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2023-01-21 19:21:04 字數 4910 閱讀 95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係。

2.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3.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能力目標

1.培養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以及認真觀察、分析思考、綜合能力。

2.增強對生物遺傳的進一步認識,培養學生對生物的興趣。

情感目標

1.了解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激發深層次地對生命的思考,對生命的珍愛。

2.通過對本節的學習,產生對生物學家的敬佩之情,以及對生物研究的美好憧憬。

教學重點

1.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2.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教學難點

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教學方法

啟發式、演示式、舉例法、觀察法。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關於細胞結構的知識的投影片或**;關於染色體、dna、基因三者之間關係示意圖等。

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

上節課我們通過對轉基因超級鼠的產生過程的學習與分析,知道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所控制的。接下來回憶一下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1.請描述轉基因超級鼠的產生過程?

2.聯絡轉基因超級鼠分析並說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參***:

1.當雌雄小鼠交配後,從雌鼠的輸卵管內取出沒有融合的受精卵。然後,將事先準備好的大鼠生長激素基因吸入顯微注射器中,在顯微鏡下將大鼠生長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內的卵細胞核或精子核中。

注射之後,小鼠受精卵內的精子核與卵細胞核將融合成乙個細胞核,其中攜帶著轉入的基因。將已經匯入了大鼠生長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輸卵管中,經過小鼠妊娠後,分娩出的兩隻小鼠經過發育,其中乙隻小鼠比它同齡的其他小鼠大一倍,這就是轉基因超級鼠。

2.在轉基因超級鼠的產生過程中,僅是在受精卵未融合的精子核或卵細胞核中注入了大鼠生長激素基因。可見,超級鼠體量增大是大鼠生長激素基因作用的結果。

所以說基因控制性狀。(注:教師對作答的同學給予客觀的、鼓勵性的評價,並對表述不完整的給予補充)

[講授新課]

在了解學習了基因控制性狀的基礎上,今天我們來學習基因是如何在親子代間傳遞的。

板書: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一、基因和染色體

首先大家隨我一起回顧一下七年級上冊有關細胞及細胞核的知識。

①請描述動物細胞的組成。

②請聯絡上節知識,解釋「多利羊的性狀幾乎與提供細胞核的b羊一樣」的原因。

③細胞核內由哪些組成?

④試著描述染色體、dna和遺傳資訊之間的關係。

通過剛才幾位同學的回答,我們知道了遺傳資訊存在於細胞核中,又知基因控制性狀。可見,基因就是遺傳資訊,那麼基因在細胞核內怎樣存在的?接下來,我們具體來看一下人體內的染色體以及與基因的關係。

[, ]

1、這是通過整理後繪製的人體(女)細胞內的染色體

2、染色體與dna的關係示意圖(上右圖)

討論:1、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有23對,因為染色體在人體內是成對出現的。

2、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基因位於染色體上。

3、各種顏色的區段表示的是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因為成對的染色體不但形態大小相似,在相對位置上所染的顏色也相似,表明內部成分相似。不斷把長繩螺旋縮短變粗,就能把長繩處理成棒狀的染色體樣子。

解釋:基因、dna、染色體之間的關係

基因的物質基礎是什麼?起初科學家認為蛋白質最有可能是遺傳物質,因為蛋白質由20種不同的氨基酸組成,而dna只有4種不同的鹼基,直到2023年艾弗里等證實了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因子是dna時,人們才確認基因的物質基礎是dna,某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dna複製,基因也隨著複製,細胞**時,複製了的染色體和其上的基因傳給後代,這就是生物繁衍的分子基礎。

2023年,摩爾根通過果蠅的遺傳試驗證明基因存在於染色體上。之後,還闡明了多個基因在一條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從而得出染色體是基因載體的結論,但是,當時對基因的化學成分不清楚。

dna是遺傳物質的證據主要來自於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2023年,美科學家艾弗里和同事經過10年的工作,在離體的條件下完成了肺炎雙球菌從無毒型(r型)的轉化。他們把dna、蛋白質、多醣等物質分別從活的s型細菌中提取出來,然後把每一成分分別跟活的r型細菌混合後在培養液中培養。他們發現只有dna能夠把某一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而dna的純度越高,這種轉化程度越有效。

則為遺傳物質。

dna多聚核苷酸中的鹼基對的排列順序決定了遺傳資訊,每個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每個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個核苷酸對。因此,基因在細胞中部是雜亂無章的,他們大多有規律的集中在細胞核內的染色體上,每條染色體含有乙個dna分子,每個dna分子上含有很多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染色體:在細胞核內有dna和核蛋白組成、即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線狀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

綜述:生物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人體細胞中23對染色體包含46個dna分子,含有數萬對基因,決定著人體可遺傳的性狀。

2、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

1.回顧前面所學的人的生殖,口述人的生殖過程。

2.受精時,精子與卵細胞的結合意味著什麼(結合基因與染色體的關係作答)?

父親產生精子、母親產生卵細胞,精子與卵細胞結合之後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宮內著床**、分化形成胚胎,經過約40周時間分娩,嬰兒產出。

精子與卵細胞的結合意味著分別攜帶著父母雙方的控制性狀的基因的結合。主要通過細胞核的融合來實現,也意味著融合的受精卵核中染色體成倍增加,基因也成倍增加。

但是我們知道人體內的染色體都只有23對,基因的數目也不變,這是為什麼呢?父母應該把多少基因傳給子代呢?請大家認真閱讀書上的資料,並在紙上完成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圖。

(注:學生閱讀,教師板書。)

板書:1.發現過程:

①2023年,比利時胚胎學家比耐登對馬蛔蟲的研究。

②2023年,德國細胞學家鮑維裡與2023年德國動物學家亨金,證實染色體是減半傳遞

(注:閱讀完後,板書。)

教師:現在你能解釋為什麼形成受精卵後仍然是23對染色體嗎?

