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學法指導策略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上的運用

2022-07-28 16:54:14 字數 3384 閱讀 5878

思想品德課是向學生比較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門課程,在諸途徑中居於特別重要的地位,它以課程教學為主要形式,逐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認識能力,培養他們的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理念和目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觀念早已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因此,從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教師應當徹底改變以前的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教學策略,進而改變學生的學習理念,更好地增進和維護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更加充滿活力。

但就當前初中思品學科中普遍存在的學生被動學習、學不得法、效率低下等弊端而言,很多教師尚未對學法指導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優化初中思品學法指導策略

1、學會閱讀

閱讀是學習的主要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教材真正變成學生學習的材料,就應該加強閱讀指導,由於思品學科其特定的學科地位,學生不可能在課外有更多的閱讀時間,因此課堂閱讀實則帶有預習的性質。我們教師平時也在提醒學生,要多看思品課本,但光提醒顯然是不夠的。思品課本如何看?

我們教師給過這方面的指導嗎?我們教師自己思考過這些問題嗎?如何指導學生開卷有益,看書有「道」呢?

我們一般首先指導學生看思品書目錄,引導學生對課本的總體框架有個大致的了解。如七年級思品側重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級思品側重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九年級思品側重國情教育。然後我們充分利用教材每一單元主題**、每一課的課前語,其主要作用介紹本單元或本課的基本內容和基本觀點,言簡意賅,通俗易懂。

例如:八年級思品第五課的課前語是「當你的日記被他人偷看,當你的私人秘密被他人當作笑料四處傳播……你是否意識到自己的隱私權正在被侵害?受法律保護的隱私權深入到個人的日常生活、內心世界來維護人的人格尊嚴和心靈安寧……」這種起匯入作用的課前語,既點明了新課的學習內容、目的,又貼近學生的生活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受新知識打下基礎。

引導學生關注這些可以幫助學生巨集觀的角度去理解課本,學會「繁中求簡,詳中求略」。

在重點指導學生看正文知識點時,我們進行「三步閱讀法」的訓練,即:第一步——分層提要,要求學生根據思品教材「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思路,在教材上「划划、注注、圈圈、描描」,教會學生簡要概括學習內容和把握知識線索;第二步——質疑解惑,通過「讀」這一環節,可以分清已知,找出未知,明確個人學習的疑問,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要帶著問題去學習知識,或者要求學生用課本知識解答教材中的活動**題或解答身邊的社會現象;第三步——梳理提綱,讓學生自己梳理知識後,列出知識框架。將繁雜的、冗長的知識內容一層一層地梳理,有如剝洋蔥一樣,將所學的內容梳理出層次,組成乙個有意義的整體。

通過學會閱讀的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教材的能力,初步掌握思品學科的閱讀要求和閱讀技能,幫助學生養成獨立閱讀教材的習慣。

2、學會思考

新課程十分注重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問答、自主**能力的培養,這一目標的實現要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開始。社會是紛繁複雜的,學生受認知水平和生活閱歷所限,往往知其一不知二,不能很好地理解把握,更不知怎樣把所學的知識與社會熱點問題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如何引導學生從複雜的社會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如何指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值得我們教師認真研究。

研究思品學科一般圍繞「提出問題」(是什麼?)、「分析問題」(為什麼?)、「解決問題」(怎麼辦?

)的思路來進行的。運用「三問學習法」,能使複雜問題簡單化、條理化、系統化,能大大提高學生自主分析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們根據初中生心理特徵與認知規律,選擇使用演繹法和歸納法。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過程就是認知結構不斷變化和重新組織的過程。要真正實現學習的目的,就必須使學習過程順應認知發展的客觀規律,為學生的順利學習創設條件。

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學情並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既善於採用歸納法從特殊到一般去學習新知識,又善於用演繹法從一般到特殊去應用新知識,來達成有效教學目標。如在講解環境問題的措施時我們採用了歸納法,來幫助學生掌握。

以提高學生思品學科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為重點的學會思考培養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蘊蕆著極大的創造性和可塑性。學生思維的活躍程度是課堂教學主體地位真正體現的重要標誌。

