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聽評課

2022-07-31 06:57:03 字數 3515 閱讀 5557

課堂觀察(觀課議課)

在我們的日常教研中,聽課評課是最基本的一種教研方式,這對於促進聽課教師和授課教師的專業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幫助教師提高業務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以前, 我們在聽課時所關注都是授課的教師,教師講的是否口若懸河,是否條理清楚,是否緊扣大綱,是否引人入勝,上課過程是否環環相扣,這些都是聽課教師對授課教師一節課成功與否的主要評價依據。我們評課時都習慣這樣說:

這節課授課教師能夠認真備課,準備充分,課堂氣氛活躍,時間安排合理,還有板書合理工整,作業布置合理, 授課教師基本功紮實等。表面看來聽課者課上聽的挺認真,評課教師評的也挺負責任,但是做為課堂的主體、主要參與者——學生隻字沒提。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將學生的學引入我們的研究呢?

那就是進行「課堂觀察」。

一、 什麼是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就是通過觀察對課堂的執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活動。它要求觀課教師帶著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以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影裝置等)、直接或間接(主要是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 它源於西方的科學主義思潮,發展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

美國課堂研究專家弗蘭德斯(於2023年提出「互動分類系統」,即運用一套編碼系統,記錄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分析、改進教學行為,這標誌著現代意義的課堂觀察的開始。

二、課堂觀察框架

(一)「4568」,即4維度5視角68個觀察點

觀課教師可以從4個維度(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性質和課堂文化)進行觀察,每個維度由5個視角構成,共有20個視角,每個視角由3至5個觀察點組成,共68個點。

1.維度一:學生學習

視角:準備、傾聽、互動、自主、達成

2.維度二:教師教學

視角:環節、顯示、對話、指導、機智

3.維度三:課程性質

視角:目標、內容、實施、評價、資源

4.維度四:課堂文化

視角:思考、民主、創新、關愛、特質

例如,如果確定從學生學習的「準備」視角去觀察,就可以確定下列觀察點:

(1)學生課前準備了什麼?

(2)有多少學生作了準備?

(3)怎樣準備的?(指導/獨立/合作)?

(4)學優生、學困生的準備習慣怎樣?

(5)任務完成得怎樣(數量/深度/正確率)?

再如,如果確定從 「傾聽」視角去觀察,就可以確定下列觀察點:

(1)多少學生(不)傾聽老師的講課?

(2)傾聽多少時間?

(3)有多少學生傾聽同學的發言?

(4)傾聽時,學生有哪些輔助行為(記筆記/查閱/回應)?

(5)有多少學生發生這些行為?

課堂觀察框架

確定了觀察點以後,還要設計具體的做記錄用的觀察量表。

(二)觀察量表的基本構成

觀察量表一般包括以下三個基本板塊:

1.自變數控制觀察:自變數的控制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師針對主題問題主動預設的各種教學策略,包括具體的學習形式採用,學習方法指導,有意識的強化訓練、有針對性地拓展延伸等,每乙個具體的步驟都指向主題問題解決的。在課堂觀察中,自變數控制觀察主要是針對教師具體教學行為的觀察,記錄。

2.因變數變化觀察:因變數變化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師的教學策略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反應和變化,表現為可觀察的興趣、情感、態度以及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程度。在課堂觀察中,因變數變化觀察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包括學習興趣、行為以及學習效果的觀察、記錄。

3.資料分析歸因、描述:通過對記錄資料的分析、歸因,描述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相關性是研究的最終結果,也是教學研究最基本的意義所在。相關性越大,越能夠積極有效地指導教師調節教學行為,獲得最佳教學效果;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也會出現我們預料之外的結論,二者沒有相關性或相關性甚微,這樣的結論將引導我們嘗試以新的途徑解決問題。

自變數控制觀察、因變數變化觀察、資料分析歸因、描述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部分,需要授課教師與觀課教師共同參與完成。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更是依賴教師群體的綜合素質。只有高素質的教師群體才能有針對性地預設策略,細緻入微地觀察,真實準確地記錄,有理有據地歸因,從而獲得有價值的研究結論。

