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文言知識總結含答案

2021-10-30 12:44:52 字數 4909 閱讀 6964

《滕王閣序》知識檢測

石永飛整理

一、通假字,標出並解釋。

儼驂騑於上路

雲銷雨霽

所賴君子見機

二、古今異義詞,標出並解釋。

1.窮且益堅古:困厄處境艱難

2.一介書生古:個

3.盛筵難再古:第二次

4.孟學士之詞宗古:掌管文學撰述的官

5.識盈虛之有數古:定數

6.彩徹區明古:日光古:天空

7.序屬三秋古:時序

8.路出名區:古:過經過

9.千里逢迎古:迎接

10、阮籍猖狂古:狂放不羈

11、君子見機古:預兆

12、童子何知古:未成年的男子

三、詞類活用,標出該詞,寫出活用型別並解釋。

1、襟三江而帶五湖意動用法,以……為襟,以……為帶

2、徐孺下陳蕃之榻使動用法,使……放下來

3、騰蛟起鳳使……騰空,使……起舞

4、屈賈誼於長沙使動用法,使……受委屈

5、竄梁鴻於海曲使動用法,使……出走

6、雄州霧列,俊採星馳名作狀,像霧一樣名作狀,像流星一樣

7、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目:名作動,看,望

8、賓主盡東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9、上出重宵,下臨無地名作狀向上向下

10*、一言均賦名作動鋪陳 ??

11、煙光凝而暮山紫名作動呈現出紫色

12、梓澤丘墟名作動變成丘墟

13、四美具,二難並形作名美事難得的人

14、川澤紆其駭矚使動使……驚駭

四、一詞多義,解釋。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舊

②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問之特地

④既克,公問其故原因

2、盡:

①賓主盡東南之美全都

②潦水盡而寒潭清沒、幹

③聊乘化以歸盡完、盡頭

④ 一肌一容,盡態極妍極盡

3、屬:

①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是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屬在

4、即:

①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飛雪就

③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則

5、引:

①控蠻荊而引甌越連線

②恭疏短引序

③司馬懿引二十萬軍帶領

④引次江北退、退卻

6、窮:

①窮島嶼之縈迴窮盡

②窮且益堅困厄、處境困難

③日暮途窮阻塞不通

④不忍窮竟其事窮究、追究到底

⑤響窮彭蠢之濱副詞,盡。

7、數:

①識盈虛之有數定數

②一曲紅綃不知數數量

③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技術

④數呂師孟叔侄為逆數落、列舉罪狀

⑤而公子親數存之屢次

8、且:

①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將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姑且、暫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哉尚且

5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將要

9、 矣:

①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語氣詞相當於「了」

②前人之述備矣同上

③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 語氣詞表示疑問

10、勝:

①勝友如雲才華出眾的

②躬逢勝餞盛大的

③勝地不常優美的、美好的

④驢不勝怒,蹄之承受

⑤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超過

⑥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盡

11、舍:

① 舍簪笏於百齡放下、捨棄

② 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房屋、住所

③ 退三舍而避之古代行軍一宿或三十里為一舍

④ 夫人請之,吾舍之矣釋放

12、序:

①序屬三秋時序

②滕王閣序送別贈言的文字

③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有序的行列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排序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吳奎字長文,濰州北海人。性強記,於書無所不讀。舉《五經》,至大理丞。仁宗深器之。入為右司諫,每進言,惟勸帝禁束左右奸幸。

皇祜中,頗多災異,奎極言其徵日:「水旱饑饉,此天道之不順也。**為患,大河橫流,此地道之不順也。

邪曲害政,群小紛爭,眾情壅塞,此人事之不和也。夫帝王之美,莫大於進賢退不肖。今天下皆謂之賢,陛下知之而不能進;天下皆謂之不肖,陛下知之而不能退。

內寵驕恣,近習回撓,陰盛如此,寧不致大異乎?又十數年來下令及所行事,或有名而無實,或始是而終非,故群臣百姓,多不甚信,以謂陛下言之雖切而不能行,行之雖銳而不能久。臣願謹守前詔,或敢私撓,必加之罪。