3、學會記憶

思品學科教材容量多,基礎知識記憶量大,課時緊,教學內容特別是九年級思品國情教育政治術語多,專業性強,比較抽象,離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定的距離,學生要熟練掌握思品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是有難度的。想讓學生真正記得巧,記得牢,記得科學,關鍵在於教師下工夫去鑽研教材,並且引導學生自覺糾正以往那種「機械記憶」「死記硬背」的不良習慣。

我們首先千方百計鼓勵學生主動記憶,給學生擺事實講道理,思品學科雖是開卷考試,但考試時間有限,考試內容多,如果不注重平時知識點的鞏固,把需要記憶的資訊量盡可能分散到每節課隨堂解決,考試時候會手忙腳亂,翻不到,找不著,影響到學業成績的提高。

在幫助學生樹立主動記憶的意識後,我們注重記憶策略的把握,強調有意識記,力爭把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解決在課堂上。要教會學生把握學習線索和關鍵詞。如果說知識是珍珠,那麼學習線索就是將珍珠連成項鍊的那根線。

把握學習線索使學生抓住了學習內容的「網『,而關鍵詞讓學生抓住了這張網中的「結點」,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通過關鍵詞,將知識的高度壓縮在認知結構中,應用時依據線索,快速檢索出關鍵詞,由此牽引出自己所學的知識。

教師能經常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培養思品要素的記憶方法和能力,通過重塑知識,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相對接,實現思維的深度加工,既能較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又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記憶效率,一舉多得。

4、學會複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要避免和減少遺忘,複習必須及時,分散複習比集中複習效果好。因此首先要對學生強調堅持「複習要重在平時,貴在經常「的原則,要堅持細水長流,不能搞突擊複習。對畢業班學生我們要求按照考點進行複習,指導學生在複習時既要有計畫,又要按計畫執行,最後有個執行後的反饋。

這樣才有複習的實效性。

在複習的策略上,我們著重培養學生通過系統的閱讀,自主整理知識的能力,這是複習的基礎性環節。有些教師複習時喜歡將知識結構直接呈現給學生,要求學生熟記,以便在解題時再現相應的知識。這些知識結構是教師自己對書本知識邏輯的內在把握,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但如果沒有讓學生自行去建構,直接從外部強加給學生,剝奪了學生自己對知識的感悟、體驗和加工的過程,難以使知識成為其自有知識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實質還是單向的傳授知識,容易造成學生解題時的「搜尋困難」。

因此教師應把「複習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嘗試建構知識,創作「自己的作品」,並養成記錄困惑的習慣。當然這不意味教師可放棄自己的主導作用,還是要幫助學生深化知識,拓展思路,提出改進建議,讓學生在探索知識結構體系的過程中有所發現、體驗成功。

複習也離不開必要的練習。練習是教學的重要一環。我們對學生進行了練習的點撥指導,提出「學會看題、強化反思、善待錯題、注重歸納」。

為引導學生進行練後的反思,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設計了練習後的「自我分析表」見下圖,讓學生通過填寫**,把抽象的課後反思轉變為具體可操作的實踐方法,指導學生逐步養成反思的習慣,真正實現練有所獲。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實施以「學會閱讀、學會思考、學會記憶、學會複習」為基本內容的思品學法指導策略,以有指導的發現學習實現學法教法的有機結合,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初一思想品德學法指導

授人以 魚 不如授人以 漁 俗話說 學習有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因此,作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還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就思想品德學科而言,良好的學習方法將有助於提高同學的學習效率,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下面就結合本人教學以及學習實際,...

思想品德課的學法指導

思品課我們在小學就已經接觸過,但內容比較簡單,也只屬於考查課。而初中思想品德課不僅內容增多了,涉及到了道德 心理健康 法律和國情等多方面的學習內容,而且是中考的必考科目。這說明思品課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我們必須學好它。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學好思想品德這一學科呢?首先,應當培養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

導學案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

導學案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 實踐與反思 摘要 如何有效地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何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實效,我們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實踐中運用了 導學案教學法 即編寫導學案 運用學案導學 討論釋疑 總結反思,為形成更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學模式提供探索。關鍵詞 導學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