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雲南考察總結

2021-03-04 09:43:18 字數 3921 閱讀 8019

湖南工業大學學生實習報告

實習性質:外出考察學院(部):包裝設計藝術學院

班級名稱:環藝1002班姓名:溫淵鵬

雲南考察總結

今年大三開學,學校給我們創造了乙個學習機會,參加大學生雲南考察學習。通過這9天的學習考察,我不僅了解到雲南的一些包裝專業上的問題,也有幸目睹了風光獨特的雲南,讓我感覺開闊了眼界,受益匪淺。下面就是我學習考察體會總結。

外出專業考察,就我個人的理解,一是開闊我們的設計視野,看的東西多了,視野面廣了,相應地設計思維就得到了擴充套件;二是以專業的視野和角度學習和總結外面的優秀設計元素,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加上自己的設計思維和個人情感,把兩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三是讓我們既親近自然又與社會相接,許多設計元素需要我們到大自然中去尋找,許多設計作品需要得到客戶的認可才被賦予生命!

本次專業考察,我們去的是美麗的雲南,雲南作為乙個以旅遊為中心的省,處處彰顯人文旅遊,體現當地民族特色,讓**連忘返。這次考察的主要地點是昆明,紅土地,西雙版納,中緬邊境,勐泐大佛寺。雖然時間地點不多,但我們感觸很多,儘管我們沒有對少數民族的民族風情有深刻的認識,卻足夠讓我們初步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特別是它豐富的文化底蘊,這對於我們今後的專業有很大的作用。

這次的雲南之行,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當地的民族風情,以及藍天白雲的自然美景,就要數其建築了。雲南少數民族建築且有多元性,豐富性,原生性及景觀獨特性等特點。既反映了各民族與自然的和諧,也反映了各民族歷史上不同的社會形態和家庭結構,還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型別,文化差異,審美心理,宗教性仰以及對外來文化的融合。

在9月6日,我們來到雲南昆明。這是我們的第一站,是我們到雲南采風考察的第一天,我們都會記得今天。我們考察的第一站是民族博物館,在民族博物館看到了五顏六色的刺繡,民族服飾,我們的心一下子就好奇起來了。

雖然我看到它沒有那麼重的歷史痕跡,甚至有些東西還是新的。有點明白,博物館它其實並不是乙個回憶歷史的展台,更大的,它應該是乙個民族發展歷程的縮影,是民族融合的見證。博物館裡存放的是我們華夏子孫一代又一代的民族魂。

當天,我們還去了官渡小鎮,在那裡我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包裝,更多的是形形色色的商品。在那裡的商品很多都是手工的。我知道,在這個繁忙的機器時代,手工藝開始顯得尤為重要起來。

剛到雲南,我最先被震驚到的就是這裡的手工藝產品。這裡的人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編織著生活的美好。機器快捷方便,做出來的東西確實冷冰冰的毫無溫度。

手工,也許不像機器那般工整快捷,但卻有著機器無可比擬的情感。還有那裡的刺繡,繁複的刺繡,一針一針無不訴說著這裡人民的勤勞與樸實。花色各異,色彩濃烈,有著濃郁的民族氣息。

我想說,他們的色彩都濃烈到了極致,也有大紅配大綠卻不會讓人心生突兀之感,彷彿就是那麼自然而然的。在這裡,我知道設計那是必不可少的,合理而大膽的色彩搭配會有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其實最終支撐我們設計的是什麼?

毫不疑問,是他本身所蘊含的文化情感,這是不論色彩還是筆法技藝都不可替代的。文化之於設計就如水之於魚,必不可少。其實不管對於什麼,它強大的生命力都是來自於它最深層的本質內涵,有思想方能走得更遠。#brbr#之後,我們去了紅土地。早晨日出前後在公路邊的高坡上俯瞰打馬坎村,打馬坎是觀日出的最佳地點,運氣好時可以欣賞到夢幻般的日出和朝霞。這裡方圓近百里的區域是雲南紅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紅土地。

