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童,傾聽十五年 課程探索者 課堂創新者 課題引領者

2023-02-15 01:51:03 字數 5015 閱讀 3609

初始的親密接觸,讓李總對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的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一課程設定改變了傳統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說英語。為親自檢驗這種新的英語教學模式的效果,2023年正讀大三的她於暑假回到家鄉河南信陽,開辦了第乙個英語培訓班。

回想第乙個英語培訓班,李總記得很清楚,共招收了150名學生。她並沒有親自參與授課,而是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聽課與評課的過程中。通過具有實驗性質的培訓班,李小靜女士加深了對英語課程的理解,增添了對英語課程設計的思考,並堅定了以興趣引領小朋友開展英語學習的信心。

之後,李總先後在上海、廣東等地開辦英語培訓機構,她將注意力鎖定在

一、二年級的小學生,集中精力開發有利提公升低段小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英語課程體系。李總說:「我要琢磨教學的整體目標是什麼,我要如何培養孩子,在培養的過程中要用什麼方法,用什麼教材,用什麼內容,以及如何設計整個學習的過程。

」通過反覆的聽課評課,通過對學生群體的追蹤調查、通過教學經驗的積累沉澱,李總和她的團隊將「興趣」作為低段課程的關鍵詞,逐步開發了一整套遊戲活動集作為英語教材,設計了以激發小朋友興趣為導向的英語課程。

通過十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李總認為以興趣為導向的課程設計對於低段英語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夠促使小朋友在快樂的情緒中有效地掌握英語知識。李總表示:「到目前為止,在低段(小學

一、二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我們仍然堅定不移地採用以激發興趣為主的教學方法。這是我們這麼多年的實踐和探索的成果與結晶。」

以能力為導向的課程設計

2023年,樹童課程發展進入了乙個瓶頸期。李總和她的團隊發現僅僅以興趣為導向的課程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孩子會用英語講故事、背故事,但卻不會認讀,也不會用英語寫作。李總坦言:

「當時我們對三四年級的英語課程比較茫然,東拼西湊找了一些材料,但覺得找來的教學材料都不是很理想,教學效果也不好,學生和家長也不是特別滿意。」面對教學實踐**現的問題,李總和她的團隊選擇了迎難而上,他們開始深入地思考:以興趣為導向的課程是否適合年齡段偏高的學生群體?

進入中高年齡階段的學生應該採用怎樣的課程?如何能提公升這些孩子的英語學習水平?…

帶著這些疑惑和問題,樹童通過學習獲得自身的成長。2023年,李總和她的團隊到香港培訓中心進行考察,並借鑑他們的做法,在中高段英語教學中引入了「語音」和「閱讀」課程。李總發現香港的英語培訓中心注重閱讀,他們在學生進行閱讀前會有乙個語音的學習。

憑藉自己的專業敏感,李總意識到這一套語音課程對中高年齡段學生的認讀能力具有幫助。因此,她於2023年開始大力引入了香港的語音和閱讀課程,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加以本土化,提出了以能力為導向的課程建設,並且逐步將其加以完善和發展。

至2023年,樹童教育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課程體系。小學低年齡段(一二年級)以興趣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即以故事、遊戲和活動激發小朋友學習英語的熱情,將開口說英語作為教學主要目標;小學中高段(三年級以後)則開展以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即以語音和閱讀教學來完善學生的語音、語法和詞彙。

實現世界公民的素養養成

07年之後,李總意識到英語學習不僅意味著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還是思維和素養的提公升。因此,圍繞著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樹童課程體系又開始了新的實踐、思考與探索。在原有以興趣和能力為導向的課程基礎上,樹童逐步重視學生世界公民的素養養成,並據此開發並設計一系列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全面的綜合素養,以適應全球化時代發展的需要。

回首十五年的發展之路,樹童好似乙個孜孜不倦、不畏險阻的課程探索者。目前,樹童已經形成了以興趣、能力、素養為核心關鍵詞的課程體系。這一完整的課程體系建設與創始人李小靜女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因為對英語教育事業的熱愛,因為對孩子們愉快學習英語的期盼,李小靜女士將寶貴的青春年華全部傾灑在這裡,她內心最樸素的理想——將英語教學做好,支撐著她一路追求、一路探索。

