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初中物理實驗總結

2021-11-05 23:38:27 字數 5763 閱讀 9256

物理實驗總結

第一章:聲現象

實驗1:**聲音產生的條件(音叉和水、音叉和桌球、講話、擊帶紙屑的鼓……)

易錯點:

1. 結論:發生的物體在振動(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

2. 實驗方法:轉化放**。

實驗2:固體、液體、氣體能否傳聲(雙音叉和桌球、晾衣架用細線懸掛並把線的末端在手指上纏繞後插入耳朵、在水中搖鈴……)

易錯點:

1. 實驗方法:轉化放**。

實驗3:真空不能傳聲(玻璃鐘罩抽氣)

1. 現象:手機鈴聲逐漸減小,最後幾乎聽不見。

2. 實驗方法:理想推理法。

3. 結論:實驗現象表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從而推斷真空不能傳聲。

實驗4:聲音的響度和振幅的關係、音調和頻率的關係(撥鋼尺、擊鼓、撥木梳、電動機打紙片、吹水杯、敲水杯……)

易錯點:

撥鋼尺:

1. 實驗步驟:

將一根鋼尺的一端緊壓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邊,保持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先後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鋼尺使它振動,比較兩次聲音響的的大小。再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先後用大小相同的力撥動鋼尺使它振動,比較兩次聲音音調的高低。

2. 結論:

同一聲源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頻率越快,音調越高。

3. 實驗方法:控制變數。

實驗5:不同琴弦聲音的三要素。(材料、鬆緊、長度、橫截面積)

實驗6:比較不同材料的隔聲效能。

易錯點:

1. 實驗原理:同響度(聽不見)比距離。

現象解釋:蝴蝶飛聽不見等:聲源振動頻率小於20赫茲,不在人耳可聽範圍內。

第二章:物態變化

關於物態變化的現象解釋:點名物態變化的名稱即可。

實驗1: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表面積、空氣流速、溫度)

易錯點:

1. 實驗方法:控制變數法。

2. 結論: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表面積有關,水的表面積越大,蒸發速度越快。

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水的溫度越高,蒸發速度越快。

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表面空氣流速有關,水的表面空氣流速越大,蒸發速度越快。

3. 典型錯誤:未控制水的質量變數。

理由:水的質量不一樣,未控制變數,無法比較蒸發快慢。

實驗2:水沸騰

易錯點:

1. 從開始加熱到沸騰時間過長的原因是:加熱的水的質量過大或水的初溫太低或未加蓋。

2. 實驗中觀察:水的狀態和溫度計示數的變化。

3. 停止加熱後降溫快慢不同的原因:水的質量不同。

4. 最終溫度相同的原因:環境溫度相同,都為xx度。

5. 蒸餾淨水的現象:集水的容器中有水出現,冷卻物溫度公升高(或溫度計示數公升高)。

6. 加蓋的作用:加快水的沸騰,減少加熱時間;防止水蒸氣在溫度計上液化影響讀數。

7. 石棉網:使燒杯受熱均勻。

8. 結論:水沸騰的條件是溫度達到沸點且持續吸熱。

9. 加熱後燒瓶倒置,在底部澆冷水或敷冷濕毛巾,水重新沸騰。

10. 解釋:澆冷水後燒瓶內水蒸氣遇冷液化,使瓶內氣壓減小,水的沸點降低,從而重新沸騰。

實驗3:冰、蠟燭的融化、凝固。

易錯點:

1. 水浴加熱的好處:若不水浴則固體受熱不均,即使受熱,溫度計測量的溫度也不準確。水浴可是固體受熱均勻。

2. 實驗中觀察:物質的狀態和溫度計示數的變化。

3. 石棉網:使燒杯受熱均勻。

實驗4:模擬雨的形成

易錯點:

1. 步驟:在燒瓶中注入適量水,用酒精燈加熱,在瓶口上方傾斜地放置乙個加了冰塊的金屬盤。

2. 冰塊的作用:加快水蒸氣的液化。

3. 現象:燒瓶口有「白霧」出現,金屬盤底部出現小水珠。

4. 解釋:錐形瓶中的水沸騰其化成水蒸汽,在瓶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霧;在金屬盤底部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雨滴」。

實驗5:碘的昇華和凝華

易錯點:

1. 現象:碘粒減少,碘錘內充滿紫紅色碘蒸氣;停止加熱並滴加水後,紫色碘蒸氣逐漸凝華為固體小顆粒,且上端的顆粒比下端多。

2. 加冷水的作用:加快碘的凝華。

實驗6:比較水、鹽水的凝固點(即熔點)

