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民間美術

2023-01-12 10:18:06 字數 910 閱讀 9113

政和縣楊源鄉至今保留著用四平腔演唱而得名的四平戲。四平戲,據傳是明代嘉靖年間(2023年前後)江西弋陽腔傳入徽州(今安徽歙縣)後,與當地腔融合而產生的一種戲曲聲腔。明清時期,四平戲亦稱「庶民戲」。

四平腔以其「稍變弋陽而令人可通」,「其節以鼓,其調喧,向無曲譜,只沿土俗」的通俗性特點,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很快向南北傳播。清中葉以後,由於崑曲等新劇種的興起,四平戲遂趨衰落,幾乎絕跡。20世紀70年代以前,戲曲理論界大都持四平戲已不復存在的觀點。

然而,80年代初,戲曲工作者在福建政和縣楊源鄉發現四平戲不但以獨立劇種存在,而且儲存得相當完整,戲曲界給予極大關注,譽之為中國古代戲曲的活文物,作為「千古絕唱」而載入中國戲曲史。

據《政和縣志》記載:四平戲是明末清初傳入政和的。從"泳霓軒"四平戲班活動到現在的楊源四平戲業餘劇團,已有350多年的歷史。

楊源現儲存有清代的手抄劇本《秦世美》和《英雄會》等,劇目繼承明末四平戲那些以曲牌聯綴體為主的傳統劇目,如《蘇秦》、《劉文錫沉香破洞》等40多個,還有移植其他劇種的一些板腔體劇目,同時,從當地民間藝術中吸取營養,出現一些江南小調演唱的劇目。

值得一提的是,四平戲完整地保留了《荊釵記》、《劉知遠》、《拜月記》、《殺狗記》及《琵琶記》等五大宋元南戲的代表劇目。四平戲唱腔屬高調系統,古樸粗放,句末幫腔,一唱眾和。後台只有鑼、鼓、鈸、板鼓四種打擊樂器,以鼓為主指揮,音律抑揚頓挫。

這與清代戲曲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說的"弋陽、四平腔,字多腔少,一洩而盡。又有一人啟口,數人接腔者,名為一人,實為眾口"的論述完全一致。動作有騰、挪、滾、打,隨鼓緩急進退。

其角色分生、旦、淨、末、醜、貼(佔)、外、夫(老旦)、禮九門十二行當。

四平戲服飾現只儲存有清初的戲袍,從其質料來看,比較粗糙,但含有羽毛織物。四平戲無論是從戲曲發展史還是藝術史上看,都具有極其寶貴的研究價值。現政和縣楊源鄉民間戲曲舞台上仍活躍著一支四平戲演出隊伍,可謂是中國戲壇的一朵奇葩。

民俗與民間美術

民俗與民間美術同屬於民間文化 民俗與民間藝術是民間文化的重要表現,民間文化 是乙個大的範疇,從總體上來看,它包括民間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民間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及總體表現。民間文化 這個概念特指在階級社會中,屬於下層的文化,或者是民族基礎的文化。民間美術是民俗文化的視覺形象載體 ...

民間美術走進美術課堂的思考與實踐

摘要 民間美術是美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引導學生了解和認識民族 家鄉悠久的美術傳統 燦爛的美術文化和傑出的美術成就,增強學生熱愛和保護優秀美術文化遺產 繼承和發揚優秀美術文化傳統的情感和責任感,有著積極 重要的作用。關鍵詞 民間美術 傳承 傳承方式 發展 實踐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與...

民間美術欣賞學後感

民間藝術是相對宮廷藝術 文人士大夫美術和專業美術而言的,被魯迅先生稱之為 生產者的藝術 是指以勞動人民為主體作者,為了滿足勞動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生活需要和審美需要而創造的服裝及其配件 床上用品 食炊用具 家具以及年畫 剪紙 演具 玩具等,它是勞動人們用獨特的藝術語言創造的藝術形式。它在藝術上集壯美和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