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政治試題答題中不規範問題分析

2022-08-12 19:24:06 字數 4642 閱讀 7986

成都市石室中學吳峨

縱觀歷屆文綜政治學科高考,在評卷後的質量分析報告中,最大的問題是學生答題不規範,這是導致主觀性試題失分的主要原因。

文綜政治學科試題以問題設計為中心,以能力立意為特點,以時政情景材料為背景,考查學生運用政治學科的相關教材理論知識,認識、分析和解決社會實際問題,

必須堅持知識考查、能力考查與情感、態度、價值觀考查的有機統一。

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種能力最終要通過學生在答題過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試卷上,而越是能力測試型的題目,對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要求就越高,需要學生依據學過的概念、原理,用恰當的政治學科專業術語準確地闡述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及其規律和道理,去解釋人類經濟生活和社會發展中遇到的經濟問題、政治問題、文化問題和哲學問題。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普遍欠缺,致使能力測試要求的提高和學生文字表達能力較差的矛盾也就顯現出來了。如何規範化答題已成為高三政治複習和訓練普遍關注的問題。

一、主觀題失分的主要表現

1.審題不清,答錯答題的範圍,即答非所問。例如題目要求用唯物辯證法的有關知識來回答,唯物辯證法的知識點特別多,其中聯絡觀點有三點,發展觀點有三點、矛盾觀點有八點,辯證否定有兩點。

學生容易盲目呼叫知識,簡單羅列知識點,答非所問。到底呼叫知識哪些知識點?根據設問要求和解讀材料,從材料中概括和引出準確的政治學科知識要點。

2. 政治學科術語不規範,導致文字表達不準確,甚至表述錯誤。例如回答「意義」之內的問題,國內經濟意義、國外經濟意義、政治意義、文化意義等回答的學科術語是不同的。

3. 思維混亂,文字敘述缺乏完整性、條理性和簡潔性,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現象。政治試題的「多」表現為試題文字材料多、答案要點多,學生存在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解讀材料和審題,這是政治考試中學生最大的困惑。

二、主觀題失分的原因

1. 直接原因。答題技巧和文字表達能力方面的缺陷。

不會審題,答非所問;文字表達能力差,學科術語不規範;學生掌握文綜政治試題的考核能力目標不明確:把混淆了學習能力與考試能力。學習能力目標是識記、理解、運用三大能力;而考試能力目標是獲取和解讀資訊、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問題等四種能力。

2. 根本原因。知識結構的欠缺,知識掌握不全。

新課程改革以來,政治學科考查的知識點多,《高考政治考綱》規定的五大模組近280個考點,其中《經濟生活》82個考點,《政治生活》50個考點,《文化生活》42個考點,《生活與哲學》76個考點。《經濟學常識》(選修)30個考點(各省選擇的專題不同)。

三、規範化答題的一般步驟

1.知識關: 主幹知識(單元結構的內在聯絡、運用分析熱點時政,前提條件)

2.審題關: 切題準確(審題幹設問、解讀材料、狠抓設問的關鍵詞,關鍵條件)

3.答題關: 一教材二新觀點三找材料(重要條件)

審題是關鍵。審題的五步法:審問的角度(大小切口)、主體(誰)、客體(中心論題)、指向(思維層次)等。

(1)角度:分為大切口與小切口

大切口: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等。

ⅱ 小切口:消費的反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矛盾的基本屬性、矛盾特殊性、系統優化方法、經濟職能、社會公共服務等。

(2)主體:誰。企業、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等;國家、黨、**、公民等。

(3)客體:中心論題。時政熱點(就事論事)經濟、文化、政治、社會等問題。

(4)指向:思維層次。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如何做、啟示)

四、注意題幹設問的指向:即思維層次——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1.是什麼:體現、反映、說明、內容、目標、特點等

2.為什麼:原因、理由、依據、現狀、必要性等(直接原因) 是……要求、由……決定等,重要性、作用、意義、好處等(間接原因) 有利於、有助於、關係著等。

3.怎麼辦:如何做、措施、辦法、啟示等。 慣用詞語:堅持、貫徹、加強、提高、完善、實施、履行、充分發揮、把……結合等動詞。

五、掌握解題的五步法:一讀二抓三析四聯五編

一讀:泛讀與精讀設問,要求試題要求,明確中心論題。

二抓:狠抓題幹設問,從角度、主體、中心論題等,回歸教材,調動和運用知識。

三析:分析材料,明確材料講什麼,獲取有用資訊。獲取和解讀資訊,讀材料時既要把握材料中的顯性資訊,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隱性資訊。

四聯:聯絡教材理論,從材料中引申和歸納教材理論。根據題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組織某方面的知識,做到有的放矢,調動和運用知識。

五編:編寫答案,要求格式規範化,貼切的學科術語,突出關鍵詞,突出得分點。

1.層次分明,要點序號化——反對不分段落層次的「一塊板」 。

2.表述準確,語言學科化——反對使用文學化、生活化語言。

3.邏輯嚴密,表述簡潔化——反對語句冗長、畫蛇添足。

4.字跡工整,捲麵美觀化——反對字跡潦草、錯字連篇。

要想提高主觀題的得分率,答案必須做到「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統一。「外在美」就是表述清晰整潔、層次分明、格式規範、美觀大方;「內在美」就是政治術語表述準確、完整、嚴謹、思路清晰、符合邏輯,做到知識性與邏輯性、思想性的統一。