易錯點:

1. 步驟:將相同質量的水、鹽水放入冷凍室中冷凍足夠長時間,使其完全凝固。

取出後用研究晶體熔點的裝置分別水浴加熱,觀察物水的鹽水的狀態和溫度計的示數,當溫度計示數在一段時間內不再公升高時它的示數即為水或鹽水的熔點。

第三章:光現象

實驗1:太陽光的色散和驗證紫外線、紅外線的存在。

易錯點:

1. 色散光屏上上紅下紫。

2. 驗證紅外線:將三支玻璃泡塗黑的初溫相同的溫度計分別放在色散後紅光的外側、可見光區、紫光外側,相同一段時間後紅光外側溫度計示數公升高最多。

3. 實驗方法:轉換(熱效應)、轉化放大(玻璃泡塗黑)、控制變數

4. 玻璃泡塗黑作用:提高溫度計的靈敏度,放大實驗現象。

5. 紅外線特點:具有顯著的熱效應。

6. 紫外線特點:能使螢光物質發光。

實驗2:小孔成像(樹林光斑)

易錯點:

1. 像的性質:上下左右顛倒的實像。

2. 解釋: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 影響像的大小的因素:物體到小孔的距離,光屏到小孔的距離。

實驗3:研究光路:

1. 用手電筒水平照射加入牛奶或顆粒物的半渾濁液體,從側面觀察從電筒射出的光。

2. 半渾濁液體:顯示光路。

實驗4:平面鏡成像:

易錯點:

1. 器材:支架、玻璃板、完全相同的蠟燭或棋子兩個、白紙一張、光屏乙個、(火柴)、刻度尺。

2. 步驟:

1 將透明茶色薄玻璃板豎直放置在一張白紙上(或垂直放在鋪有白紙的水平桌面上)。

2 在玻璃板前放一棋子a,把另一相同棋子b放到玻璃板後並移動使其與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3 觀察比較棋子a的像與b的大小關係。

4 記錄棋子b、玻璃板(平面鏡)、棋子a的位置,畫出他們的連線,測出他們到平面鏡的距離。(不說物距、像距)

5 移走棋子b,在同一位置豎直放置一光屏,從側面直接觀察光屏,看有沒有像。

6 多次重複以上步驟。

3. 為何用茶色玻璃板:既可以讓光發生反射成像,又可以看見玻璃板後的物體,便於確定像與物的位置和大小關係。

4. 為何完全相同:便於確定像與物的位置和大小關係。

5. 無論怎么調節棋子b都無法和像重合:玻璃板未豎直放置。

6. 為什麼要薄:若過厚會成兩個像,影響實驗。

7. 看不清像:用手電筒照射成像物體或用電筒照射像。

8. 解釋: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照射像也能把物體照亮。

9. 實驗方法:等效替代法,實驗歸納法。

10. 多次重複以上步驟:多次實驗,避免實驗偶然性,得到普遍結論。

實驗5:光的反射

易錯點:

1. 步驟:

1 把一可沿中心軸on摺疊的白色硬紙板豎直放置在平面鏡上,使一束光緊貼硬紙板射向鏡面的o點。觀察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

2 把紙板向後摺疊一定角度,觀察紙板上有無反射光線。

3 將紙板還原,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觀察反射角的大小。現象:當入射光線偏離法線時,反射光線也偏離法線。

2. 結論:

光的反射中:

1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局在法線兩側。

2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3 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3. 實驗方法:實驗歸納法。

4. 硬紙板作用:顯示光路。

5. 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多次實驗,避免實驗偶然性,得到普遍結論。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鏡

實驗1:光在空氣、水、玻璃中的折射情況。

易錯點:

1. 結論:

2. 多次實驗:多次實驗,避免實驗偶然性,得到普遍結論。

實驗2:辨別兩種透鏡。

易錯點:

1. 用手摸兩種透鏡,中間厚兩邊薄的是凸透鏡,兩邊厚中間薄的是凹透鏡。

2. 通過兩種透鏡近距離觀察物體,將物體放大的是凸透鏡,將物體縮小的是凸透鏡。

3. 使陽光(或大於十倍焦距的點光源)通過透鏡垂直照射在白紙(或光屏)上,形成的光斑中間較亮,周圍較暗的是凸透鏡,形成的光斑中間較暗,周圍較亮的是凸透鏡。

4. 通過透鏡觀察遠處物體,成倒立像的是凸透鏡,成正立像的是凹透鏡。

5. 通過透鏡觀察遠處物體,並移動透鏡,像的移動方向與透鏡移動方向相反的是凸透鏡,像的移動方向與透鏡移動方向相同的是凸透鏡。

實驗3:**凸透鏡成像規律。

易錯點:

