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古典廠商理論到後現代企業理論 制度內化與正規化轉換

2023-01-15 19:27:03 字數 5306 閱讀 6685

從新古典廠商理論到後現代企業理論:制度內化與正規化轉換的理論演進

徐傳諶,劉凌波①

(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吉林長春,130012)

摘要:從新古典廠商理論到後現代企業理論,已經形成了乙個相對完整的企業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之間的內在聯絡和核心進步在**呢?

作為一門前沿學科,下一步理論研究的著力點應該在**呢?我們認為,企業理論的核心進步在於以制度內化為代表的研究物件擴充套件化,這使得現代企業理論思想的火花再次耀眼;以正規化轉換為方向的研究方法的創新化,這將使思想的火花結出新理論的果實。

關鍵詞:企業理論,制度內化,正規化轉換

一、前言

現代企業理論是當代經濟學研究的前沿領域,以其創新的研究物件、全新的分析正規化和豐碩的研究成果在經濟學領域裡占有重要地位。現代企業理論的發展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張衛東、鐘熙維,2002):第一階段是新古典廠商理論,主要**了企業如何在既定技術條件和外部環境下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問題;第二階段是新制度經濟學企業理論,以科斯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家,用交易成本來解釋企業的存在和邊界,從市場和企業關係的角度**了企業的本質和規模;第三階段是企業理論的最新發展階段,即後現代企業理論階段,以量化交易成本、企業內部組織特徵、企業的資本結構和企業的激勵、約束機制等為主要內容的擴充套件研究。

作為現代經濟學前沿的乙個重要分支,現代企業理論在它的第一階段並未走出馬歇爾邊際革命以來創立的新古典正規化,依然沿用在苛刻假設條件下從區域性均衡到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在分析物件上也以**和要素為主要物件。因此未能有效的解決經濟中的很多問題,以至於薩繆爾森感慨道:"經濟學中含有科學的成分永遠和它含有藝術的成分一樣多"①,主流經濟學家在在闡釋經濟模型時是根本不提及制度因素的。

舒爾茨甚至認為這一"疏漏"是惡習難改的。②但是部分經濟學家辯解說"這樣做並不是因為這些問題沒有意義,而是我們希望盡可能快地獲得乙個最小的概念***(a minimal conceptual apparatus),從而使我們能夠對市場行為進行分析"③但是在新古典的經典經濟學模型中,我們沒有找到這樣有力的工具,直到制度因素作為內生變數引入模型之中,即新制度經濟學企業理論的誕生,新制度經濟學家們把企業本身視為一種制度(契約),並且把制度作研究物件,這就使得對制度的分析內生化,不再是函式之外定量。同時,在分析正規化上,也不再堅持新古典主義的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嚴格的偏好序、完美的資訊集、一般均衡、市場出清等一系列嚴格而苛刻的假設條件,轉而分析有限理性下的行為,資訊不對稱條件下的委託**關係,以及路徑依賴和制度變遷理論。

但是並非所有的新制度經濟學家都放棄了新古典的研究正規化④,中國人民大學的楊瑞龍教授認為從理論核心看,科斯、阿爾欽、德姆塞茨、***、哈特以及早期的諾斯都採取了新古典的研究正規化,而威廉姆森與後期的諾斯則完全放棄了新古典的研究正規化,其最主要的標誌是他們引入了西蒙的有限理性的概念。⑤作者認為從新古典廠商理論到後現代企業理論的核心發展主要表現在這裡,即研究物件的擴充套件,不再拘泥於函式內生變數,轉而把制度、環境、管理等要素引入經濟模型,使經濟分析的模型更加趨於實際化;在理論正規化上進一步擺脫了新古典理論嚴格苛刻的假設條件下,求極值進而實現全社會的帕累託最優的模式,轉而分析制度變遷,路徑依賴和資訊不對稱下的問題,實現了理論分析方法的轉變。這是具有變革性的理論進步,第三階段的後現代企業理論,也就是上個世紀

八、九十年代後的企業理論迅速發展並且在眾多前沿學科領域如資訊經濟學、交易費用經濟學、管理學、公司治理、創業理論、企業間網路理論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本質上正是堅持了制度內化和研究正規化轉化的結果。

下面結合新古典企業理論到後現代企業理論的發展歷程,進一步分析和論述制度內化和正規化轉變的過程及其重要意義,最後對企業理論的前沿作以展望。

二、新古典廠商理論綜述

在新古典經濟學體系的大家中,馬歇爾可謂對企業理論研究的集大成者,在2023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中他用大部分篇幅對於企業理論加以論述,分別從技術進步、知識、決策等多方面**了企業的相關問題,他還重點研究了企業家的作用及企業的組織形式;市場競爭的結構和企業規模等問題。他的研究成為了現代企業理論的起點。⑥

