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測井術語

2023-01-08 20:33:17 字數 3265 閱讀 5610

5.1 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一種物理現象,是指原子核在靜磁場中吸收電磁能,由穩定的射頻磁場激發,使原於核能級發生躍遷的現象。核磁共振測井中主要應用的是地層岩石中的氫核。

5.2 核磁共振成像測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logging

利用核磁共振現象進行的成像測井方法。

5.3 拉摩爾方程 larmor equation

拉摩爾方程如式(3);

=ㄚb0∕23)

式中:——拉摩爾頻率,mhz;

ㄚ——旋磁比,mhz/t

b0——磁感應強度,gauss。

5.4 拉庫爾頻率 larmor frequency

原子核繞外加磁場進動的頻率,由拉摩爾方程確定。

5.5 磁矩 magnetic moment

原子核磁性質的量度,是引起離子在靜磁場中排列的原因。

5.6 旋磁比 gyromagnetic ratio(ㄚ)

核磁矩與角動量的比值,是原子核磁場強度的量度,對於確定的原子核,旋磁比是個常數。

5.7 磁化係數 magnetic susceptibility(x)

表示物質磁化能力的引數。岩石中孔隙流體與骨架磁化係數不同,將產生內部梯度磁場。

5.8 磁化向量 magnetization

描述原子核在外加靜磁場作用下有序排列,是核磁矩的巨集觀表現,是核磁共振實驗中觀測到的物理量。

5.9 順磁物質 paramagnetic materials

在地層中能夠被磁化的微量金屬物質。在核磁共振測井時,即使有少量的順磁物質存在,也會急劇降低物質的弛豫時間。

5.10 核磁敏感體積厚度 sensitive-volume thickness

核磁共振測井儀器能夠提供的地層資訊的厚度,受靜磁場強度、梯度、射頻磁場的頻率及頻帶等的影響。

5.11 cpmg脈衝序列 carr-purcell-meiboom-gill pulse sequence(cpmg)

測量t2弛豫時間的脈腫序列,由四位科學家名字的第乙個字母縮寫而成。

5.12 差譜方法 differential spectrum method(dsm)

一種資料採集與處理方法。利用相同回波間隔te,但兩組不同等待時間tw的測量實現,根據流體的t1不同,在不同tw獲得的t2分布相減,可能出現剩餘訊號來識別油氣。是一種定性方法,

有很嚴格的使用條件。

5.13 擴散分析 diffusion analysis(difan)

根據雙te測量的資料處理方法,及水與中等粘度油擴散係數的差別來識別**的型別。

5.14 擴散常數 diffusion constant(d)

描述物質擴散能力的引數。

5.15 擴散弛豫 diffusion relaxation

岩石中的一種弛豫機制,在cpmg測量過程中,在梯度磁場作用下,由分子的擴散而引起。

5.16 受限擴散 restricted diffusion

在分子擴散過程中,由於受到孔隙幾何形狀限制而產生的效應。

5.17 回波間隔 echo spacing(te)

在cpmg脈衝序列中,兩個180°脈衝之間的時間間隔,等於兩個相鄰回波間隔之間的時間。

5.18 增強擴散方法 enhanced diffusion method(edm)

—種資料採集和處理方法,基於不同流體擴散係數不同,採用不同te,在t2分布上可以看到不同的變化。

5.19 自由流體指數 free fluid index(ffi)

岩石中能夠自由流動的流體數量與總流體數量的比值。

5.20 自由感應衰減 free induction decay(fid)

在單個射頻脈衝的作用下,原子核在拉摩爾頻率激勵下產生的瞬態核磁共振訊號。

5.21 梯度磁場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強度隨著位置發生變化的磁場。

5.22 反轉恢復 inversion recovery

用於測量t1弛豫時間的脈衝序列。

5.23 90脈衝 90 pulse

使磁化向量從初始位置旋轉到90°位置的射頻脈衝。

5.24 180脈衝 180 pulse

使磁化向量從初始位置旋轉到180°位置的射頻脈衝。

5.25 射頻 radio frequency(rf)

無線電發射頻率範圍之中電磁波的頻率。

5.26 弛豫時間 relaxation time

原自旋受到外磁場的激發以後,返回到平衡位置的時間。對於指定的原於核,該時間是乙個常數。

5.27 縱向弛豫時間 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t1)

自旋—晶格弛豫時間常數 spin-lattice relaxation time

原自旋在外加靜磁場中排列的時間常數。

5.28 橫向弛豫時間 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t2)

自旋一自旋弛豫時間常數 transverse spin-spin relaxation time

核自旋之間的相互作用,使能量躍遷後的核自旋系統能量損失的時間常數。

5.29 移譜方法 shifted spectrum method(ssm)

一種資料採集與處理方法,利用相同tw,但兩組不同te的測量實現。

5.30 自旋回波 spin echo

在「90°~180°」脈衝後,觀測到的核磁共振訊號。

5.31 表面弛豫率 su***ce relaxivity(ρ)

液體與固體介面的一種特性,通常會大大加快固體孔隙中液體的核磁磁豫。

5.32 t2截止值 t2 cutoff

在t2譜上,與岩石中潤濕相流體的毛細管性質有關的時間經驗值,通常表示可動流體與束縛流體之間的分界時間點。

5.33 等待時間 wait time(tw)

在cpmg脈衝序列中最後乙個180脈衝與下一次實驗cpmg脈衝序列脈衝之間的時間。

5.34 時間域分析 time domain analysis(tda)

一種資料處理方法,由雙tw脈衝序列採集兩組回波串,然後在時間域對長、短tw採集的回波串相減,得到回波串的差,再進行油氣分析。適合於天然氣和輕質油的定量分析。

5.35 回波個數 number of echo(ne)

cpmg回波序列中回波的個數。

5.36 脈衝序列 pulse sequence

用來指示核磁共振儀器工作的一系列指令。

5.37 訊號平均 signal **eraging

用來提高回波串訊雜比的一種平均處理方法。

核磁共振最熱分析

中國科學院分析中心 中國科學院廣州化學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 李工 136 0304 4558核磁共振是材料分子結構表徵中最有用的一種儀器測試方法之一。用一定頻率的電磁波對樣品進行照射,可使特定化學結構環境中的原子核實現共振躍遷,在照射掃瞄中記錄發生共振時的訊號位置和強度,就得到核磁共振譜。核磁共振的基...

CT與核磁共振的區別

核磁共振 mri 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是繼ct後醫學影像學的又一重大進步。自80年代應用以來,它以極快的速度得到發展。其基本原理 是將人體置於特殊的磁場中,用無線電射頻脈衝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引起氫原子核共振,並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頻脈衝後,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射電訊號,並將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被...

核磁共振大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 姓名 崔澤漢學號 pb05210079 系別 05006 實驗題目 核磁共振 實驗目的 1.如何實現和觀察nmr 2.測的因子和g因子 3.測的因子和g因子 4.用nmr精確測量磁場。實驗內容 一 利用示波器觀察的核磁共振波形 1.當v不變,改變f時 v 75v 1 f 24.666m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