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詩詞鑑賞綜合複習答案重點班

2021-03-04 09:59:50 字數 3370 閱讀 9532

(一)1. 用自然景物由盛到衰,從生到滅的規律暗示人的生命有限。

2、以江河東流入海不復西歸為喻說明光明一去不返。

(二)1. 答:舉目四望,樹林和山巒一片秋色,在夕陽的餘暉中越發顯得蕭瑟。整個畫面蕭瑟恬靜。

2. 答:抒發孤獨抑鬱的心情和避世退隱的願望。

(三)1. 答:落木蕭蕭,鴻雁南翔,北風呼嘯,天氣寒冷,作者活畫出一幅深秋蕭瑟淒清的景象。

2. 答:滔滔江水,與海相平,漫漫無邊,加以天色陰暗,已至黃昏。這種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思鄉懷親之情和前路茫茫欲歸不得的愁緒。

(四)1. 答:八月秋高,湖水盛漲,圓圓滿滿,與岸齊平;遠遠望去,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渾然一體。景象極其壯闊。

2. 答:蒸」字意思是蒸騰,給人以蒸蒸日上的動態感;「撼」字猶如萬鈞雷霆。「炸」得嶽陽城天搖地動,這這兩句錘煉詞語,以靜襯動,凸現洞庭秋水虎吼雷鳴的勃勃生機。

3. 表達了希望有人引薦,積極出仕的願望。

(五)1.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綠綠的芳草覆蓋。

2. 答:抒發人去樓空、世事蒼茫的感慨。

3. 答:「愁」字。

全詩意境開闊,弔古傷今,虛實相映,情景交融。尾聯將「鄉愁」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於景,表達了詩人縈迴無盡、百感茫茫的憂思之情。(日暮懷歸之情,用煙波浩渺的長江烘托愁思)

(六)1. 答: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巒橫臥於城北,潔白的河水從城東緩緩繞過。「橫」字寫青山的靜,「繞」字寫白水的動,用詞準確而傳神。

2. 答:「浮雲」「落日」之景與「遊子」之「意」、「故人」之「情」交融,拓展意境。

(七)1. 答:在秋日晴空中,一鶴凌空而去,衝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畫面積極樂觀。

2.答:表達出詩人超脫,淡泊的閒適恬靜心態

(八)1、「隨處改」這個「改」字用得妙。幽靜的魯山,隨著觀察角度的變化,景色也在變化。因為「行」,所以好峰才處處改,由乙個畫面換成另一畫面。

以「改」字體現「行」,正切合詩題「山行」的意思。「幽徑獨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詩中說的,一是曲徑幽深,容易走錯路,二是獨行,自己乙個人,無人指路,也容易走錯路,於是「迷』了。這裡把乙個人遊山的體驗逼真地表現出來了。

2、傍晚,夜色降臨,霜霧瀰漫,山林空蕩,熊爬到樹上逗樂,小鹿跑到溪旁飲水。

3、詩歌寫景之中處處流露出遊山的欣喜愉悅,充滿野趣,表達了喜愛大自然的感情。

(九)1、山下溪水潺潺,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淨無泥。時值日暮,森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

2、白居易曾寫道:「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是說良時不再,紅顏易老。

作者在這裡反其意以自勉。意思是不要因為年老而唱起那種「黃雞崔曉」、朱顏已老的悲觀消極的調子。表達了詩人雖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從而展示出他對人生樂觀向上的態度。

3、此詩表現了詩人雖身處困境卻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十)1. 「風吹雨」既是現實生活,又象徵南宋王朝的命運。詩人從「風吹雨」聯想到南宋王朝搖搖欲墜的處境,把現實與夢境自然地聯想起來,使「鐵馬冰河」的夢境和「戍輪台」的平生壯志融為一體,抒發了愛國之情。

(只要扣住「風吹雨」的雙層含義,從寫作、思想等方面回答即可)

2. 答:表達了作者要為光復故土、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和熾熱的愛國情懷。

(十一)1. 這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鐘」、「割」用擬人手法,突出大自然的有情和泰山的「奇險」,留露出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2. 寫出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的精神和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十二)1. 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