樹童·課堂創新者

課堂教學是樹童關注的另乙個核心領域。李總認為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角色,教師的專業成長是課堂教學效果保證的核心與關鍵。因此,課堂教學的提公升實質上是教師專業的成長,二者密不可分,彼此聯結。

透過李小靜女士的述說,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教師在樹童這個大家庭中的成長過程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三個階段——課例模仿,系統培訓和專業發展。

以課例模仿規範課堂教學

教師的專業性是保障課堂教學的關鍵。十五年裡,樹童一直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由於新入職的教師個人經驗、性格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他們的教學方式良莠不齊。

為規範課堂教學行為,李總在職前教育階段提出了「模仿」的概念,她要求新入職的教師通過課例學習,模仿示範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模仿示範教師的教學用語和肢體語言,對教學用語甚至要逐字逐句地打磨。經過多年的實踐檢驗,李總發現新手教師通過模仿課例開展課堂教學,既能幫助他們快速地成長,也有助於有效的規範課堂教學活動。

目前,樹童已經取得了以「模仿」為主的職前教育成果。一是教師的基本功過關。新入職的教師基本功必須過關,基本功包括英語語音、語法、對課程的認知。

二是示範課詳案過關。新入職的教師必須通過經典課例的考核,即模仿示範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三是家長會範本過關。

為了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樹童編制了家長會範本,並要求新入職的教師學習範本與家長溝通。

以模仿為主的新教師培養模式,有效地幫助教師快速地融入到樹童教育這個大家庭中,促使他們盡快地掌握課堂教學技巧。

以系統培訓提公升課堂教學

如果說新教師尚可以依靠「課例模仿」來規範其教學行為,那麼老教師就很難僅靠「模仿」來提公升課堂教學質量了。訪談中,李總也談到:「課堂教學是非常複雜的過程,從教學理念、師生互動到知識講解,教學設計非常關鍵;然而,教學設計不能固化,老師在理解的基礎上,在整合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教學活動。

」鑑於此,李總與熊羨嬌、朱榮蘭等老師們共同探索並搭建了系統的樹童教師培訓體系,並以此來推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公升。

目前,針對在職教師,樹童提出了「三必熟」的培訓要求,即要求任課教師熟讀教材和教參、熟練掌握遊戲活動集、熟悉錄影課轉寫。這些培訓要求的根本目的在於讓教師在熟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活動反思,進而促進自身教學行為的提公升。

正如李總所說:「教師培訓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程」。過去的十五年裡,李總和她的團隊不間斷的對此進行探索和研究,在實踐中探索並搭建教師培訓體系。

如何讓教師更快更好的成長成為一直縈繞在李總心中的主題。

以專業發展創新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的持續改進和創新有賴於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目前,樹童已經形成「職前培訓,在職發展」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然而,十五年後的今天,樹童教育的師資結構更多元、更複雜,這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李總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與課堂教學創新緊密聯絡,只有教師不斷獲得專業成長,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創新與發展。因此,李總和她的團隊將持續地、孜孜不倦地**並創新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式,讓教師能夠依託並借助樹童的教育平台,實現自身專業的成長與進步。

課堂教學是樹童發展路上的一盞啟明燈,而教師的專業成長則是課堂教學的堅實保障。十五年裡,樹童好似一位課堂創新者,她通過「課例模仿」、「系統培訓」和「專業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提公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課堂教學與教師發展是總裁李小靜女士關注的核心與焦點,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將成為樹童持續努力的方向。

樹童·課題引領者

課題是支撐樹童發展的第三個關鍵內容。正如總裁李小靜女士所言:「如果想讓課程研發更成體系,讓教師發展更加規範,課題是必須要做的。

只有通過課題研究,才能把問題解決,促使課程體系和課堂教學得到改善與發展。課題

課程和課堂,密不可分。」

作為民辦教育機構,課題研究可以算是樹童教育的一大亮點和特色。自2023年,她先後承擔了廣東省和國家「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的課題專案。在開展課題研究的同時,樹童與公立學校積極配合,共同探索並分享研究成果,極大地推動了英語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質量提公升,發揮了民辦教育機構的社會責任。