六、對於政治學科術語的掌握方法

注意區別不同意義的描述——經濟意義、政治意義、文化意義

1. 國內經濟意義:六個有利於

①有利於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強綜合國力。

②有利於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③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又好又快發展。

④有利於實現共同富裕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等。

⑤有利於調動勞動者積極性和增加收入等。

2. 對外經濟意義:三個有利於

①有利於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對外**。

②有利於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③有利於經濟全球化,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各國經濟交流與合作等。

3. 政治意義:四個有利於

①有利於人民當家作主,民主法制建設,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③有利於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等。

4. 文化意義:四個有利於

①有利於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

②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③有利於發揚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④有利於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等。

七、案例分析

以下分析2023年四川省高考文綜政治試題學生的因不規範而失分作分析。

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8分)

加強自主品牌的培育和發展,是中國經濟創新驅動的內在要求。

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了與中國相關的什麼經濟現象和問題?(4分)

【答案】 ①中國gdp全球排名第二,富比士全球品牌100強擁有量為0。(2分)

②中國是經濟大國,但卻是品牌小國。(2分)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對經濟圖示的分析,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資訊的能力。注意現象與問題兩個方面,對圖示內容提取資訊的有效內容進行分析和整合。

考生存在的問題是沒有準確回答反映問題是經濟大國、品牌小國,只得2分。

啟示解答圖表類試題一般採取「一審、二比、三看」的策略。「一審」就是審設問,明確設問指向。「二比」就是在看圖表內容時要橫向比較(即看不同年份、不同區域)與縱向比較。

遵循「縱向比變化,橫向比差距」的原則,在比較中得出結論。「三看」就是看標題,看小注,透過現象看本質, 分析出問題所在。

材料二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承接了發達國家紡織、鋼鐵、家電等製造業產生轉移。憑藉勞動力成本優勢,我國企業主要以貼牌或組裝加工等方式參與國際競爭,賺取微薄利潤,絕大部分利潤被品牌持有者獲得。近年來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公升,製造業的比較優勢正從勞動和資源密集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轉換。

(2)聯絡材料

一、二,結合你對李嘉圖比較成本學說的理解,說明培育和發展我國自主品牌的必要性。(6分)

【答案】 ①依據比較成本學說,我們國家應發揮勞動力成本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獲得比較利益;(2分) 同時要認識其侷限性,積極培育企業自主品牌,以利我國經濟持續發展。(2分) ②在比較優勢轉換的背景下,更要重視我國自主品牌的培育和發展,提公升國際競爭優勢。(2分)

【解析】 本題為《經濟學常識》(選修課)的典型例題。主要考查對李嘉圖比較成本學說的理解,考查學生獲取解讀資訊和描述闡釋事物的能力。學生回答全面闡述李嘉圖比較成本學說,沒有逐一分析對我國的啟示。

特別是沒有回答出勞動力成本優勢、比較利益、提公升國際競爭優勢等。

啟示回答《經濟學常識》的試題,一定從內容、評析、啟示三個方面分析。

材料三當前,一些外國使用者在接受中國品牌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和障礙。有人認為,語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難以為外國使用者所理解和認同是乙個重要原因。

(3)運用「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的知識,說明應如何增進外國使用者對中國品牌的理解和認同。(8分)

【答案】 ①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規律,搭建中國品牌和外國使用者的溝通橋梁。(2分)②尊重其他國家文化,品牌建設中積極吸納當地文化元素。(3分)③促進文化對外交流,增強中國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3分)

【解析】 本題為《文化生活》典型試題,主要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問題的能力。難度較大。首先要求明確掌握「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知識點,然後分析說明應如何增進外國使用者對中國品牌的理解和認同。

考生中存在審題問題,不懂「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的知識範圍,沒有從材料入手分析來調動知識點,而是大肆分析「文化傳播」,答所非問。根本沒有從「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規律、尊重其他國家文化」來分析,只是從促進文化對外交流來分析。學科術語不強也是問題。

故此題得分最低,一般在4分左右。

2023年高考政治答題技巧

高考政治答題技巧指導 2016年高考政治考前要查漏補缺。書本知識,不僅要看正文的掌握情況,還要注意 與共享 專家點評 相關鏈結 以及綜合 等。高考政治考場要注重方法。做選擇題的基本要求 四審五排法 四審 審題幹 把握關鍵詞 時間 方位 核心 根本等 明確題目主旨意思 中心思想。長題乾要讀短 概括大意...

2023年高考文綜卷政治試題分析及對策 原創

河南鄭州市四十七中高中部張軍善 2006年高考已經結束,縱觀文綜政治試題部分,可以看出,它與往年文綜政治試題相比,基本保持了穩定,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變化。下面,就今年高考文綜的政治試題簡單談一下自己粗淺的看法,並給出我們今後的對策,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一 2006年高考文綜卷政治科知識分布情況 20...

2023年高考文綜卷政治試題分析及對策 原創

二 突出考查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試題並沒有迴避熱點,如青藏鐵路 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 農業問題,更是近幾年的持續熱點,試題以人們關心的社會現實問題為命題的背景材料或切入點,強調體現國家的路線 方針 政策,反映時代的發展趨勢,考查學生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三 強調對學科主幹知識和重點內容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