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級語文上學期複習古詩鑑賞專題

2021-03-04 09:59:50 字數 4624 閱讀 3986

要求初中學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要求

1、辨識常識。即記憶和了解一些涉及作者、朝代、作品體裁和文化常識等的內容。

2、理解詩意。這是從思想內容角度考查理解能力,包括詩詞字詞句的理解,內容的歸納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等。

3、感知形象。要求考生通過形象思維,借助聯想和想象,感知詩詞中的景物、形象,體會作品的意境、情境,領悟作者的情感。

4、品味語言。主要包括詞語的錘煉、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領悟、修辭的效果和詩的節奏韻律等。5、分析技巧。主要指對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典故運用、巧妙構思等進行分析評價。

複習建議(一)鑑賞字詞

1、動詞:在鑑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注意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例: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2、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鑑賞中也是關注的重點物件。例: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乙個「孤」字,寫盡環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

3、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很快找到它們:

(1)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其一》劉禹錫)

(2)表顏色的詞:顏色一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欣賞時,或抓住能表現色彩組合的字眼,體會詩歌的濃郁的畫意與鮮明的節奏: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奏感。

(3)虛詞:在古典詩詞中,虛詞的錘煉恰到好處時,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委曲,活躍情韻,化板滯為流動等美學效果。

(二)品鑑思想情感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有:

憂國傷時: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離亂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建功報國:如建功立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 ;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鄉懷人:羈旅愁思;思親念友;邊關思鄉;閨中懷人。

生活雜感: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閒;昔勝今衰的感慨 ;借古諷今的情懷;青春易逝的傷感;仕途失意的苦悶;告慰平生的喜悅。

(三)賞析表達技巧

1、表達方式: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具體的說,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比喻、借代、誇張、互文、通感、雙關、襯托、對比、反語、反覆等

4、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徵、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詩歌)等

(四)強化書面表達

在進行詩歌鑑賞訓練時,應注意加強書面表達訓練。書面表達的訓練要求就是捲麵清爽、表述嚴密、條例清晰、邏輯合理。表述嚴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嚴密性,無論是前後的照應,還是起、承、轉、合等環節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前後牴牾。

條理清晰,是結構方面的要求。一般來說,採用

一、二、

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標誌明顯的樣式,往往會得到條理清晰的評價。邏輯合理,指的是見解能夠自圓其說。

例題:《魯山山行》: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公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1.頷聯「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改」,「迷」妙在**?

2.這首詩描寫景物主要運用了什麼樣的手法?

解析:1. 「隨處改」這個「改」字用得妙,幽靜的魯山,隨著觀察角度的變化景色也在變化。因為「行」,所以好峰才處處改,由乙個畫面換成另一畫面。

以「改」字體現「行」,正切合詩題「山行」的意思。「幽徑獨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詩中說的,一是曲徑幽深,容易走錯路,二是獨行,自己乙個人,無人指路,也容易走錯路,於是「迷」了。這裡把一人個遊山的體驗逼真地表現出來了。

2.主要運用了動中有靜的寫作手法。山林空蕩,熊在爬樹,鹿在飲水,構成了一幅很動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圖。這畫面是動的,可是詩意卻是靜的,表現了山中人跡罕到、非常幽靜的境界, 尤其「雲外一聲雞」,非常自然,確實給人以「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感覺。

這也是所謂動中有靜的寫法。

八冊(上)古詩賞析集萃

《望嶽》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麼樣呢?

「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虛字,這裡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緻。這

齊魯青未了」, 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裡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地理特點 .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註腳。「鐘」字,將大自然寫得有情。 由於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於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

「割」 用在這裡,確是「奇險」。 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作風,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成。「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

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後兩句,寫由望嶽而產生的登嶽的意願。「會當」意即「一定要」。 這兩句富有啟發性和象徵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乙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 。

《春望》詩的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

乙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乙個「深」字,令人滿目淒然。 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託感於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

「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 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

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訊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

「家書抵萬金」,寫出了訊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慼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髮,幾不勝簪。「白髮」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

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石壕吏》全詩的主題是通過對「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繪,揭露官吏的橫暴,反映人民的苦難。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單刀直入,直敘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 不僅點明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和盤托出了兵荒馬亂、雞犬不寧、一切脫出常軌的景象,為悲劇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環境。

「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綱, 已於如實描繪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乙個「夜」字,含意更豐富。第

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第

二、表明縣吏「捉人」的手段狠毒,於人民已經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

從「吏呼一何怒」至「猶得備晨炊」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史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兩句,極其概括、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橫蠻氣勢,並為老婦以下的訴說製造出悲憤的氣氛。矛盾的兩方面,具有主與從、因與果的關係。

「婦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來的。 「聽婦前致詞」上啟下。那「聽」是詩人在「聽」,那「致詞」是老婦「苦啼」著回答縣吏的「怒呼」。

。從「三男鄴城戍」到「死者長已矣」,是第一次轉折。可以想見,這是針對縣吏的第一次逼問訴苦的。

在這以前,詩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寫出了縣吏的猛虎攫人之勢。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處境是夠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縣吏的同情,高抬貴手。

最後一段雖然只有四句,卻照應開頭,涉及所有人物,寫出了事件的結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表明老婦已被抓走,兒媳婦低聲哭泣。

「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婦一再哭訴、縣吏百般威逼的漫長過程。「如聞」二字,一方面表現了兒媳婦因丈夫戰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聲,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詩人以關切的心情傾耳細聽,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兩句,收盡全篇,於敘事中含無限深情。

八年級上語文古詩複習

古詩複習 一 春望 唐 杜甫 1.首聯中 深 有什麼含義?2.翻譯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這兩句詩,並體會詩人是如何抒發情感的?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一聯中,詩人用 抵萬金 來強調什麼?4.用生動的語言描述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所展現的畫面,並結合寫法體會情感。二 泊秦淮 5.第一句中的...

八年級語文上學期試題 10 27

一 基礎知識的積累與運用 1.下列加點字注音 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畸形j 膽怯qu 緋紅f i暴風驟雨zh u b 私塾sh 滯留zh 祖藉j 杳無訊息yo c 妯娌li潔責ji 頷首h n藏汙納垢g u d 禁錮g 粗劣li 蒙昧m i深惡痛疾w 2 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運用有誤的一...

八年級語文複習

八年級 下 語文本詞總複習 主宰 z i 無邊無垠 y n 坦蕩如砥 d 倦怠 d i 倔強 ju ji ng 婆娑 p su 潛滋暗長 qi n 懨懨欲睡 y n 旁逸斜出 y 不折不撓 n o 虯枝 qi 暈圈 y n 挺拔 b 秀頎 q 鄙視 b 爭妍鬥豔 y n 犀利 x 奇崛 ju 枯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