是事後記錄 。

6.觀察法通常用於在實地調查中收集社會初級資訊或原始資料,而且通常結合其他調查方法共同使用。

7.觀察的內容及其結論究竟如何,除了取決於觀察物件的客觀狀況和觀察者感覺器官的感知能力外,也取決於觀察者的認識能力。

8.觀察法多數是非結構式觀察,適用於定性型別的調查研究。

9.觀察法準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制定觀察計畫和進行必要的物質準備。

10.觀察誤差來自觀察主體和觀察客體兩個方面。

j1.近代社會調查產生於資產階級革命後的西歐 ,發展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 。

2.假設可由理論演繹得到,或由經驗觀察得到。

3. 檢索公開發表的文獻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文獻檢索和計算機文獻檢索 。

4.界定概念的方式有兩種,即抽象定義和操作定義。後者就是通過一些具體的、可測量的指針對概念所作的說明。

5.集體訪談也叫會議調查法,實際上是個別訪談的一種擴充套件形式。

6.集體訪談的具體實施方式和方法與個別訪談大體相同,只是對訪談過程的控制和訪談的效率要求更高。這是訪談會成功與否的關鍵。

7.結尾也叫結語,是調查報告的結束部分。它沒有固定的格式。從內容上看,大致有總結性結尾、建議性結尾和**性結尾三種。

l1.理論分析中的比較法首先需要指標,另外還需要比較物件。

m1.目前,蒐集文獻的渠道主要有個人、機構和網際網路 。

2.目前最流行的專業電腦統計分析軟體是.spss軟體和sas軟體。另外應用比較普遍的還有office中的excel 等。

p1.普查一般分為一次性普查普查和常規性普查(經常性普查)普查兩類。

s1.社會的三個基本要素是自然環境 、 人口和文化 。

2.社會調查研究的物件首先是社會的基本要素 ,另外還有形形色色、種類繁多的具體物件 。

3.社會調查研究分析和研究人口對社會的影響,主要是看人口的數量、質量、密度等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4.社會調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社會對人口的影響,則主要是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對人口的構成和人口過程的影響。

5.社會調查研究的最基本的物件有個人、初級社會群體社會組織 、階級和階層、民族、社群、社會行為、社會產品等。

6.社會調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描述事實 、解釋現象和探索本質、科學**和對策研究。

7.社會調查研究是人們有計畫、有目的地運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對有關社會事實進行資料收集和分析研究 ,進而做出描述、解釋和提出對策的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活動。

8.社會調查研究依據調查物件的範圍可分為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兩大類。

9.社會調查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型別、基本程式和基本原則等。

10.社會調查研究準備階段包括三方面工作:即確定課題、設計調查方案與具體準備。

11.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理論是指社會調查研究的指導思想和有關社會調查研究物件、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則和公式等。

12.社會調查研究課題的產生必須根據理論和實際的需要以及現實可行性而定。

13.社會調查研究的觀點具體由概念和變數 、命題和假設等理論要素聯絡而成。

14.社會調查研究無論是核心概念還是一般概念,都可劃分為具體概念和抽象概念兩種。社會調查研究涉及並關注的許多概念都是後者。

15.社會調查研究中的命題一般就表現為觀點或邏輯上的判斷。

16.社會調查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邏輯分析 、經驗判斷和試調查三種。

17.社會調查研究總結階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總結調查工作、評估調查結果和撰寫調查報告。但許多社會調查研究並不專門進行前兩項工作,而是與撰寫調查報告合併進行,調查報告的完成,就是社會調查研究結束的主要標誌。

18.實驗法的主要任務就是明確實驗物件和實驗激發之間的因果關係,由此認識實驗物件的本質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

19.實驗法有幾個基本要素:一是實驗主體,二是實驗物件和實驗環境,三是實驗活動 。

20.實驗法的基本原理是:實驗者假定某些自變數會導致某些因變數的變化,並以驗證這種因果關係假設作為實驗的主要目標。

21.實驗法在驗證假設時,必須排除那些非實驗激發引起的自然變化成分,否則會影響對因果關係判斷的準確性。

22.實驗調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有效地控制實驗過程。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引入自變數的控制,二是對無關變數的控制。

23.數字資料是否正確,主要是看資料是否符合實際和計算是否正確。

24.實地觀察多數是非結構式觀察,適用於定性型別的調查研究。

25.設計問卷的問題與答案的傳統作法是卡片法和框圖法。

t1.統計學中通常以 30個單位為界,把樣本分為大樣本和小樣本。但社會調查研究中的樣本規模至少不能少於100個單位。

2.提高實驗的效度,要從實驗的外在和內在兩方面著手。

3.提高實驗的信度,除了要採用各種方法努力排除非實驗因素的干擾之外,還應注意測量工具的標準化和精確度問題。

w1.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的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部分內容。狹義的文化專指後者。

社會調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狹義的文化。

2.我國在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長期使用著一種通過個案說明總體性質的調查方式,並賦予它乙個特殊稱謂,即典型調查。

電大《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複習

一 選擇題 一 單項選擇題 每小題1分,共10分 1.20世紀20年代後,社會調查研究的重心轉移到了 a a.美國 2.20世紀50年代以後,由於種種原因,我國社會調查研究沒有取得很大進展。它得到迅速的恢復和發展是在 b b.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3.被認為提出現代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起源的分析...

電大《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試題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試題與答案整合,一 填空題 每空l分,共10分 1 普查一般分為 1 一次性一普查和常規性普查兩類。2 社會調查研究準備階段包括三方面工作 即 確定課題 設計調查方案與具 體準備。3 信度是指測量的可靠性。它一是指 測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指測量結果的可靠。4 目前,蒐集文獻的渠道主要...

2019電大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考試題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複習題 填空題文獻分析是指對文獻中的某些特定內容進行分析和研究,來了解其中所反映的外在內容及其本質 規律,以及文獻作者和有關人們的思想 感到 態度和行為,並進而達到說明調查研究課題的目的。依據調查的性質,社會調查研究可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效度指的是測量的有效性程度 也就是乙個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