因為這裡地處溫暖濕潤的環境,土壤裡的鐵質經過氧化慢慢沉積下來,逐漸形成了這種紅色。一部分紅土地翻耕待種,另一部分紅土地已長滿青稞或小麥和其他農作物,遠遠看去,就像上天塗抹的色塊,絢麗斑斕,襯以藍天、白雲,構成了紅土地壯觀的景色。它那天然的紅土壤被普普通通的農民隨意耕作的各色莊稼,立馬織就成一幅幅水靈水靈的,五彩繽紛的水彩畫。

儘管我們去的季節不是最佳的,但映入你眼簾的美依舊令人驚嘆,疑是鬼斧神工。第一眼看到那極具層次的彩色線條,相信你會和我一樣,會覺得美得太不真實了!放眼望去,山川和原野呈現出一片片暗紅、紫紅、磚紅等不同的紅色,方圓數百里大大小小的山頭、山坡上,油菜花與洋芋花熱烈地綻放著,白色的麥浪在清涼的山風下如碧浪般翻滾,一層綠,一層白,又一層紅。

到處都是鮮豔濃烈的色塊。層層疊疊的梯田裡,火紅的土壤上。彷彿上天塗抹的色塊,色彩斑斕炫目、艷麗飽滿,有著優美的線條,又勾畫得如此濃墨重彩,煞是好看。

豔陽高照,天空越發藍得動人,雲彩變換著不同的姿勢,投在田間的光影不時幻化,每一秒鐘都是乙個全新的畫面。運氣好時,還可以看到彩虹與紅土地連為一體,閉眼遐想時又怎乙個「美」字了得。秋季的雲南,將為您展開一幅幅美不勝收的畫卷。

之後我們又來到了西雙版納的傣族園。傣族園,全稱西雙版納傣族園,位於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橄欖壩。這裡有典型的杆欄式建築。

傣家竹樓屬干欄式建築,分上下兩層,下層用於堆放雜物、車輛停放和關牲口,上層是住人的。從前這兒是一片原始森林,常有野獸出沒。住在樓上可以防野獸侵犯,並且還可以防潮、防震。

這裡的杆欄式竹樓群古樸、雅緻、壯觀;這裡的村民純情、樸實、好客;這裡的民風民俗獨特而濃烈;這裡的熱帶田園風光旖旎迷人;這裡的村民與自然和諧相處,完美融合,彷彿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在傣族園,我們還有幸觀賞地道傣家人的舞蹈藝術。著名傣族舞蹈家刀美蘭、白族舞蹈家楊麗萍,從西雙版納這塊神奇的土地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文藝舞台之後,人們對傣族的舞蹈藝術魅力無不為這傾倒。傣族園是西雙版納之魂,是西雙版納唯一集中展示傣族歷史、文化、宗教、體育、建築、生活習俗、服飾、飲食、生產生活等為一體的民俗生態旅遊精品景區。

景區由五個儲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生態村寨群落組成,園內五寨連珠,綠樹掩映,竹樓環抱,梵音繚繞,渾然天成,千年不變的村寨群落,千年積澱的民俗風情,旖旎的**帶庭院風光,神奇的佛教文化,花果飄香的世外桃源,素有孔雀羽翎之美稱,是傣家人的「勐巴拉娜西—人間天堂」。

之後,我們來到了昔日傣王朝皇家寺院,今日西雙版納傣家人心中的聖地。勐泐大佛寺。佛寺依山而建,落差達122.

8公尺。佛寺大門有兩個入口乙個出口,正門是弘法門,右門是佛緣門,左側則是出口清淨門。看到廣場立著的釋迦牟尼金色太子童像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很q,他站在蓮花座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寓意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九條石雕龍環繞在左右。

我在想,那些靈童,天生便有六根清淨四大皆空的佛緣嗎?在大佛寺裡,我學著旁人丟一枚硬幣到許願池,請讓我學會放下,把一切當成浮雲吧。執著,真的使人苦痛。

我雙手合十,過往在腦中掠過,慢慢前行,那並列著一尊尊佛像的走廊,經過每一尊,能聽到心中顫抖的聲音。一切,都可以雲淡風輕吧。

在最後一天裡,我們去了雲南博物館。雲南省博物館是一座中國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作為民族文化大省,考古發掘已證明了雲南歷史文化呈現的多樣性與多民族省份是相一致的。

