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培訓心理學 最終縮小版

2022-03-10 18:40:48 字數 4711 閱讀 7859

心理學:

1.高等教育心理學: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學生的學與教的心理基本規律的科學。

2.實驗法:實驗法是控制無關變數,操縱自變數,以考察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因果關係的研究方法。三類變數:自變數,因變數,無關變數

3.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認為,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兩種水平:

一是實際發展水平,二是潛在發展水平。兒童經過自己努力和他人幫助,可以從現有水平達到較高水平,兩種水平之間的空間叫「最近發展區」。

4.自我同一性:就是個體對自己的身體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狀況和現實狀況、環境條件、對未來職業期望等等方面統合起來的認識,從而作出:

「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我應該成為怎麼樣的人」,「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整合判斷。

5.學習:學習是由經驗或練習而導致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較為持久的變化。

三個方面1)學習是以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為標誌的;2)學習引起的行為變化時能夠持久保持的;3)經驗或練習時學習發生的基本途徑。

學習的分類1)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言語資訊、智慧型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度)2)奧蘇貝爾學習分類(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有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

6.接受學習:接受學習指學生通過教師的講授接受現成的結論。接受學習的特徵是,要學習的全部內容或多或少是以定論的形式呈現給學習者的,不需要他們任何形式的獨立發現。

7.發現學習:指學生通過自己獨立地探索得出結論。

發現學習的特徵是,學習的主要內容未直接呈現,只呈現有關線索或例證,學習者必須經歷乙個發現的過程,獨立地得出結論,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根據學習進行方式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

8.有意義學習:是指利用原有知識經驗理解新學習材料的意義。

即當前的學習任務在一定意義上與學生認知結構的有關觀念適當地聯絡起來了。包括三種形式:表徵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

9.機械學習:是指學習者沒有理解新學習材料的意義,新知識不能與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觀念聯絡起來,只能形成文字元號的表面聯絡。(根據學習材料和原有知識的關係分機械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

10.操作性條件反射:操作性反射的基本原理是:

個體在某種環境中作出某種反應,不管有沒有引起這種反應的刺激,如果之後伴隨著強化物,那麼這個反應在類似環境中發生的概率就會增加。所以,在這種條件反射中,重要的不是反應之前的刺激,而是跟隨反應之後的刺激(強化物)。

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學說

他堅持了客觀、科學的行為主義傳統,繼承了桑代克的連線說,提出了對心理學影響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條件反射學說基礎上的學習理論,為教育心理學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包括動物實驗、操作性行為與操作性條件反射、強化原理)。強化可分為積極強化(正強化)和消極強化(負強化)。

積極強化通過呈現某種刺激增強反應概率;消極強化通過中止某種(討厭的、不愉快的)刺激來增強反應概率。強化還可以劃分為一級強化和二級強化。一級強化物馬祖人和動物的基本生理需要,能直接起強化作用,如食物、水、安全、溫暖、性等。

二級強化物事任何乙個中性刺激如果與以及強化反覆聯合,它就能獲得自身的強化性質,如考試分數、好的評語、社會接納、微笑、獎品等。

11.觀察學習:是指觀察別人的行為方式及其行為後果(受獎或受罰),並在某種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與之類似的行為方式。

(四階段:注意過程,保持過程,動作復現過程,動機過程)

12.動機:是指發動和維持個體進行活動並使活動朝向一定目標的內部動力。①動機是一種內在心理歷程②動機是人們行為的直接原因③動機總是指向一定的目標的。

13.成就動機:通常被認為是人們在完成任務時力求獲得成功的內部動因。

即乙個人對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事情願意去做,並努力獲得成功的一種內在推動力量。它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大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成就動機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動機。

14.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耶克斯和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動機不足或動機過分強烈,都會使作業成績下降;最佳的動機強度與作業難度有關。

對於簡單的作業,要取得最佳的成績就要求有較強的動機;對於難度適中的作業,取得最佳成績要求有中等強度的動機;而對於很難的作業,要取得最佳的成績則要求有較低強度的動機。這一研究結果被稱為「耶克斯—多得森定律」。

15.自我效能感: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它是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

16.學習遷移:學習遷移或稱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它普遍存在於知識、技能的學習中,也出現在情感、態度和行為方式的學習中。

(根據遷移影響的性質和效果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根據作用範圍不同一般遷移和特殊遷移)

17.正遷移和負遷移:正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

它包括一種學習為另一種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一種學習提高了另一種學習的活動效率等。負遷移指的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干擾和抑制作用。多指一種學習降低了另一種學習的效率和準確性,或一種學習阻礙了另一種學習的順利進行。

18.一般遷移和特殊遷移:一般遷移也叫非特殊的遷移,指的是一般概念、原理或態度的遷移。

一種學習中獲得的一般概念、原理和態度會對相關的許多具體知識的學習都產生重要影響,使後續學習效率更高。特殊遷移也叫特殊成分的遷移,指的是具體知識與技能的遷移。這種遷移發生時,學習者原有經驗的組成要素及其結構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驗要素重新組合並移用於另一種學習之中,是習慣或聯想的延伸。

19.相同要素說:相同要素說又叫共同成分說,它是在以實證研究檢驗形式訓練說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相同要素說後來被伍德沃斯修改為共同成分說,意指只有當學習情境和遷移測驗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時,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另一種學習,即產生遷移。