1. 光源、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的水平直線上。目的:使像成在光屏**。

2. 若像不成在光屏中心,則像偏向哪邊,就向同一方向移動光源或相反方向移動透鏡或光屏,使像成在光屏**。

3. 每次試驗都調節光屏到透鏡的距離,使光源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

4. 若遮擋一半透鏡,仍能成像,但暗一些。

5. 無論如何調節光屏都無法得到清晰的像:

1 光源到透鏡的距離小於或等於焦距;

2 光源離焦點過近,像距太遠,光具座不夠長,光憑承接不到像;

3 光源、透鏡、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的水平直線上。

6. 利用f光源的好處:

7. 結論:

1 當光源到凸透鏡的距離小於凸透鏡焦距時,像是正立放大的虛像。

2 當光源到凸透鏡的距離等於凸透鏡焦距時,不成像。

3 當光源到凸透鏡的距離大於凸透鏡焦距時,像是倒立的實像。

4 當光源到凸透鏡的距離在一倍凸透鏡焦距和兩倍凸透鏡焦距之間時,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5 當光源到凸透鏡的距離大於兩倍凸透鏡焦距時,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6 當光源到凸透鏡的距離大於凸透鏡焦距成實像時,光源到凸透鏡的距離越大,像到凸透鏡的距離越大。

7 當光源到凸透鏡的距離相同且成實像時,凸透鏡的焦距越大,像到凸透鏡的距離越大。

8. 未多次實驗:只……了一次,實驗次數過少,不能避免實驗偶然性,得到普遍結論。

實驗4:測凸透鏡焦距

易錯點:

1. 器材:太陽光、白紙、刻度尺、凸透鏡(或任意一種點光源、光屏、光具座、凸透鏡)

2. 操作:

1 使陽光垂直通過透鏡垂直照射在白紙上,調節凸透鏡與白紙的距離,使白紙上出現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測出此時凸透鏡與白紙的距離,即為其焦距。

2 依次將點光源、凸透鏡、光屏安裝在光具座上,使光源、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的水平直線上。調節凸透鏡、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現最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實像,記錄此時光源到凸透鏡的距離d,d/2即為凸透鏡焦距。

3. 未多次實驗:只……了一次,實驗次數過少,不能避免實驗偶然性,得到普遍結論。

實驗5:視力矯正

易錯點:

1. 結論:

1 近視眼鏡的作用:將光發散,使物體經晶狀體成的像相對於晶狀體向後移動,從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視網膜上。

2 遠視眼鏡的作用:將光會聚,使物體經晶狀體成的像相對於晶狀體向前移動,從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視網膜上。

2. 交換凸透鏡與眼鏡的位置後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原因是在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第五章:物體的運動

實驗1:特殊測量法(測紙的厚度、硬幣直徑、鐵路線的長度、鋼絲直徑、筆芯直徑、彈簧鋼絲長度等)

易錯點:

1. 彈簧鋼絲長度:(測少算多)

1 器材:刻度尺、細線

2 步驟:用細線緊沿一匝圓形彈簧纏繞,並在細線相交處作一記號。

3 拉直細線,用刻度尺測量細線頭至記號處的長度l。

4 記錄彈簧匝數n

表示式:l=ln

2. 測紙的厚度:(測多算少)

1 將n頁紙緊壓,用刻度尺測出其厚度d

2 重複上述步驟至少兩次。

3 **:

3. 鐵路線的長度:(化曲為直)

1 將細線緊貼地圖上鐵路線,使二者完全重合,標記起點和終點。

初中物理實驗總結

物理實驗專題歸類複習 1 如圖1所示,用尺子作樂器 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把鋼尺緊按 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 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使鋼 尺每次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實驗發現 1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 越長振動越 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尺子伸出...

初中物理重要實驗總結

一 光反射時的規律 1 入射角 反射角 是指入射光線 反射光線 與法線的夾角。2 如果想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應如何操作?將紙板沿中軸on向後折,觀察在紙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線。3 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發現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 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反...

初中物理實驗方法總結

四 等效替代法 例項 研究串聯併聯電路關係時引入總電阻 等效電阻 的概念,在串聯電路中把幾個電阻串聯起來,相當於增加了導體的長度,所以總電阻比任何乙個串聯電阻都大,把總電阻稱為串聯電路的等效電阻。在併聯電路中把幾個電阻併聯起來,相當於增加了導體的橫截面積,所以總電阻比任何乙個併聯電阻都小,把總電阻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