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社會「發展性」評價策略的建構

2023-01-01 03:24:03 字數 921 閱讀 9136

作者:汪立成

**:《小學科學·教師版》2023年第02期

所謂發展性學生評價指教師運用有效的評價工具和方法,收集學生學習表現資訊,判斷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程度,促進學生進步的評價正規化。發展性學生評價體現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取向,這正是發展性學生評價的最終目標和追求。

一、建立歷史學習小檔案,讓學生在自我積累中發展

通過建立歷史學習檔案,對學生的歷史學習進行全面、客觀地評價。歷史學習檔案一般由教師、學生及家長共同建設。檔案的內容主要包括:

考試成績、小**、調查報告、歷史製作、蒐集的歷史資料、歷史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師生和家長的評語等。學生可以通過檔案看到自己的進步或不足,並作為指導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素材。本文側重於「歷史資料的收集」、「歷史小檔案」的使用予以說明。

1、歷史資料的收集

學生在學習中蒐集到的資料及師生的評價,可以作為學生學業成績評定的一部分放入學生的歷史學習檔案。進行此項活動要進行周密的設計,可分為三步:

第一,確定學習主題。學生在資料收集前,必須明確應該收集哪方面的資料,因此首先要確定學習主題。如學習完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中的《從維新到革命》時,因學生對這段歷史非常感興趣,於是教師組織與開展了「專題」學習活動,確定學習主題為:

如何評價辛亥革命(即辛亥革命的成與敗)學生便可根據這個主題,廣泛收集資料。

第二,確定收集的內容。收集什麼內容,主要由主題決定。那麼,這個袋子裡面就應有:

第三,成果及展示(交流)。一般來說,學生對自己的記錄袋收集整理十分感興趣,家長對此也很關心,因而成果形成十分重要。經過一段時間資料的收集和分析,我們就需要讓學生成果展示出來,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對辛亥革命的資料收集後,教師可安排一次辯論會,將全班同學分成正反兩方,正方主張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方主張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的觀念並未深入人心,每一方可推選四名同學為代表闡述本方的觀點,通過雙方的辯論,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發展性課堂教學的評價機制與評價策略

1.確立教師在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教學評價活動中主體地位的確立,關鍵是要建立以教師自律 自貞 自得原則為基礎,以促進學生發展 促進教師提高為本位的自評制度。律 約束。貞 堅定。得 獲得 提高。自律 自貞 自得,即自我約束 堅定自信 自我發展。這裡的自我約束,著重在自我反思的過程和效果...

小學語文發展性評價的思考與探索

班卡鄉教育辦公室王國偉 一 發展性評價的幾個特點 評價改革一直以來都是課程改革的敏感問題。發展性評價作為評價的一種,它要充分體現出立足於學生個體和諧發展的評價新理念。因而有其自身的特點。一 側重於對個體的縱向比較,關注個體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發展性評價常常是針對某乙個學生在某一方面的進步表現或存在的...

試論資訊科技環境下的學生發展性評價策略

二 理性思考 現今,資訊科技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 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並可能導致發達地區的教育越來越走向資訊科技化 虛擬化 國際化 個性化。目前我們的校園已經建好了校園網,那麼如何使全校師生盡快適應這種日新月異的數位化生活新環境?這是資訊化教育改革必須著重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課題。當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