第一,他們分析了企業的技術特徵。新古典企業理論首先把企業作為乙個既定生產函式,主要研究生產要素與產出量的物質數量關係。首先,他們研究了單要素和全要素可變的情況下產出量的變化規律,分別得出了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和規模報酬變動規律,認為經濟增長不能靠要素投入維持,要選擇適度的經濟規模,使成本最低和利潤最大。

其次,分析了企業成本理論,即企業成本變動,產量和成本的變化關係,分別運用了可變成本和不變成本在短期和長期內進行了定量分析,並且得出了決定企業決策的是邊際成本,即額外增加乙個單位的投入帶來的產量增加量,從而確定了運用邊際成本理論決策的重要意義,進一步體現了馬歇爾的由區域性均衡到一般均衡的分析思想。再次,分析了企業利潤最大化時的產量和**的確定,即一般均衡理論。他們認為利潤等於收益減去成本,而收益是產量和**的函式,成本是產量的函式,根據在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時利潤最大化,將這個問題簡化為乙個求極大致的數學問題,從而再一次體現出新古典經濟學家運用一般均衡的理論和嚴格的假設條件,將企業的行為模型化的研究思路。

最後,進一步提出了在完全競爭市場、完全壟斷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壟斷市場的條件下企業行為(產量和定價)模型。分別提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市場出清,企業長將獲得平均利潤;壟斷競爭條件下,由於不同消費群體的**彈性不同,企業實行差別定價的原則和模型,並且再一次運用了數學的方法加以公式化。此外還描繪了寡頭壟斷市場企業"合謀"行為的模型。

第二,新古典經濟學家們討論了企業是否是利潤及大化的實體。他們(以古諾為代表)認為,首先,利潤及大化是乙個很好的企業如何行為的模型,假如企業不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將無法分析企業的行為。其次,利潤極大化將通過乙個自然的選擇過程把不是利潤極大化的企業淘汰出局。

再次,如果企業的經理不是以利潤最大化就會使入侵者接管企業,或者經理將被解雇,因此經理將是利潤最大化的。最後,利潤極大化符合投資者利益,股東將制定激勵計畫迫使經理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總之,新古典經濟學家從應然層面和完美邏輯角度認為企業是利潤極大化的實體。

第三,部分新古典經濟學家認為企業就是乙個行為實體。他們認為企業只是乙個按特定方式行動的行為實體,什麼都不極大化。這種理論把企業看成乙個生物體,像自然界生物那樣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所以稱為企業演化論。

⑦另外,瓦爾拉、維克斯弟(維克塞爾(以及克拉克(也都作了相關研究。霍特靈(首次詳細全面的總結了新古典完美企業理論相關研究成果。

三、新古典廠商理論研究正規化的主要問題

正規化的概念和理論是美國哲學家托馬斯·庫恩提出並在《科學革命的結構》(1962)中系統闡述的。⑧新古典企業理論正規化源於"應然"邏輯思維的起點,其基礎是一系列嚴格而苛刻的假設:完全理性的"經濟人"、穩定的偏好序、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完全而對稱的資訊集、市場是完備的、廠商規模很小而且不存在規模效應、不存在外部性等等,當這些假設都得到滿足時,市場實現均衡,如果假設不得到滿足,這一理論體系就是完全無效的,但是這些假設離現實差距太遠了。

他們甚至將理性運用數學的方法定義為完備性和可傳遞性。進而從邊際分析,到區域性均衡到,再到一般均衡的完美推演,把企業的相關因素作為自變數納入公式中,進而得出變數之間穩定而有序的變化關係,推導出整個社會資源配置實現帕累託最優的結果。

由於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市場完全競爭、資訊完全對稱等假設具有太強的約束性,隨著經濟學的發展和數學的大量引入,主流經濟學進而又提出了有限理性、不確定性下行為的選擇,博弈論、市場結構、行為和績效的決定等多種方法,運用數學推演再一次把企業行為分析的近乎完美。方法對思想的反叛--結果是思想適應方法,成為方法的奴隸。⑨楊瑞龍教授認為,建立乙個以物與物穩定關係為核心的經濟學價值體系是新古典經濟學正規化的核心,這是與當時工業社會的發展相適應的。

按照馬歇爾的觀點,企業的進步只能源自於外部市場環境的改變和競爭壓力的改變,以及內部要素投入比例的變化,企業所有的要素都可以轉化為函式的自變數,在外部環境約束下,求解最優化的行為模型,這就是新古典正規化完美理性行為模型光輝照耀下的企業理論全部內容。

但是,新古典企業理論並沒有給企業下乙個定義。而且也沒有認識到,企業所有者的利潤最大化行為並不是由於他們的心理,而是由於一種沒有說出來的前提,即他們所擁有的企業只是為外部人的消費而生產的。同時更沒能提出企業的邊界和內部組織的相關理論,"黑箱"成為新古典經濟學中企業的代名詞。