毋為人所測度,而取輕於天下。」拜翰林學士,權開封府。

奎達於從政,應事敏捷,吏不敢欺。富人孫氏辜榷財利,負其息者,至取物產及婦女。奎發孫宿惡,徙其兄弟於淮、閩,豪猾畏斂。

居三月,治聲赫然。除端明殿學士,拜樞密副使。治平中,丁父憂,居喪毀瘠,廬於墓側,歲時潔嚴祭祀,不為浮屠事。

神宗初立,奎適終制,以故職還朝。逾月,參知政事。時已召王安石,辭不至,帝顧輔臣曰:

「安石歷先帝朝,召不赴,頗以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耶,有所要耶?」奎曰:

「臣嘗與安石同領群牧,見其護短自用,所為迂闊。萬一用之,必紊亂綱紀。」乃命知江寧。

御史中丞王陶,以**德不押班事詆韓琦,奄狀其過。詔除陶翰林學士,奄執不可。陶又疏奎阿附。

陶既出,奎亦以資政殿大學士知青州。司馬光諫日:「奎名望清重,今為陶絀奎,恐大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

陛下新即位,於四方觀聽非宜。」帝乃召奎歸中書。及琦罷相,竟出知青州。

明年薨,年五十八。贈兵部尚書,諡日文肅。(節選自《宋史·卷三百一卜六·列傳第七十五》)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仁宗深器之器:器重

b.奎發孫宿惡宿:往日

c.以**德不押班事詆韓琦,奎狀其過

狀:陳述

d.及琦罷相,竟出知青州竟:竟然

10.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吳奎敢於直言的一組是(  )

①每進言,惟勸帝禁束左右奸幸②臣願謹守前詔,或敢私撓,必加之罪③奎發孫宿惡,徙其兄弟於淮、閩,豪猾畏斂④臣嘗與安石同領群牧,見其護短自用,所為迂闊⑤以**德不押班事詆韓琦,奎狀其過⑥陛下新即位,於四方觀聽非宜

abcd.②④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皇祜年問發生了很多災異事情,吳奎陳述了「天道」「地道」不順及「人道」不和的現象,勸諫皇帝要進用賢能貶退無才。

b.吳奎**開封知府時,處理事情敏捷,特別是對富豪孫氏侵占別人的財產和利益一事的處理,更使他名聲赫然。

c.宋神宗剛即位時,想召王安石到朝廷任職,在吳奎的極力勸諫反對之下,宋神宗沒有重用王安石,只是任命他為江寧知府。

d.御史中丞王陶因毀謗宰相韓琦而被貶,吳奎也因支援王陶而受到牽連,但在司馬光的勸諫下,皇帝還是把吳奎留在了中書省。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參***:

9.d(竟:終究)

11.a(③句是吳奎**開封知府時的所作所為,⑥句是司馬光的諫言)

12.d(吳奎並未支援王陶,而是反對王陶)

13.(1)認為陛下說起來雖然懇切卻不能施行,實行起來雖然急速卻不能持久。(3分。謂:認為;切:懇切;銳:急速)

(2)(陛下)不要被別人妄加揣測,從而受天下人輕視。(3分。測度:揣測;取輕:輕視,看輕;被動句式)

(3)皇帝下詔任命王陶為翰林學士,吳奎堅持認為不可以。王陶又上奏吳奎迎合依附。 (4分。除:授予;執:堅持;疏:上奏;阿附:迎合依附)

參考譯文:

吳奎字長文,是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人。天性記憶力強,對於書籍無所不讀。因精通《五經》被提拔,官至大理丞。

