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國學經典教案

2021-03-04 09:14:18 字數 5037 閱讀 6022

2013學年榮懷小學國學經典教育

四年級教案集

2014.5.28

第四課正心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讀出節奏感,特別是文中的排比句。

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初步理解詞句意思,尤其需要注意「忿懥」、「恐懼」、「好樂」、憂患「這四個片語的構成關係。

3.能夠初步理解「正心「的意思,能夠理解日常學習生活來理解」正心「的表現。

教學重、難點:

誦讀,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課文中「正心」的意思,理解「心正」的狀態。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李存勖「好樂亡國」的故事入手,把課文中的故事情節講給學生聽,然後總結出故事的道理:不同的心態決定事情的成敗。

可見,心態是否端正非常重要。今天我們就來討論端正心態的問題,文中稱之為「正心」。

二、誦讀感悟

1、教師要帶領學生多讀,加以適當的講解,使學生對課文有所感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在讀之前,提出以下問題:

問題一:人們常常說:「心態決定一切。」你知道心態對乙個人做事的重要性嗎?如何才能保持正確的心態呢?

問題二:你知道古代《大學》「八條目」中的「正心」是什麼意思嗎?

2、 讀順課文,讀熟課文

(1)提醒學生要注意「忿懥」「心不在焉」這兩個詞

(2)出示音訊範讀,提醒學生要注意課文的節奏。

三、字詞句梳理和脈絡梳理

(1)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慮,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忿」和「懥」都有憤恨 、憤怒的意思;「恐」和「懼」都有害怕的意思;「好」和「樂」都有喜歡、愛好的意思;「憂」和「患」都有憂慮的意思。這四個片語具有相同的構詞法則。

這句話指出了心不得其正的四種狀態,它們是人的內心受困於各種主觀慾望而造成的。

(2)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焉」,本意是一種鳥,後來演化出多種詞性和意思。「焉」字在這裡是個方位代詞,指代這裡的意思。「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是由三個相同句型構成的排比句。

視是動作,見是視的結果;聽是動作,聞是聽的結果。食,即吃的意思。這句話強調了正心的重要性。

(3)脈絡上,全文只有兩句話,前者反著說,後者正說。這實際上體現了對比論證的思路。

儘管課文沒有明確說出什麼是「正其心」的觀點,但是,觀點已經在對比中顯示出來了:「正其心」就是使內心不受主觀慾望的左右。

四、主旨理解和聯絡生活

(1)課文提出這樣乙個觀點:「正其心」就是使內心不受主觀慾望的左右。但是,文中並沒有正面提出,而是通過正反對比顯示了這個觀點。

教師除了要把課文的正反兩方面的意思解釋清楚之外,可以選取日常生活的例子來加以說明。比如,以學生的生活小事為例,假設你不喜歡乙個同學,你會覺得這個同學處處和你作對,其實這個同學做的很多事情都不是針對你的。

(2)上一篇課文指出,誠意需要靠慎獨來修煉,但是本課只是在講不得其正的情形和後果,那麼,正心又有什麼辦法嗎?實際上,「心在焉」就是正心的辦法,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專心致志,面對外界的任何的干擾都不為所動,然而這個專心致志又不能隨便用在任何地方,必須要以「止於至善」為標準,才能真正做到正心。建議教師教學時多啟發學生將其與日常生活相聯絡,比如上課時能否專心致志,不受外界干擾;做作業時是否能夠不看電視,不玩遊戲;跟別人講話的時候能否不三心二意、走神打岔等等。

第五課齊家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節奏和韻味,尤其需要注意那些難度較大容易唸錯的字,如「僨」「中」等。

2、 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初步理解詞句意思,比如孝、悌、慈的具體內涵,了解「如保赤子」在文段中的比喻義,並能夠說出堯舜桀紂在中國文化中的特定含義。

3、 對古代的國和家有初步認識,能根據課文解釋「治國在於齊家」的理由,並能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例項談一談什麼叫「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

教學重難點

1、 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初步理解詞句意思,比如孝、悌、慈的具體內涵,了解「如保赤子」在文段中的比喻義,並能夠說出堯舜桀紂在中國文化中的特定含義。

2、 對古代的國和家有初步認識,能根據課文解釋「治國在於齊家」的理由,並能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例項談一談什麼叫「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

教學過程:

1、 誦讀感悟

本課的篇幅較長,但是文字還是比較簡單,義理也不是很難,引導學生多誦讀,在誦讀中體悟課文的內容。

(1)帶著問題進入誦讀,培養誦讀興趣。

問題一:咱每個人都是家庭的乙份子,都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家庭變得更好。古人也是這樣。

它們為此提出了「齊家」的概念。那麼,什麼是「齊家」?如何「齊家」呢?