回望十五年的課題研究之路,樹童經歷了由「點」到「面」再到「體」的發展歷程。

發現教學問題「點」的研究

自2023年開展課題研究,初始開展研究是基於最樸素的想法: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英語。正如李總談到的 「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然後帶著問題再去學習,進行研究」。

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早期的研究致力於解決實踐中存在問題點,並據此開展了一系列的專項課題研究。例如 「兒童英語興趣教研」,專門研究如何讓孩子對英語產生興趣,如何開展興趣教學;「無音標識詞**,具體研究如何教孩子記單詞;此外,還有「英語測試評估」,**英語教學的有效評估方式。

通過開展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點」研究,樹童及時有效地發現並解決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推廣課題成果,以科研帶動學校整體的課程建設,提公升了課堂教學質量。

開展教學模式「面」的**

通過多年「點」的研究,李總和她的團隊開始思考:我們是否可以研發並提煉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可以將以前「點」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形成一種能夠促使教師更好地教學、學生更好地學習的模式。

這一研究思路產生後,李總和她所帶的團隊積極進行科研探索,他們希望通過觀察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過程與路徑,總結並提煉出一種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教學模式。為此,2023年他們申報了「雲資源、雲計算背景下的英語教學平台的建設和開發」等課題。

通過綜合「點」的研究成果,樹童逐步開展教學模式「面」的研究。「面」的研究將以往研究成果進行綜合與提煉,形成一種能夠有有效指導教師教學實踐的模式,真正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踐生產力,極大地推動了學校英語教學的整體發展。

實現系統研究 「體」的整合

作為一所民辦教育機構,總裁李小靜女士多年來都在思考如何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效地結合?民辦教育機構的定位和發展空間是什麼?在她看來,國家的課程標準是基於普遍基礎上的,民辦教育機構能夠在此基礎上大展拳腳、大有作為。

2023年,為了樹童更好的發展與改進,李小靜總裁與華南師範大學王紅教授在整合十五年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攜手合作,共同開啟以系統「體」研究為關鍵詞的prt專案。prt的定位包含語音先行、閱讀為主、任務驅動。圍繞教師、學生和家長,prt專案分別提出了「教師發展」「學生拓展」「家校合作」三大專案。

目前,「教師發展」專案,李總結合學校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教師英語語音優化計畫」、「精品閱讀課堂打造計畫」和「行動研究**發表計畫」,以此推動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學生拓展」專案,包含 「童話故事」、「每日一篇」和「文化體驗」,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公升學生學習,培養學生世界公民素養;「家校合作」專案,涉及「甜夢故事」、「親子閱讀」和「遊學分享」,以此鼓勵家長參與孩子的英語學習過程,共同分享英語學習的喜悅和幸福。prt專案實現了十五年科研成果的系統整合,是全方位、立體化的行動研究。李總說:

「我們希望通過prt這乙個整體的專案來全面引領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不斷地推陳出新,持續推動學校改進。」

我的十五年

敖溪小學教師蔡富裕 尊敬的各位領導 老師們 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學教師,是千百萬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中的一員。今天,我的發言講述的是我作為一名教師十五年來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所做的點點滴滴和大家共勉。1993年,我拿到了我從小就夢寐以求的 鐵飯碗 被分配到箐口中坪小學任教,高興的我想象著當老師的神氣 ...

萬曆十五年

今天,讀完了黃仁宇先生所著的 萬曆十五年 這個學期開設了 明清史 這一門課程,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很多外國學者的書。個人感覺,外國學者對歷史研究的視野更為寬廣,著眼點亦與我國學者的傳統觀點所不同。因此,最近比較喜歡閱讀外國學者關於歷史的著作。換一種眼光去看我們的歷史,可以得到不一樣的啟發。且來說說 萬曆...

十五年同學聚會方案

一 聚會前言 斗轉星移,歲月如歌,轉眼我們從 大學畢業,大學同學聚會策劃方案。畢業前,我們滿懷對大學校園的嚮往,對未來生活的激情,從四面八方來到 大學,在美麗的校園裡留下了一串串感人的青春樂章,三年的同窗友誼 同學情義難以割捨,魂牽夢繞,至今不能忘懷。當我們步入而立之年,離開校園後的十多年中,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