為什麼新古典經濟學家沒能解開"黑箱之謎"呢?是因為他們始終把制度因素視為外生變數,不僅不把其納入模型內,甚至不作為研究物件;在研究方法上,固守著完美假設條件下,求解最優的理論正規化,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任何思想的創新最終都會被納入到"完美的模型中"求解均衡,這就是新古典企業理論沒能取得突破的關鍵。20世紀70年代後,薩繆爾森等人竭力推進其發展,但只能依靠數學、物理學等前沿方法的引入,建立起越來越複雜的模型,而經濟學理論創新的火花卻被扼殺在"完美的模型"的均衡之中。

四、新制度經濟學企業理論簡述

一般認為,新制度經濟學的企業理論開創於科斯的"企業的性質"一文,⑩但是更早的學術研究已經開始進行了,專門以企業組織和企業制度為研究物件的論述應該從貝利和公尺恩斯算起,他們在2023年出版了《現代公司與私有財產》一書。11錢穎一12曾經指出:對於現代企業理論來說,科斯、貝利和公尺思斯的上述著作"當稱開創性的工作"。

因此,我們把上述兩本著作共同作為現代企業理論的開端。

科斯的企業理論,首次提出了交易費用的概念,並且認為這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從而系統的回答了企業的本質,即企業是市場和**機制的替代物,企業的規模和邊界,即"即乙個企業擴大的一筆額外的內部交易成本,等於在市場上進行這筆交易的成本"時,企業的邊界確定。並且提出了科斯定理,分別論證了是否存在交易費用的前提下,產權配置清晰對社會福利的作用。

此後,沿著科斯開創的企業是以一種契約替代了另一種契約的思路,契約理論成為企業理論的主要框架,但是,契約被劃分成為完全契約和不完全契約兩個階段。13以德姆塞茨、阿爾欽、***等為代表的一批新制度經濟學家極大的發展了契約理論,他們創立並發展了委託-**理論,基於契約理論的委託**關係對企業內部組織進行分析,並且建立了道德風險模型和逆向選擇模型,至此企業內部行為的模型首次建立起來,比較新古典起了理論有了較大的進步。同時,基於契約理論,阿爾欽和德姆塞茨(1972),對企業的本質又有了全新的認識,提出了"隊生產理論"。

他們認為企業的本質特徵並不是控制和僱傭關係,而是以獨立個體簽約組成的生產團隊而存在的。這也豐富了對企業本質的再認識。

由於以上研究本質上仍然堅持新古典的完全理性假設,和契約完整的理論,因此與現實差距較大,一些經濟學家仍然堅持科斯原始的思路,基於資訊不對稱和契約不完整的前提,由威廉姆森等人開創了交易費用經濟學,他們基於有限理性、機會主義、資產專用性的假設,運用資產專用性、交易頻率和不確定性三個維度指標,深刻地刻畫了企業交易費用的內涵和原理,得到了廣泛的認同。被稱為"交易費用學派"。同時,以哈特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則發展了科斯的產權理論。

主要**了特定交易費用導致契約不完整的條件下,如何確保當事人的"激勵"問題。與科斯、阿爾欽等人創立的產權理論不同,他們提出了用剩餘控制權來定義所有權的理論,因此被稱為"新產權學派"。被廣泛的應用企業理論分析之中。

另外2023年克拉普斯在《公司文化與經濟理論》提出了"聲譽"的觀點,他認為,由於市場契約的不完全性,常常使交易雙方失去信譽。造成摩擦、爭執和欺詐。從而使順便交易信用過大。

但是,如果有一方是"長壽"的,這時,任何人都願意同"長壽"的一方簽訂契約。此外,楊小凱和黃有光還在2023年提出了間接定價理論等等。

企業績效與現代企業理論

摘要 關於企業績效決定性因素問題的理論探析,主要有產權論 超產權論和核心競爭力等三種理論。這三種理論一方面能夠深入到企業內部來 企業效率,由此在理論和實踐上開闊了分析企業績效的視野 另一方面,它們對企業本質和企業績效決定因素的認識各有偏頗,表現出明顯的形上學特徵。為此,本文立足於企業是生產能力體系與...

現代企業組織激勵理論培訓

講師 譚小芳 助理 139 官網培訓時間 2天 培訓地點 客戶自定 培訓物件 企業中高層管理者 培訓背景 歡迎進入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的 現代企業組織激勵理論培訓 部分講程,此培訓使學員們領悟到 現有的委託 框架下的激勵理論 結合組織內部的現實狀況,分析比較了各種激勵機制的適用範圍和條件,並在此基...

現代企業管理企業產權理論與企業制度

產權的不完備性是產權中的權利是受限制的。產權是通過法律界定或由習俗和道德來表達的,這就意味著產權中的任何權利都是受限制的,即不完備性。計畫經濟體制下,直接干預企業的經營活動,是導致企業經營權不完的重要原因。企業產權制度是指企業的財產制度,是企業制度的核心,它決定了企業財產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企業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