課文中提供了這樣的答案。

問題二:古人認為,乙個人做好了,就能夠使乙個家和睦,使乙個國安寧。這是什麼意思?那麼,這個人怎麼做才是「做好」呢?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2)讀通課文,排除誦讀障礙。

首先,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這些語句:「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等。

其次,**音訊範讀,讓學生把握好停頓和語氣等問題,出示停頓文章。

(3)讀熟課文

首先,安排學生跟著音訊誦讀課文,提醒他們要注意上述的停頓,體會全文的節奏。

其次,安排學生自由讀,揣摩句意。

最後,安排學生齊讀幾遍,也可以採取分組讀,比賽讀等方式,進一步熟悉課文。

(4)學生讀課文要達到熟讀的程度。「詩歌賞讀」模組的詩篇,只有多讀幾遍就行了。

第六課治國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誦課文,課文第一句、第二段第二句的背誦。

2.能結合注釋的講解和課文注釋初步理解詞句的意思。

3.初步理解「絜矩之道」和「德本財末」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絜矩之道」和「德本財末」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誦讀感悟

1、創設情景

情景一假如你是古代的君主,你要怎麼治理乙個國家。?

假設:經濟條件、軍事力量、嚴厲的法律。

引導學生學習《治國》

2.生字出示。

絜矩惡悖等詞語

其次播範讀。(要求學生注意停頓)

3 熟讀課文

跟著音訊熟讀。

採用男女生對讀。

二、字詞地梳理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老老」是說國君或國家的各級領導人要孝敬老人,「而民興孝」,而後全國民眾都興起重視老人的孝道。「上長長而民興弟」,在上的人能夠以長者為長,老百姓才會尊敬長者。

「上恤孤而民不倍」,領導人能夠撫卹孤寡,去愛惜那些飄零於世道之人,這個國家才會有愛,才不會違揹人倫和人道。「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 也」,絜,指的是量圍長的繩子,而「矩」就是量直角的一種角尺,就是講究方圓規矩,可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君子有方圓,就是有了遵循道的標準。

絜矩之道就是一種達到道的方法。

三、主旨理解和聯絡生活

《大學》引用《尚書·康誥》話說:「惟命不於常」,唯獨天命不會保持永久。只有善良才能長久地得到它。

「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不行善道,就會失去它。只有行道善良才可以長久得到天命的眷顧。

一旦不再行善,天命就不再眷顧你。道和善的關係很明白,道居於善。只要為善,道自然與你同在。

歐陽倫的悲慘下場,跟他斂財有關係,其實清代弄臣和珅同樣如此,聚斂鉅額財寶,最後也是身首異處,半國之財富,悉數充公。歷史的教訓值得人們吸取,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道德修養的程度,是君子能否治國平天下的關鍵所在。

第九課子路問強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了解交流古今中國的一些強者。

3、結合生活認識強者,使自己做乙個真正的強者。

教學重點:把握文中的生字詞,疏通文意。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明白北方之強與南方之強的區別以及君子居南方之強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揭題

1、同學們,你認為怎樣的人是乙個強者?指名回答。兩千多年前,孔子有乙個的學生子路向教育學家孔子請教了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學習這個故事。

2、板書揭題:《子路問強》,學生齊讀課題。

二、文中人物簡介

1、請學生找出文中的兩個人物,並簡單介紹一下他們。

明確:子路、孔子。

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山東曲阜)人,出身於沒落的宋國貴族家庭,刻苦好學。

他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的哲學思想提倡「仁義」,「禮樂」,「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為體」

子路:字由,孔子的**之一。

三、誦其文

1、出示有停頓的課文。試讀。注意字讀音長短、輕重、停頓。

2、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句子。(邊讀邊指正)

3、自己輕聲讀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4、齊讀。

5、請學生默讀理解課文的意思。

四、曉其義

1、知識搶答。

所以君子與人和睦相處,但並不隨便附和流俗。

中立而不倚

2、這才是真強啊!

強哉矯3、用寬容敦厚去教導別人,能忍受無理的侮辱而不予報復,這是南方的強。

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

4、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

中立而不倚

5.國家政治清明,不改變貧困時的操守

國有道,不變塞焉。

玩完遊戲,我們再次齊讀課文。子路終於明白:作為君子要做到強,必須——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五、深入**,分析講解課文。

在生活中,孔子雖然疼愛子路,但他不開口則罷,開口就誇顏回,不開口則罷,開口就批評子路。當子路向他請教什麼是強時,他沒有直接回答,反而追問他三個問題?指名回答。

明確: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

這三個問題是什麼意思,懂的同學說說。

明確:南方之強: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

北方之強: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

孔子心目中的強: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孔子認為,真正的強者就是和而不流,中立不倚,國有道,不變塞焉,國無道,至死不變,那才是強哉嬌!

6、板書

和而不流

中立不倚

國有道,不變塞焉

國無道,至死不變

四年級上冊國學經典誦讀

勤學篇播下乙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一曝十寒 選文導讀 一曝十寒 這個成語出自 孟子 說選文這段話的時候,孟子正在遊歷齊國,當時人們對齊王治理國家沒有成績很不滿意,甚至懷疑他的天資不夠聰明。孟子不同意這種說法,於是打了乙個...

四年級教案

unit 1 it s on your head period 1 一 教學目標 能聽懂 會說新單詞及片語 a drawer,a pair of new shoes,behind an old dress,a new tie,brown 能理解並複述本課課文 能運用句型 where is are m...

四年級教案

體育課教學常規 教學中經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各種優良品質,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一 教師方面 1 認真備課,精心寫好教案,不備課,無教案不准上課。2 認真學習和貫徹教學大綱,鑽研教材,明確教材目的與任務,掌握教材重點 難點明確本課的教學任務 幾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