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條件及其應用》的課後反思

2021-07-09 09:00:05 字數 1375 閱讀 7053

本節內容是在上節複習浮力概念及阿基公尺德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複習物體的浮沉條件,與上一節內容構成完整的浮力知識體系。綜合應用力與運動,浮力等知識,對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因此我對這節複習課的定位是:

幫學生理清分析思路,減輕學生負擔。

複習課的常規思路都是先複習知識點,再輔助於練習進行鞏固。學生感覺枯燥無味,教師講的筋疲力盡,效果卻是差強人意。因此,我決定通過實驗來引入複習,一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

二來可以更有效的複習知識點。

上課一開始,我首先做了這樣乙個小實驗。準備一杯鹽水,將木塊,雞蛋,鐵塊分別浸沒其中。鬆手後發現三者分別上浮,懸浮和下沉。

由此學生可以直接得出三者浮力與重力的關係。隨後根據公式推導即可得出物體密度和液體密度的關係決定了物體在液體中的浮沉情況。實際情況說明這一方法效果非常好,學生不僅興趣高,而且馬上就分析或回憶起相關的知識。

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多應用這種方法。

接下來我選擇了這樣一道例題:質量為500克,體積為600cm3的實心物體放入水中,最終靜止時,處於什麼位置?浮力多大?

從學生課堂表現來看,錯誤比較多。這一現象在我的預設之中,體現了學生解題時的思路、習慣,從而把學生自己的錯誤暴露了出來,使他們感覺到疑惑,進而提高了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在平時的做題過程中,。因此,我將這些討論浮力大小的題目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用浮沉條件來解決的,這些題目的特徵是物體前後的質量相同,即重力相同。

根據浮沉條件,以物重為中介,來判斷前後浮力的變化。另一類題目是只能用阿基公尺德原理來判斷浮力變化的。它們的特徵是物體前後質量不同,所以無法以物重為中介。

但是往往可以知道物體前後排開液體的體積的大小及排開液體的密度大小。

從課堂實際效果來看,這一安排使得好多中等的學生找到了做這類題目的信心,效果也不錯。但是課後練習做下來,錯誤率還是比較高。這是為什麼呢?

經過認真的反思,我發現課堂上把例題分門別類安排好,學生感覺簡單,但是到了家作中,沒有分類,學生就又迷糊了。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例題的分析上。課堂上主要是直接講正確的解法,而錯誤的解法錯在**並沒有強調。

雖然和學生一起分析了什麼樣的已知條件,用哪一種方法,但這種思路畢竟是我灌輸給他們的,要內化還需要時間。

在另乙個班上課時,我及時改進:讓學生發言,將理由寫在黑板上,再由全班同學討論,對或錯?理由是什麼?

在學生的爭論中,我再進行適當的點撥,學生逐漸統一了思路:先寫下基本公式,逐一確定已知條件(主要錯誤之處),已知條件確實不夠,就用浮沉條件來判斷。確定並統一思路後,再次進行練習,正確率明顯增加。

課後的練習做下來,效果也是不錯的。

兩個班級進行對比,我發現主要原因有個:1、解題的思路不能強加給學生,應該要由學生自己爭論後得出,這才是學生自己內化後屬於他自己的知識能力。2、要充分暴露學生的錯誤,把學生的思路過程投影出來,進行解剖,使學生知道自己錯誤的地方和原因,並進行改正。

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是在上節學習浮力概念及阿基公尺德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物體的浮沉條件,並與上一節內容構成完整的浮力知識體系。本節知識是前面所學力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與力 重力 二力合成 二力平衡 密度等到知識聯絡緊密。本節內容包括兩個知識點 一是物體的浮沉條件,二是輪船 潛水艇 氣球 飛艇和密度計的浮沉原理,...

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教學反思

一 分析教材 物體浮沉條件是二力平衡條件及運動和力的關係在流體靜力學中特殊表現形式。本節是初中物理浮力章節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它涉及物體浮沉條件和應用兩方面的知識,具有知識量大,相互聯絡緊密和知識交叉的特點。二 分析學生 學習了阿基公尺德定律後,學生對浮力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八年級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規...

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教學反思

一 分析教材 物體浮沉條件是二力平衡條件及運動和力的關係在流體靜力學中特殊表現形式。本節是初中物理浮力章節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它涉及物體浮沉條件和應用兩方面的知識,具有知識量大,相互聯絡緊密和知識交叉的特點。二 分析學生 學習了阿基公尺德定律後,學生對浮力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初中二年級學生心理和認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