學生: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所以形成受精卵後仍然只含有23對染色體。

教師:那麼,父母應該把多少基因傳給子代呢?為什麼?

學生:約一半的基因,因為基因在體內是成對出現的,且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所以染色體減少一半進入精子或卵細胞,則基因也應是一半傳遞的。

教師:大家聯絡染色體、dna、基因、性狀的關係,想想這對遺傳有什麼意義?

學生:只***體內染色體數目不變,才會使體內含有的控制人體性狀的基因數目大致保持不變。才會使後代個體在性狀上與親代保持基本上一致,維持種族的正常繁衍。

(注:教師對此作出客觀的、合理性的評價,並收回同學們的填圖,並以小組競賽的形式,看哪個組填正確的同學最多。同時開啟多**課件,讓同學們觀察並思考。

)評比結束後,對優勝組進行鼓勵性、讚賞性的評價。同時讓學生們完成書上的圖,並提示同學們注意顏色上的差異。

填圖完畢。

教師:請大家總結基因如何通過精子或卵細胞進行傳遞的?聯絡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圖作答。

學生: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

學生:父親體內有能形成精子的細胞產生只有一半染色體的精子;母親體內有能形成卵細胞的細胞產生只有一半染色體的卵細胞;然後受精後,各帶有一半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父母身上控制性狀的基因就附在染色體上隨著生殖過程傳遞到子代中。

板書:2.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即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

討論: 1、聯絡染色體與基因的關係,討論在染色體遺傳的同時,基因的情況是怎樣的?

解釋:基因在生物體內是成對存在的,成對的基因分別位於成對的兩條染色體上。

後代在得到雙親染色體的同時,也得到了雙親的基因 。

常見遺傳病:

21 三體綜合症是發病率最高的染色體病,在新生兒的發病率是1/800~1/600。男性多於女性。該病的出生風險率隨孕婦的年齡的增加而增大,臨床表現為面部扁平,寬眼距,斜視,耳小低位,張口吐舌,唇厚,手短而寬,先天性心臟病,智力障礙。

性腺發育不良:**:缺少一條x染色體;症狀:常見於女性。身體矮小;肘外翻;顯蹼頸。性腺發育不良,乳房不發育,故無生育能力。30%伴有先天性心臟病。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肌肉萎縮、無力而導致行走困難;症狀:雙側腓腸肌呈假性肥大。多於4歲~5歲發病,20歲以前死亡。

唇裂:唇裂俗稱兔唇,是頜面部常見的先天發育畸形。唇裂的發生是由於胚胎早期胎兒口腔唇部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正常組織發育受阻所致。

一般認為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關係最為密切。①唇裂患兒的父母或親屬中有相似的畸形。②妊娠期母體營養和鈣、磷、維生素等缺乏,母體受到外傷或病毒感染均可致嬰兒唇裂。

③某些藥物可通過胎盤進入胚胎而致畸形。如抗惡性腫瘤藥,腎上腺皮質激素等。④內分泌因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可致畸形。

白化病:白化病又稱之為白斑病、先天性色素缺乏病,是一種涉及**、毛囊和眼黑素合成減少或缺乏的遺傳性疾病。若病變累及**、讞囊、眼三器官者稱之為眼**白化病;主要累及眼者稱為眼白化病。

本病世界上各民族均可罹患,患病率為10/10萬至5/10萬。其中以黑種人尤其是在以同族通婚為主的荒島邊遠地區發病率可高達62.5/10萬。

有學者報道在我國為1/28000。

苯丙酮尿症:**:體細胞中缺乏將苯丙氨酸轉變成酪氨酸的酶;症狀:損害神經系統。智力低下;頭髮色黃;尿中含過多的苯丙酮酸而有異味。

遺傳病對人類的危害

(1)我國大約有20%—25%的人患各種遺傳病;

(2)新生兒約1.3%有先天缺陷,其中70%—80%是由於遺傳因素所致;

(3)15歲以下死亡的兒童中,大約40%是由於各種遺傳病或其他先天性疾病所致;

(4)流產兒,約50%是染色體異常引起;

(5)對三體症候群患者,每年出生達2萬餘人,全國總數不少於100萬人。

綜上所述,遺傳病不僅危害著人類的身體健康,而且貽害子孫後代,給患者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也給社會增加負擔。

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學案

2 在生殖過程中,染色體 dna分子 基因都是每一對減半遺傳,這對生物的遺傳有何意義?三 釋疑解惑,教師點撥 1 染色體 dna分子 基因三者之間的關係?2 染色體的組成和dna分子結構?3 基因 染色體在生物體細胞和生殖細胞中數目的變化特點。四 當堂訓練 1 生物體主要的遺傳物質存在於 a 細胞膜...

第二章第2節基因在染色體上

一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聯絡細胞學和遺傳的相關知識的樞紐,在整個高中生物學必修內容的知識體系中屬於乙個可以承上啟下的關鍵內容。深刻地理解基因與染色體的平行關係有助於學生理解生物物質基礎 結構基礎和功能三者之間的關係。教材中內容的選用和編排也十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和 的能力。二 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

第二節力的存在 二

第2節力的存在第二課時 班級姓名授課時間 探索目標 1 理解彈力的概念和定義,能舉日常生活中常見彈力的例項 2 知道力的單位 3 學會使用彈簧秤 自主學習 1 力的單位是簡稱 用符號表示。2 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實驗室常用的測力計是 3 彈力是物體在一定的範圍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形變就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