50餘年來,雲南省博物館經過多年的考古發掘、調查徵集、社會收購和接受捐贈的青銅器、古錢幣、陶瓷器、古書畫、碑貼、郵票及各類工藝品已逾19萬件之多,是雲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館。我進入博物館的第一感覺是好奇,傳奇。就是眼前一亮的感覺,有很多精緻,悠久的青銅器。

其中豹銜鼠銎戈給我印象最深,所以我也查過它的資料:西漢豹銜鼠銎戈,長27厘公尺,肩圓銎,飾雙旋紋及圓圈紋。銎背有一豹,尾下垂,口中銜一鼠,作跑動狀。

還有金,銀,珠寶,琥珀……其中一佛二菩薩金飾片,完美組合,天衣無縫,給人以層層精彩動人,環環有洞天之感,實在罕見。這次跨世之旅,我了解到了古代藝術,信仰,生活,戰爭,至現代文物精品。這是一次立體的,全面的,巨集偉的,細緻的,傳奇的。

它把我的心深深吸引著。這是一次難忘和值得珍藏的旅途。

這次考察的時間雖然不長,並且有將近一半的時間是在車上度過的,真的有點累,但我感到收穫很大。能與這些世界名景實地接觸,遊覽世界文化,親身感受紅土地的景色,體驗傣族人的生活習慣,考察異地的包裝造型。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感到來雲南很不錯,讓我收穫了那麼多,這對我們今後的專業有很大的作用。

時光一步步在前行,不久前我們踏上了熟悉的火車來到了陌生的城市,在那不久後我們又坐上原來的列車回到原來的城市,只希望在這之後,那個你不在是原來的你,在這漫長的藝術道路上,不再陌生,不再彷徨。

版納啊,你給了我太多太多的不期而遇,就這樣越來越迷戀在你醉人的風情裡。橄欖壩的那棵大樹下,坐著乙個年邁的老太太,慈祥的像極了我年邁的外婆,走過去,看她一針一線地縫製著七彩的長筒裙,從她手裡接過那根手工打製的銀腰帶,帶走的是對版納的思念和懷想。如果有一天,不再想去漂泊了,我要住進那充滿了幻想的小竹樓裡,看窗外的樹影婆娑,聽遠處傳來旋律優美的那首歌,歌中唱到:

月光啊下面的鳳尾竹啊,輕柔美麗像綠色的霧,竹樓裡的好姑娘啊,光彩奪目像夜明珠……

雲南考察報告

專業考察報告 學院專業班級 學生姓名 指導老師 實習日期 時間 指導老師 學生 學號 地點 考察內容 一 昆明 四季如春是昆明最大的特色。少有的氣候特徵使得鮮花常年開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 春城 花城 關於昆明的美景 世博園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是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會址,園區整體依山就勢 ...

雲南考察報告

4月7日,我們27人的小隊伍便浩浩蕩蕩的踏上了去雲南的征程了。以前只知彩雲之南,便沒有了太多的了解,於是心裡充滿著期待和興奮。一在火車上,我們一路歡笑,從沒有的歡樂。地處中國西南的雲南,自然風光瑰麗多姿,北有雄偉壯麗的雪山冰川,南有廣闊的熱帶雨林和珍稀動植物,西有蜿蜒奔騰的 三江並流 奇觀,東有壯觀...

雲南大理考察報告

考察第二站 崇聖寺三塔 始建於唐 宋 南詔 大理國 時期的崇聖寺三塔可謂千古奇觀,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崇聖寺五大重器之首,前一後二,呈等腰三角形排列。大塔居前,又名千尋塔,全稱 法界通靈明道乘塔 始建於南詔國勸豐佑時期 唐 為16級密簷式方形空心磚塔,典型的唐塔的建築風格。前有石砌照壁,照壁上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