宋仁宗很器重他。入朝做了右司諫。每次進言,只是勸告皇帝約束左右奸人倖臣。

皇祐年間,有很多災異的事情發生,吳奎極力陳述這些事情的徵兆說:「水災旱災導致饑荒,這是天道的不順應。**成災,黃河氾濫,這是地道的不順應。

**損害政事,小人紛亂相爭,眾多實情被堵塞,這是人事的不和諧。帝王的美德,沒有比進用賢能貶退無才更大的。現在天下都認為他賢能,陛下知道卻不能進用;天下都認為他無才,陛下知道卻不能貶退。

宮內寵幸之人驕橫放肆,身邊親近之臣迴護阻撓,陰氣如此興盛,怎麼能不招致大的災異之事發生呢?又十幾年來下命令以及施行的事,有的有名無實,有的開始正確結果錯誤,所以群臣百姓,大多不太信任陛下,認為陛下說起來雖然懇切卻不能施行,實行起來雖然急速卻不能持久。我希望陛下謹慎地遵守以前的詔令,有人敢私自阻撓,一定給他治罪。

陛下不要被別人揣測,從而受天下人輕視。」吳奎被授予翰林學士,**開封府在府。

吳奎在參與政事方面極為通達,處理事情機敏迅速,下屬官吏不敢欺瞞。富人孫氏侵占別人的財產和利益,有虧欠他利息的,竟至於強取人家的財產及婦女。吳奎弄清孫氏往日的罪惡,把他們兄弟流放到淮、閩一帶,富豪狡詐之人畏懼收斂。

過了三個月,開封大治,名聲顯著。被授予端明殿學士,封為樞密副使。治平年間,遭逢父喪,居喪期間因哀傷過度而消瘦,在墓旁築廬守喪,一年四季潔淨整肅地祭祀,不做佛事。

宋神宗剛即位,吳奎恰好服喪期滿,憑原職回到朝廷。過了乙個月,任參知政事。當時神宗已經召見王安石,王安石推辭不來,皇帝看著輔政的大臣說:

「王安石經歷先帝朝代時,召他不來,我認為他很不恭敬。現在召他又不來,果然是病重呢,還是有所要求呢?」吳奎說:

「我曾經與王安石一起兼任州郡長官,看到他常為自己的錯誤辯護且自以為是,做人行事不切實際。萬一重用他,一定會擾亂朝廷法紀。」皇帝就任命王安石為江寧知府。

御史中丞王陶,借議**德不領朝班的事毀謗宰相韓琦,吳奎陳述王陶的過失。皇帝下詔任命王陶為翰林學士,吳奎堅持認為不可以。王陶又上奏吳奎迎合依附。

王陶貶官出京後,吳奎也憑資政殿大學士的身份任青州知府。司馬光勸諫皇帝說:「吳奎名望清正顯重,現在因為王陶而給吳奎降職,恐怕大臣都會感到不安,各自要求退職離去。

陛下新近即位,對於天下的議論不太合適。」皇帝就召吳奎回到中書省。等到韓琦被免去宰相,吳奎最終還是出京任青州知府。

第二年去世,終年五十八歲。被追授為兵部尚書,諡號為文肅。

《滕王閣序》文言知識點簡編

一 通假字 1 課本明確 雲銷雨霽銷 通 消 消散 2 其他說法 儼驂騑於上路儼 通 嚴 整齊的樣子 所賴君子見機機 通 幾 預兆 二 古今異義 千里逢迎逢迎 古,迎接 今,說話做事故意迎合別人心意 儼驂騑於上路。儼 古,整齊的樣子 今,莊重 儼驂騑於上路。上路 古,高高的道路 今,走上路程 孟學士...

《騰王閣序》文言知識總結

一 通假字 儼驂騑於上路 儼 通 嚴 整治 雲銷雨霽 銷 通 消 消失 所賴君子見機 機 通 幾 預兆 二 古今異義 1 窮且益堅 古 困厄,處境艱難。今 窮困 2 一介書生 古 量詞,個 今 介紹,介於 3 盛筵難再 古 第二次。今 又 4 孟學士之詞宗 古 掌管文學撰述的官 今 常用來指學位 5...

滕王閣序文常 翻譯 課後答案 知識點總結大全

滕王閣序 一 文學常識 選自 王子安集 作者王勃 649或650 675或676 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 今山西河津 人。王勃與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 王楊盧駱 亦稱 初唐四傑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