能科學地設計「課堂觀察量表」便是走出了校本教研至關重要的一步。

三、課堂觀察的步驟

觀課議課以課前說課議課為起點,以課堂觀察為基礎,以課後議課以及反思改進為核心,三個環節構成了乙個完整的觀課議課迴圈。

1. 課前會議:課前會議指在課堂觀察前,觀課教師和授課教師集合在一起進行商討,確定課題觀察的目的、重點、製作量表等。

其目的是給參與者提供溝通的平台,讓觀課教師了解課情,以便確定觀察點。主要內容:一是授課教師說課;二是觀課教師提問、授課教師進一步闡述;三是雙方商議,確定觀察點。

針對聽課評課存在的問題,主張課前充分溝通和協商,使授課教師和觀課教師課前達成充分理解和信任,並形成共同的觀課主題,以引導觀課方向,促進議課深入和深刻。

(1)提前協商觀課主題

最好的做法是,進入課堂之前對授課教師和觀課教師進行短時間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觀察主題的設定、觀察角度的確定、課堂觀察表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項等,必要情況下還可以成立若干個觀課議課小組分工負責。

如:英語備課組教研活動記錄

課題:實施高質量地觀課議課活動,提公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活動時間: 年月開始

參加人員:高英語組全體教師

解決的問題:如何觀課議課

活動模式:課例研究、專業引領

活動流程:集體研究備課——分工合作觀課——課後教師議課——總結反思提課

活動記錄:

活動(一) 月日

執教者:

課例:年月日(高

英語) 班級:高年級班

例1:觀課點一:教師基本素質(觀課人: )

觀課點二:課堂教學設計(觀課人: )

觀課點三:學生參與狀態(觀課人: )

觀課點四:學生學習效果(觀課人: )

觀課點五:教學時間分配(觀課人: )

例2:觀課點一:教學硬傷(觀課人: )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良習慣或硬傷(教學語言,板書,口頭禪、風度、精神面貌、身體語言的表達)

觀課點二:問題與提問(觀課人: )

問題是否明確,哪些問題是無效的;教師在提問過程中存在哪些偏差;教師理答狀況怎樣。

觀課點三:課堂練習(觀課人: )

課堂練習設計是否科學適量,時間安排是否充分,反饋是否有效,是否有效的促進了教學的鞏固和延伸。

觀課點四:學生參與(觀課人: )

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教師如何對待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教師採取何種策略關注中下學生,是否有效?哪些學生處於關注盲區。

觀課點五:整堂課目標設計與達成(觀課人: )

是否體現三維目標,定位是否科學,適當;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難點是否突破,教學環節設計是否科學,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教學鋪墊是否有效,教學手段運用是否有效的推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一方面,課堂教學的發展變化具有不確定性和流動性,另一方面,觀課教師對教學的理解、認識和自己的發展需求又各有差異。因此,觀課過程中,生成新的議課主題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觀課鼓勵參與者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課堂、研究課堂,並把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解通過對話交流的方式讓大家分享。

在有了生成的主題以後,在議課時可以先討論預定的主題,再討論生成的問題,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主持人要致力於把參與者的精力集中在討論相對重要和典型的問題上。

教師如何聽評課

評課是同伴互助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還是專家引領的重要陣地.評課既要反對只講好話,相互奉承,也要反對只說缺點,相互詆毀.評課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既要看到成績,也要指出不足,更重要的要提出建設性的建議,與授課人共同進步.評課前要充分準備,理清思路,抓住要點.切忌面面俱到 輕重不分 條理...

教師如何聽評課

三 聽課後要思考和整理 教師聽完課後不能一聽了之。應對課堂實況過幾遍電影,應進行反覆的琢磨。思考的辦法有很多,或翻翻聽課記錄,或與執教者交談,或將幾節 互相牽連 的課作番比較,或寫一篇 聽課一得 或乾脆將他人執教的內容拿到自己班上試試等。在分析總結他人課時要注意比較 研究,取長補短。每個教師在長期教...

如何聽評課

聽課的基本方法 1 聽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了解學習情況。2 聽授課教師的教學語言.3 了解老師的教學能力。4 聽課堂學習中學生發言,了解實際教學效果 聽課前要明確聽課的目的,具體聽 教師的基本功 教學理念及教材處理能力 學生活動的組織設計 課堂調控能力 學習效果 怎麼聽要處理好聽課者 與被聽課者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