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前鎮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實施方案

2021-12-20 07:28:06 字數 5375 閱讀 5327

小學是學習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它便會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續下去,使其終生受益。鑑於此,結合我市小學生實際,特制定《鄒城市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實施意見》。

一、明確目標,制定培養規劃

各學校都要制定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規劃,包括培養目標及措施,既有近期的又有長遠的。要對照《鄒城市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三十條》,結合學校實際逐條制定落實措施。

二、加強管理,強化行為習慣訓練

首先要加大學習力度,使教師、學生及其家長明確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三十條,做到人人學習慣,心中有習慣;其次要加大訓練力度,使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生身上多次重複;第三要加大管理力度,把學習習慣養成列入教師的教學常規,不斷檢查師生落實情況,並將檢查情況納入教師量化成績與學生學習成績;第四要加大交流和激勵力度,通過不斷交流學習習慣落實體會、學習習慣落實成果展評等活動進一步促進學習習慣的落實。

三、建立網路,形成教育合力

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學校和家庭、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每學期各個階段的要求要一致。要建立三位一體的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網路,形成合力,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要通過家長會,及時逐條把學校的要求和實施方法告訴家長,使家長及時與學校密切配合,適時溝通,達成共識,並抓好落實。

學校所有教職工全員參與,齊抓共管,形成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氛圍。

四、突出「明、嚴、恆」,促進良好習慣養成

落實學習習慣要做到突出乙個「明」字,狠抓乙個「嚴」字,堅持乙個「恆」字。

「明」,即「明理」。指導學生明理,即:一要注意形象性。

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採取生動形象的方法,使學生明白教師提出的要求;二要注意主導性。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及時分析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要求,有目的地選擇方法,有計畫地組織活動。

「嚴」,即「嚴格的訓練」。一要注意層次性,內化訓練要嚴而有度,分層對待,訓練的重點和強度要因人而異;二要注意自主性,在訓練的過程中,要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地在自己身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恆」,即「持之以恆」。一要注意一致性。各方面的教育要求要一致,要相互配合協調,避免相互排斥和相互抵消;二要注意新穎性。訓練的形式要經常變換,使學生有新鮮感、成就感。

有人說,小學生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穫,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穫,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命運的收穫。讓我們攜手起手來,參照本細則,共同為孩子絢爛的明天而努力。

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益、促進學習者提高可持續學習能力的比較穩定的反應方式。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一語中的,道出了教育的靈魂與歸宿。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任務都把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擺在重要地位。

習慣決定未來,成就人生。小學是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是乙個人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也是乙個人成長的奠基時期。因此,在小學教學中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根據小學生可塑性強的特點,採取有效措施,進行科學地訓練和培養。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正如新課標所指,在真正意義上為學生終生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緊密相關。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實施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是教和學方式的實質性變革,而其終結目標則在於引發學生「學」的實質性變化,推進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也是課程改革取得成效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標誌。當實施新的學習方式的時候,必然會引起學習習慣的變革。

沒有新的學習習慣的支援,新的學習方式必定會寸步難移。學習習慣也有個與時俱進的問題。參照的教育思想變化了,學習習慣的性質也會發生變化。

常用的學習方式改變了,對應的學習習慣也會發生裂變。因此,繼續深入開展學習習慣的研究和實施,是基礎教育課程課改提出的又乙個迫切要求。

習慣和過程同步。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倡導新學習方式的必要前提和基礎。新學習方式的轉變必須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同步進行。

鑑於上述原因,在新課程背景下,教研室小學部,結合我市小學教學實際和現狀,對良好學習習慣的反思的基礎上,制訂、完善本實施意見,凸顯了新課改的自主、合作、**下的學習方式相適應的學習習慣。例如合作交流習慣、反思感悟習慣、守紀管理資訊習慣等。具體實施策略如下:

一、明確目標,制定培養規劃

各學校都要制定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規劃,包括培養目標及措施,既有近期的又有長遠的。要對照《鄒城市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三十條》,結合學校實際逐條制定落實措施。