20.陳述性知識:這是關於世界的事實性知識。

它是個人具備有意識的提取線索而能直接陳述的知識,包括關於事實是什麼的知識,關於事物及其關係的知識,主要回答「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

21.程式性知識:這是關於完成某項活動的知識。

它是個體不具備有意識的提取線索而不能直接陳述的知識,只能借助某種作業形式來間接推測其存在與否。它表現在活動中,是一套辦事的操作步驟和過程,又稱為步驟性知識或操作性知識,它回答「怎麼辦」「怎麼做」的問題。

22.認知結構:廣義的認知結構指個體頭腦中全部的觀念及其組織;狹義的認知結構指個體在某一特定知識領域內的觀念及其組織。

認知結構是按抽象概括程度依層次組織的,處在結構上層的叫上位概念,處在結構下層的叫下位概念,不同層次的觀念形成複雜的網狀結構。

23.元認知:又稱反省認知,是個體對自己認知過程與結果的自我意識。

此概念最早由心理學家弗拉维爾提出,他認為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是關於個人自己對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對思維和學習活動的知識與控制。計畫策略、監控策略和調節策略

24.創造性:根據一定的目的,運用一切已知資訊,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

25.創造性思維: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式,並創造出新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是人類思維的高階形式,是創造活動的核心過程。

26.發散思維:是指人們從乙個目標出發,沿著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組織當前的資訊和記憶系統中儲存的資訊,產生出大量、獨特的新思想的思維。

它的主要特點是求異,因此發散思維也叫求異思維。

27.聚合思維:即把問題所提供的各種資訊聚合起來,朝著同乙個方向得出乙個正確答案的思維。主要特點是求同,因此也叫求同思維。

28、演算法式策略:演算法性策略是一種按邏輯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它是一套解題的規則,它能精確地指明解題的步驟,是一定能使人得正確答案的特定程式。

29、啟發式策略:是人根據一定經驗,採用較少的操作來解決問題的方法。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候往往依靠啟發式策略。它不能完全保證問題解決的成功,但它省時省力。

30、功能固著:是指個體在解決問題時,只考慮到事物的通常功能,忽視了其可變通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現象。因此,功能固著易使問題的解決受阻。

要克服思維定勢、功能固著的消極影響,需要我們不斷豐富知識,完善知識結構,加強思維靈活性的訓練,這樣我們在解決問題時候才能靈活機智的變通事物的各種功能,發揮其相關功能的作用。

31.動作技能:又稱心因性動作技能。

動作技能是在練習的基礎上形成的,是按某種規則或程式順利完成身體協調任務的能力。也就是說動作技能是通過練習鞏固下來的,它是一種表現出迅速、精確、流暢和嫻熟的自動化特點的身體活動方式。

32.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又稱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它是個人的道德面貌,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行動時所表現的穩定的心理傾向。

品德的心理結構包含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技能與習慣

33自我: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與環境中人,事,物發生互動作用,在本我之外增加自我成分。(弗洛伊德認為)

34.本我:本我是個性結構中最原始的部分,包括一些生物性或本能性的衝動,弗洛伊德稱之為「力比多」。在力比多的衝動之下,個體尋求即時的滿足,沒有任何自制力。

35.超我:個體經過幼兒期,進入了社會化的歷程,個體的需求和滿足需求的方式,要受周圍其他人的批評和糾正,必須符合社會規範的要求。支配個體是非善惡的內在動力就是超我。

36.群體:人們之間為了一定的共同目標,以一定的方式緊密相連,彼此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並具有情感聯絡的兩人以上的人群。

37.從眾:從眾行為是指人們在群體的影響和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採取與大多數人一致行為的心理狀態。

從眾行為的原因:①不願意被視為不合群者而被加以非議或排斥。②地位低③不自信

38.社會助長:是指對別人的意識,包括別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活動時所帶來的行為效率的提高。

39.社會惰化:也稱社會惰化作用,指群體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時,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單獨完成一件事時偏少的現象。

減少社會墮化的最有效的途徑:讓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工作或努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工作成果也可以劃分給每個學生,這樣就不會有人袖手旁觀只等著其他人做事情了。

40.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把人的健康定義為:「不僅身體沒有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

高校教師崗前培訓作業 高教心理學

2.人際關係壓力 大學校園屬人群密集型場所,大學生面臨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乙個大學裡的同學由於來自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 價值觀念不盡相同,其個性 習慣的差異更顯突出,學生容易發生人際關係方面的摩擦與衝突,並無力自行妥善解決,導致交往受阻。也有一些大學生因缺乏交往技巧和能力,出現不同程度的人際關係焦慮...

山東高校教師崗前培訓高等教育心理學試題

心理學論述題 1.高校教師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的意義 對於高校教師而言,他們必須具備對學生 教育影響過程和自身行為這三方面資訊的處理 調控和改造能力。通過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不僅有助於高校教師提高這三個方面的能力,而且有助於其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一 有助於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高校教師崗前培訓「高等教育心理學」試題 A卷

高校教師崗前培訓 高等教育心理學 試題 a卷 一 名詞解釋 每題4分,共16分 學習學習遷移問題表徵光環效應 二 解答 每題6分,共24分 1 簡述五種心理學流派的主要觀點。2 簡述成就動機理論 成敗歸因理論 自我實現理論的主要觀點。3 簡述現實自我 投射自我 理想自我的含義。4 什麼是測驗的信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