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與舊評價

2021-06-27 21:40:27 字數 2748 閱讀 2113

當國家提出課程改革的時候,我是多麼地欣喜若狂,長嘆一聲終於可以在自己的領域裡大展拳腳了。但是新課程改革已經過去了三年,我卻依然停滯不前,憂心忡忡。新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強調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倡導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情景測驗等質的評價;強調建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強調要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

但是在我所面臨的課程評價卻仍然十分落後,有些方面甚至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背道而馳,直接影響新課程改革的程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教師的評價停留在以往傳統評價基礎之上

目前,在我們這裡對教師評價主要關注教師已有的工作業績是否達標,重視檢查、甄別、選拔評優的功能。如果乙個教師所擔任和學科的平均成績上去了,備課寫的整齊,作業閱的次數多,那麼他就是乙個好教師,乙個優秀教師。相反學科成績落後了,就要對其告誡加以處罰。

對其他方面不聞不問,忽視乙個教師的個性和個人價值,倫理價值和專業水平自身素養。自古提倡「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職業道德是不可忽視地很重要的乙個方面。要全面地系統地評價乙個教師是我們教育管理者面臨乙個難題。

處理不好就直接影響教師對課改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就新課程對教師自身素養和專業水平發展要求,提出了要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進教師不斷提高,尤其是創新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具體包括職業道德,業務水平、文化素養、學科知識、團隊精神、創新能力六個方面。評價不教師不僅僅只是進行甄別、選拔,評價更重要的是為了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促進教學能力的提高,不能為了評價而評價,更不能與教學新課程改革背道而馳。

這很值得我們教育管理者思考。

二、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全面

對學生的評價過多倚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忽視了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緒、態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的考查;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的價值;評價方法仍以傳統的紙筆為主,仍多數地倚重量化結果,而很少採用體現新思想的質性的評價方法與手段;學生仍多處於消極的被評價地位,基本上沒有形成教師、家長、學生、管理者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互動作用的評價模式;評價的重心仍過於關注結果,忽視被評價者在各時期的進步和努力程度,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不能很好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在少數學校還存在重智力評價輕德育評價現象。以上種種直接導致出現了許多的「高分低能」、「高分低品質」的學生;許多學生畢業後社會適應能力差,無法發揮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個性特長方面發展遲緩。

為此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獲得情況。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

三、過分地倚重量化評價、輕視質性評價

資料能說明問題,但不能說明一切。學生的學業成績好不等於他就很優秀。但是一部分人盲目地認為量化就是客觀、嚴謹的代名詞,於是一味地追求客觀、量化。

不管評價內容是什麼,總是弄個**打個分數。但是在今天隨著評價內容的綜合化,以量化方法描述和評定乙個人的發展狀況時則表現出僵化,簡單化、表面化的特點。學生的發展的生動活潑和豐富性、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生的努力和進步都泯滅在一組組抽象的資料中。

而且,對教育而言,量化的評價把複雜的教育現象變得簡單化,或者只是評價了簡單的教育現象。實際上,丟失了教育中最有意義,最根本的內容。因此要強調質性評價,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四、過分地重結果輕過程

評價學生往往只要求學生提供問題的答案,而對於學生是如何獲得答案卻是漠不關心,學生獲得這些答案與推理、假設形成以及如何應用證據等等都被擯棄在評價的視野之外,缺少對思維過程的評價,導致學生只重結論,忽視過程,就不可能促使學生注重科學探索過程養成科學探索的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與精神,反而易於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和習慣。根據新課程評價改革的要求,應該注重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重心的轉移。

五、過分關注學生的學業成就

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競爭加劇,網路與資訊時代的來臨,僅僅掌握知識與技能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發展的要求。於是,全球都在進行關於「教育與人」的大討論,學業成績就作為單一的指標則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要求了。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於2023年在《智力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即認為人的智力是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關係智力、**;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觀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種智力構成)。

並從新的角度闡述和分析了智力在個體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發展的潛力等。它的提出,引起了教育界震動,使麥可、喬丹和比爾、蓋茨的成功有了理論依據。同樣也使新課程深刻地認識到尊重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和獨特性的價值,於是新課程要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以適應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

六、普遍存在以「公升學率」論學校辦學質量的現象

學校是課程實施的基本單位,如果上級主管部門仍以「公升學率」論辦學質量的話,那麼就會導致「穿新鞋,走老路」,打著「素質教育」的大旗,推行「應試教育」。為此,以學校評價為基礎,促進新課程的實施與發展,打破惟「公升學率」論學校辦學質量的傳統做法將課程的實施與發展和促進學校辦學質量發展相結合,從學校領導班子,制度管理以及教師研究制度等方面建立促進學校發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以教育部門、學校、家長和社群共同參與的學校評價制度,共同加強對學校課程建設與實施等各方面的監控。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新課程評價改革的目標。

以上六個方面,是目前「課程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只有這些問題得到了解決,新課程的改革才能得以實現。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它關係到所有孩子的未來的民族的發展,與此同時需要時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不斷投入,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事情。只有正確加以對課程實施情況的監督、調控、才能有效地確保課程和實施與總體目標之間保持一致,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理想課程在走向現實課程時產生最小的衰減和落差,確保「課改」走向成功。

鹽池小學

2023年元月

新課改與教師評價改革

教師評價是新課程實施中教育評價改革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教師評價對廣大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起著導向 監督 激勵 診斷和發展的多重功能,對於新課程的實施與推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的初期,廣西大學附屬中學在學生評價領域進行了很多改革與探索,可後來發現如果教師評價改革不及時跟...

新課改的評價標準

高效課堂的評價標準 高效課堂是一種理想的教學境界的追求,表現為教師教得輕鬆 學生學得愉快。然而,如何界定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目前教育界還缺少科學的 具體的 量化的衡量標準,這就對建設 高效課堂 產生了制約。我校在課堂教學現狀調研的基礎上,以有效 高效課堂教學為指向,經反覆實踐與 形成了符合校本特點的高...

新課改小組評價機制

楓樹山中學新課改七二班小組評價機制 本班小組評價機制採用雙重計分制度,小組間評價由班幹部或老師執行,組內評價由小組組長和相關學科小組長執行。1 學習方面 1 課堂 1.反饋環節 小組長計分 小組間 本組小組長監督其他組同學,並對反饋內容計分 反饋內容總分為10分 計分後取改組平均分作為本組該環節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