二、加強管理,強化行為習慣訓練

首先要加大學習力度,使教師、學生及其家長明確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三十條,做到人人學習慣,心中有習慣;其次要加大訓練力度,使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生身上多次重複;第三要加大管理力度,把學習習慣養成列入教師的教學常規,不斷檢查師生落實情況,並將檢查情況納入教師量化成績與學生學習成績;第四要加大交流和激勵力度,通過不斷交流學習習慣落實體會、學習習慣落實成果展評等活動進一步促進學習習慣的落實。

三、建立網路,形成教育合力

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學校和家庭、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每學期各個階段的要求要一致。要建立三位一體的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網路,形成合力,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要通過家長會,及時逐條把學校的要求和實施方法告訴家長,使家長及時與學校密切配合,適時溝通,達成共識,並抓好落實。

學校所有教職工全員參與,齊抓共管,形成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氛圍。

四、突出「明、嚴、恆」,促進良好習慣養成

落實學習習慣要做到突出乙個「明」字,狠抓乙個「嚴」字,堅持乙個「恆」字。

「明」,即「明理」。指導學生明理,即:一要注意形象性。

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採取生動形象的方法,使學生明白教師提出的要求;二要注意主導性。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及時分析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要求,有目的地選擇方法,有計畫地組織活動。

「嚴」,即「嚴格的訓練」。一要注意層次性,內化訓練要嚴而有度,分層對待,訓練的重點和強度要因人而異;二要注意自主性,在訓練的過程中,要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地在自己身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恆」,即「持之以恆」。一要注意一致性。各方面的教育要求要一致,要相互配合協調,避免相互排斥和相互抵消;二要注意新穎性。訓練的形式要經常變換,使學生有新鮮感、成就感。

有人說,小學生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穫,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穫,播種了習慣便會有有命運的收穫。讓我們攜手起手來,參照本細則,共同為孩子絢爛的明天而努力。

小學生習慣的培養

教育家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習慣是乙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

養成一種好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養成一種壞習慣,一輩子都還不完的債務。習慣的培養在德育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認知教育而沒有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不完全的教育。

在現實的教育教學中,大多數的教師只注重學生的認知教育;往往忽視了學生的思想行為教育,如果有的話也是流於形式,而沒有真正的落到實處。可以說,我們只進行了認知教育,以致學生知行脫節。光說不練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起碼不是完整的教育。

教育研究表明: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是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好訓練,因而培養各種良好的習慣較容易。當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時候,不僅能夠使他在平時的學習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對他一生的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那麼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下面我就結合自身平時在工作中的做法,談談自己的幾點粗淺看法。

一、 建立《班級公約》,讓習慣有章可循。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乙個國家、乙個企業、乙個集體,都應有一套完整的法規與制度,來約束、引領人們的一言一行。

作為乙個班級同樣需要建立一種適合自己班級的公約,來約束、引領學生的一言一行,讓他們知道在哪些方面應當做好,哪些方面不能去做。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當我剛接手乙個新的班級的時候,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一系列符合班級公約的制度,並要求學生每天學習班級公約一次。如:

在平時上課時要求所有的學生,必須在上課鈴響時提前到教室坐好,在下課時必須把下一節課要上的科目的課本準備好,並工整地擺在課桌的右邊;在課堂上所有的學生必須積極思考、舉手發言;在回答問題時,聲音要響亮能夠讓所有的學生聽清楚,而其它的學生必須注意傾聽,對不專心聽講的學生要求把剛才學生的發言再重複一遍;在作業方面必須書寫工整,格式規範,對於不符合要求必須重做;在課外時間要團結友愛,不能罵人、不打架;在集體活動時必須做到快、靜、齊,走路時輕聲慢步,靠右走……並引導班幹部不間斷地進行全天候的督導和及時的評比,對表現較好的學生或小組進行肯定和表揚;對於存在不良的個別學生和小組,則進行批評教育,要求限期改正,並讓班幹部對其進行監督。久而久之,行為養成的具體要求在長期的操練、改進中,在學生身上逐步體現出來,最終習慣成自然。

