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圈結構》教學設計

2022-08-18 20:57:04 字數 3244 閱讀 8351

一、教學內容分析

迴圈結構是程式框圖的一種基本邏輯結構,也是演算法這一部分的重點和難點,其重要性在於能充分體現計算機的優勢,即能以極快的速度進行重複計算。通過模仿、操作、探索,學習設計迴圈結構程式框圖,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迴圈結構的意義,體會迴圈結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在學習本課以前,已經學習了演算法的概念、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及簡單的賦值問題。

2、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思維活躍,對程式框圖與演算法的基本邏輯結構這一課程興趣很高;

3、高一學生形象思維、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抽象認識能力還很薄弱,因此教學中宜選擇學生熟悉的,易懂的例項引入。

三、教學目標分析

1、 知識與技能

能理解迴圈結構概念;把握迴圈結構的三要素:迴圈的初始值、迴圈體、迴圈的終止條件;能識別和理解迴圈結構的框圖以及功能。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由例項對迴圈結構的**與應用過程,培養觀察模擬、歸納抽象能力、參與運用演算法思想解決問題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師生、生生互動的活動過程,培養主動**、勇於發現的科學精神,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本節課主要採用「啟發**與合作**相結合」教學方式,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教師總結,納入知識系統。主要體現在兩部分:

1、迴圈結構的概念分析和框圖的得出過程,主要為啟發**的教學方式完成。

2、對概念的深入理解及對引例的分析過程,主要由學生合作**為主要方式完成。

另外教學手段採用多**輔助教學,為框圖的書寫節省時間,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形成概念

引例:設計計算1+2+3+……+100的演算法,並畫出程式框圖。

設計意圖:設計此引例的目的是由於此題是從1加到100,反映了重複執行加法運算的過程,為引出概念做好準備。

問題預設:即學生在寫演算法時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

(1)甲:第一步:輸入1,2,3,…,100;

第二步:計算=1+2+3+4+…+100;

第三步:輸出

不足:輸入資料時很煩瑣,若求1+2+3+4+…+10000值,則很難實現。

(2)乙:第一步:輸入1,100,

第二步:計算

第三步:輸出

不足:必須知道公式,若不知公式,則無法進行。另外,這只是求一種型別公式,而如果改為則無法進行。

(3)丙:第一步:確定

第二步:計算

第三步:計算

第100步:計算

第101步:計算

不足:步驟太多,有限時間內不易實現,浪費時間。

(4)丁:第一步:確定

第二步:計算

第三步:若,則執行第二步,若,則輸出結果。

教學處理:教師展示學生做法,鼓勵學生使用多種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對各種演算法進行分析,得出各種演算法的優點和不足,師生共同研究,比較出第四種方法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與前三種方法比較而言,步驟簡潔,把重複的步驟用乙個式子表達出來。

若學生中沒有發現第四種方法,則由教師引導學生得出。從而得出迴圈結構定義,同時揭示本課課題。

(二)發現問題,**新知

1、迴圈結構定義:在演算法中,從某處開始,按照一定條件,反覆執行某一處理步驟的過程。

設計意圖:目的是使學生明確:任何問題,通常都是遵循從簡單到複雜的規律,可以先把框圖各個部分弄懂,再進行組合。

(1)演算法中涉及變數,的定義及作用

初始值:

:累加變數,作用:計算每次迴圈的總和

: 計數變數,作用:迴圈計數

(2)演算法中第二步用框圖表達:

(3)含義:

1 將值賦給,即「=」的含義。

2 「=」左邊是第次賦值後總和,而右邊是第次的總和。與數學中的不同,在數學中這個式子是不成立的。

3 是的基礎

4 迴圈的終止條件:或

教學處理:以上的三個問題就是對框圖的探索過程,由於這些知識都是新接觸的,主要採用教師引導﹑講解的方式完成的,使學生明白理解即可。

2、框圖表示:

在上面已有的條件鋪設下,可以用框圖表示出演算法,下面就是學生中可能出現的兩種框圖形式。

問題預設:

生甲生乙是否否

是教學處理:這一環節主要採用小組合作**方式完成框圖繪製。

教師參與到學生研究過程中,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點撥指導,最後由學生展示自己的框圖。然後教師展示正確框圖: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精神及協作溝通能力,並由此引出兩種型別的框圖:直到型和當型迴圈結構。

3、迴圈結構概念的理解:

(1)迴圈結構的三要素:迴圈初始值、迴圈體、迴圈的終止條件。

(2)迴圈結構的流程圖

(3)當型迴圈與直到迴圈的區別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交流,使學生對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同時鍛鍊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增強合作交流意識。建立了和諧的課堂氛圍。

4、變式**:

**1:將起始條件中n=1改為n=0結果會怎樣?能達到預期結果嗎?還能改變其它條件嗎?

**2:將步驟a和步驟b交換位置,結果會怎樣?能達到預期結果嗎?

設計意圖:。

(三)、模擬**,拓展知識

變式1:改造引例的程式框圖表示

①求的值

②求的值

③求的值

此例可由學生獨立思考、回答,師生共同點評完成。

設計意圖:通過對引例框圖的反覆改造逐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迴圈結構,體會用迴圈結構表達演算法,關鍵要做好三點:

①確定迴圈變數和初始值

②確定迴圈體

③確定迴圈終止條件。

變式2(課本15頁思考)設計乙個演算法,表示輸出1,1+2,1+2+3,…, 1+2+3+…+(n-1)+n(n∈n*)的過程.

設計意圖:改變需要輸出的結果,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迴圈結構的作用。

(四)總結歸納、布置作業

1、鼓勵學生對本課進行總結,其他學生補充。

2、布置作業

(1)、設計一演算法,求和: 畫出流程圖

(2)、設計演算法,求和2+4+6+┄+100畫出流程圖

(3)、設計演算法,用迴圈結構寫出1×3×5×7×9×… ×99的演算法並畫流程圖

六、教學反思

本節施教過程中,基本完成設計構思,教學效果良好,但仍發現一些不足之處:學生對迴圈終止條件的確定還存在一定困難,尤其是迴圈體中sum=sum+ n 與n=n+1的順序對終止條件的影響。

在學習基本結構的時候,結合基本演算法語句在計算機上演示計算結果,將更形象,效果應該會更好。演算法作為數學與計算機技術的橋梁,體現了數學研究的乙個新的方向,如何將其更完美地展現給學生,還需繼續努力。

《迴圈結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掌握運用程式框圖表達迴圈結構的演算法 教學重點 運用程式框圖表達迴圈結構的演算法 教學難點 迴圈體的確定,計數變數與累加變數的理解.教學過程 一 複習引入 回顧例題 寫出乙個求有限整數序列中的最大值的演算法.例1 設計乙個計算1 2 100的值的演算法.解 演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式進行...

程式的迴圈結構For迴圈語句教學設計

永春僑中勞技組林光華 2008 06 一 教學物件 本課適用於新課程標準下高中一年級學生,教材選用教科版資訊科技選修模組一 演算法與程式設計 2.3.3節,1課時。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應掌握vb程式的程式設計環境與執行方法,了解順序結構和選擇結構的程式執行流程,具備一定的演算法基礎和具有一定的比較 ...

迴圈結構教學設計說明

把握迴圈三要素 迴圈變數賦初值 迴圈體 迴圈的終止條件。能識別和理解迴圈結構的框圖以及功能。2 能力目標 通過由例項對迴圈結構的 與應用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模擬,歸納抽象能力 參與運用演算法思想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形成演算法分析,演算法設計到演算法表示的程式化演算法思想。3 情感目標 感受演算法思想...