這兩句詩用春草的茂盛反襯城中的蕭條景象,突出戰亂的危害,表達了詩人的傷時憂國之情。乙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彷彿目睹國家的殘破;繼而乙個「深」字,令人滿目淒然。

2. 參考示例: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嘆息。

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髮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詩句所描寫的這一細節,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2分,畫面描寫、揭示含義各1分,意同即可)

3. 憂國思家

(十三)1. 答:將勞動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靜謐的夜景融合在一起,含蓄的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2. 這首詩流露了表達了作者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和不要在那汙濁的現實中失去自我的心願以及對田園生活的喜愛。

(十四)1. 隨風而去的「征蓬」和進入胡天的「歸雁」,也是遠赴邊塞的詩人自己的寫照(1分);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象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象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2分);從中透露出詩人內心幽微難言的激憤抑鬱的情感(1分)。

2. 寫了「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等景物(1分);營造了「蒼茫」(或「空曠」「曠遠」「遼闊」「廣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現了孤寂的情感(1分)。

3. 「直」字,表現了打磨孤煙的勁拔、堅毅之美(1分);「圓」字,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1分)。這兩個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塞外雄奇壯觀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詩人的孤寂情緒。

(1分)(意思對即可)

4. 黃沙莽莽,無邊無際,草木不見,行旅斷絕。極目遠眺,一縷孤煙勁拔堅韌、剛直有力地公升騰在天盡頭,俯首遠瞰,橫貫浩瀚沙漠的黃河邊,蒼茫地掛著一輪圓圓的落日。

(答案不求同一,緊扣詩句,符合題意,描寫境界闊大,氣象雄渾、有文采,2分;「大漠」、「孤煙」、「直」、「黃河」、「圓」,少兩個點扣1分,不計半分。)

(十五)1. 答:描繪舟過荊門時所見的景色,含蓄地表達對故鄉的依戀之情。

不是,是告別故鄉,故鄉水有情,不遠萬里,依依不捨送別遠去的遊子,遊子思鄉之情。

2. 角度一:請說出這句詩歌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答:(從意境方面賞析)蒼茫起伏的山巒隨著平原曠野的延伸,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瀉千里的長江水奔赴茫茫無際的遼闊平原。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

角度二:請對「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中的「隨」字和「入」字進行賞析。

答:(從語言方面進行賞析)「隨 」字表現了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寫出空間感和流動感;「入」字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氣勢,展示詩人的廣闊胸襟。

角度三:請說說「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怎樣的情感 ?(從寫作技巧方面賞析)

答:運用了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寫出了作者初出荊門時的喜悅,激動的心情。更是世人開闊胸懷,開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氣的形象寫照。

3. 答:「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表現的是作者對故鄉的思念。

(十六)

1. 答:「簾旌」為近景,「夕陽」為遠景,近景遠景合而為一,可以想見詩人的視線由近及遠逐漸放開,融入那蒼茫的暮色中。不動的簾旌,表明湖面風平浪靜;遲落的夕陽,提示著傍晚的安詳。

2.答:「萬里」與「三年」對舉,收到了雙重的藝術效果,分別從空間和時間跨度上道出了自己背井離鄉,漂泊不定的遭遇,充滿了無盡憂憤之情。

3、答: 「風霜」 一語雙關,明指自然事物,實喻社會現實。表達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

八年級語文專題複習詩詞鑑賞

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1 這首詩的首聯寫出了詩人怎樣的遭遇?2 這首詩雖含憂傷,但更見豁達。請結合劃線詩句,作簡要分析。二 秋詞秋思 劉禹錫馬致遠 自古逢秋悲寂...

八年級語文上冊詩詞鑑賞題集錦

9 請從 鐘 字人手,對 造化鐘神秀 這句詩作簡要賞析。2 閱讀杜甫的 春望 完成下列各題。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 詩的前四句都統領在乙個 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2 請展開想像,描述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所...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內古詩詞鑑賞

一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評析 古代酬贈詩中的名篇。既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 遭棄置的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這首詩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