二、 教師以身作則、嚴格要求。

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學生往往把你當成學習的榜樣,就像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對於處在善於模仿的學生面前,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如:我要求學生上課之前,提前到教室坐好,我在上每節課前都提前站在教室的門口等候;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我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從不輕意地打斷學生的發言。這樣就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魏書生說:「沒有懲罰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要做到一視同仁;做到「嚴」中有「愛」,「行為上要嚴,思維上要寬」;對學生的管理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

在教育教學中,經常會碰到有的個別學生,在教師的教育下還是屢教不改,這個時候應給予適當的「懲罰」。如:學生作業經常不完成的時候,可以讓他在放學後把作業補完,再把班級公約抄一遍,嚴重的可讓他把班級公約背下來,並讓他說出自己違反了其中的哪一條,並及時對進行思想教育,使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又如:學生上課經常開小差,可利用課外時間,讓他在教室裡安靜地坐上五分鐘。這樣往往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對其他的學生也能產生教育的作用。

但要清楚適當的「懲罰」並不等同於對學生進行「變相體罰」。

三、 注重細節、常抓不懈。

葉聖陶先生說:「要養成某種好習慣,要隨時隨地加以注意,躬身實踐,才能收到相當的效果。」是的,任何一種好習慣的養成都需要靠長期的培養和訓練養成;更需要一股外在的力量對學生進行監督和管理,而且應當做到隨時隨地,讓他們感到時時都處在老師和班幹部的監督之下。

而一種壞的毛病或習慣,也並不是一時一刻就形成的,是學生長期積累而形成的。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善於發現讓學生形成壞習慣的根源。哪怕一點點都要引起重視,因為壞習慣可能就是從這一點點開始的。

我的做法是:首先是從自身做起,只要來到學校。第一要做的事,就是悄悄地走近班級的教室,站在乙個比較不顯眼的地方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因為這時你所看到才是學生最真實的一面;在上課之前,我總是等學生安靜地坐在教室裡,我才會走進教室上課。

對學生反映的點點滴滴,都引起重視,並深入學生中了解清楚,及時地給予恰當的處理和指正。其次,建立值日班長制度,讓他們當「小老師」,並在全班同學宣告他們的職責和權力。在平時早上晨讀和午間等老師不在場的時間裡,對班級的各個方面進行監督,然後由老師來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意見;建立「同桌監督」制度,同桌互相監督,如:

在上課時同桌的乙個學生在做小動作或午間在教室內吵鬧,同桌同學必須給予提醒或告知老師。對於經常犯忌的學生,不僅要追究這個學生的過錯,同時還要追究同桌同學的監督的失職之責,並一起學習班級公約。第三,對班級公約每週至少強調

一、兩次,讓學生時刻保持高度重視。在學生中形成一張相互監督的網,做到事事要規範,時時有人管的良好氛圍。

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

一 課前預習習慣 1.提前預習課程,每天晚上和上課前,都要對將要學習的課程做簡要的預習,了解課程的知識點 重點 難點,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2.預習時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過查字典 查資料尋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學 家長問詢,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要標記出來,以便在課堂上有重點的學習。3.預習時要精力集中,培養自...

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歌

早晨起,不懶睡,揹著書包上學去 見同學,問聲好,講究禮貌要做到 見老師,行個禮,尊師重教講禮儀 講文明,遵禮儀,人人爭做好兒童 成績好,有訣竅,認真聽課很重要 書展開,筆在手,課前準備要做好 課堂上,專心聽,基礎打牢成績好 眼看清,耳聽好,上課專心不說笑 勤於思,善動腦,積極發言才聰明 師教導,要記...

小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在平時學習生活過程中不知不覺養成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異與否,除了智力因素外,還與良好學習習慣有關。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學生在學習中不走彎路,提高學習的效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發現有許多學生存在著不良的學習習慣。例如,上課做小動作 作業書寫潦草 馬虎 學習目標不明確,浪費時間 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